2018年志愿填报经验总结与回顾
今年的志愿填报基本上结束了,对整个过程有很多感想,感想之一就是对于抉择过程和原则,许多家长和考生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这些误区不仅导致浪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也有可能导致出现严重偏差,希望2019届考生和家长在这方面少一些弯路。
常见问题
1、决定性因素分不清楚主次,甚至反客为主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二本、三本、大专(高职)甚至层次更低的学校抉择之中。对于大多数人,这个层次的成绩最应该考虑的是专业和城市,而不是学校层次和实力之间细枝末节的计较,但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爱纠结这些不应该纠结,也无法有结论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同样的分数能选择的学校没有层次和实力上的本质区别,分数对于考生来说就是实力的zui.好体现,最重要的判断依据。再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个层次的学校都是菜鸟级别的,本来就读个差学校再读个差专业,且不是双输了?所以专业比学校重要太多了。
找工作时,二三本这个层次的学校知名度都差不多,在大部分HR眼里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不查资料不知道。
2、没有任何交集之间的事情强行对比
比如投档线差不多的学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哪个好,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和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哪个好。这种属于泾渭分明,八竿子打不着,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属于关公战秦琼,完全不具备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为从投档线来看这属于同层次的学校,专业也都是好专业,所以从学校和专业本身无法比较,只能从性别、性格、家庭情况、擅长科目、喜欢的城市等因素入手比较。
3、把没有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
这种误区往往体现在普通的学校上,比如两个没有保研率的普通一本比较,问哪个更有利于深造、有利于出国,就属于典型的这种情况,因为出国考研主要看个人。当然学校也有影响力,但仅仅局限在名校中,比如中科大很受美国认可,出国率也很高,清北复交等顶级985也有类似情况,但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这学校牌子的利好。
4、对行业性院校的认识不足,放大985211等标签
比如投档线差不多的情况下,经常有家长朋友拿西政、华政、东财、北语等普通一本和部分211和985对比,认为211和985更好,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家对行业的认可度没办法有直观的感受,这个只有本校毕业生才能感受更深,比如华政在红圈律所的认可度以及人数,是可以超过大部分985的,法学相关专业深造率也不低的,何况本身就是顶级法学院校之一。
5、认为会有正好满足自己需求的学校在等着自己
当然不是这样的,既然是取舍,不管怎么选都会有遗憾,不可能有正好满足需求的学校在等着你,那怕选择到最后,也会有几所学校各方面都差不多的学校,或者综合来看差不多的学校等着你,必须做出痛苦的选择。
6、想找更多的同层次学校以供选择
这也是不现实的,其实每一个大学都有其特殊性。我们所说的同层次指的是投档线,但是就算是投档线差不多,几个学校可能差异性极大,比如一个财经、一个理工、一个法律、一个综合,也许其中只有一个可以满足你,比如你要读法学,你要读金融。所以不必追求这个,很难有结果。
那此类分析比较有什么原则呢?
首先大家要明白原则是普遍性意义的,无法适用于个性思维的,也无法涵盖所有人需求的,只是具有指导意义,每个考生和家长必须把原则和自身情况相结合,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投档线差不多。
一般来说有以下原则
1、同一个学校,不同的专业比较:从性别、性格、家庭情况、擅长科目、专业的热门程度等因素入手比较。好像这个都明白。
2、同样的专业,不同的学校比较:从2017学科评估排名和学校性质、地域等比较。比如中南大学和重庆大学差不多,但重庆大学的电气工程比中南大学实力强很多,如果学电气工程,在这俩学校之间比较当然重庆大学是要选。
3、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比较:首先这种比较意义不大,如果非要比较,一看专业,二看喜欢哪个城市(也包括就业地),有了这两个比较,结果也就差不多了。
4、如果关键性决定因素都一样。那就比较学校学区位置(比如是市区还是郊区,交通好不好)、宿舍情况、食堂情况、男女比例等非关键性因素。
在刚刚过去的志愿填报咨询中,无论是关于学校和专业(尤其是专业),很多考生和家长都会问到前景怎么样,出路怎么样,就业怎么样。
说实话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只能用不错、挺好的、一般吧、对的起它的分数、还好、还行、凑合等模糊的词语来回答。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不能量化的,只能凭主观印象,根据学校和专业来评判的事情。
在此问题上大家容易犯几个错误。
1、以个例代替比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比如听很多人喜欢说XX学校XX专业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进工厂、只能做XX。
任何学校都有负面消息,有时候名气越大负面消息越多,比如知乎被黑的最惨的就是川大、山大、吉大这样的,你听说过XX专科学校的负面消息吗?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自己认为的好工作,这是三个问题,所有的大学生面临的都是第二第三个问题。初中生高中生都能找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个说法你稍微一想就明白是扯淡。
北大有卖猪肉的陆步轩、人大有吃低保的伍继红、清华有做保安的张晓勇、中科大有出家为僧的宁铂……
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2、放大看学校和专业对前景、出路和就业的影响
在大部分人认知中前景就是钱景。学校和专业只会影响前景,但不会决定前景。一般来说决定前景因素有几点。
1、学校:同样的专业不同的学校差别是天上地下的,清北复交和二本平均起薪差2-3倍很正常。
2、专业:同一所学校不同的专业,比如计算机和历史学起薪那差别也是相当大。
但除此之外其它因素同样重要。
3、地域:同样的专业就业地域不同差别也是天上地下,同样做程序员北京和烟台起薪差2-3倍也很正常。
4、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企划运营销售相关专业中这个因素特别大。
5、学历: 整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同样做研究人员博士是本科的起薪2-3倍很正常。
6、行业:比如同样学计算机的,进传统行业或者做公务员和去互联网企业待遇差别也很大。
所以明白了吗?前景不是一个好专业和好学校决定的。
3、不明白专业的性质区别,不明白深造也是前景、出路和就业的一部分
有些专业适合本科就业,但很多专业就是为深造而生的,比如理学类等,不想读研就要避开这些专业。
在高校就业率的概念中,深造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清北国科大南科大上科大中科大等,深造率70%多,如果这个不算就业那就业率只有30%不到,那岂不是闹大笑话了。
4、深造率高=前景不好,出路不好,就业不好
有些人说因为本科不好就业才考研,这是极大的误区,现在好一点的职位和公司的人才招聘很多都是硕士起步了,想找好工作必须读研。当然也不仅仅为了找工作,没有研究生学历很多高端和比较深入的工作没法做,尤其是科研领域。
5、好不好,一定要有前提,要有比较
比如刚毕业一月4000好不好?
对于985学生那不算好,但对于三本大专就不错了。
同样是4000,在小县城很好了,在北上广就是很差劲。
同样是4000,对于文史哲生化建材算不错,对于学金融和计算机的就算一般。
所以,综上所述,前景、出路和就业这个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毫无意义,也毫无帮助。
鸡头凤尾之争在志愿填报中很常见,比如在分数差不多的前提下,好学校的差专业VS差学校的好专业,比如一线城市的211一本二本VS三线城市的985211一本等等,这种问题最令人纠结。
对于此类问题,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个取舍的过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就看你更看重哪一种利,更不喜欢哪一种弊。
同时这种选择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自己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就是好的,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是好的,就怕或多或少什么都想要。
实在头疼纠结,抓阄都行,说穿了就是88分和86分的区别,还不知道哪个选择高哪个选择低,但是大家总把它想成90分和60分的区别。
举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比如想学临床医学,假如南京医科大学的5+3一体化和中山大学医学院5年制分数差不多,不怎么怎么办好,就属于典型的鸡头凤尾之争。
怎么选择,一定要有前提,不然就是把头想破都没用。
1、不深造的情况下
看是哪儿人,看就业地,医学院的地域性质比较明显。
江苏人想在江苏就业那就南京医科大学,想在广东就业那就中山大学医学院。只针对专业,5+3一体化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四证合一,不需要什么规培,进大部分医院的资格有了,进不进得去是另外一回事了。5年制可能够不上好医院的招聘门槛,尽管学校更好。
2、深造
那问题就复杂了,就没法控制了,比如两者都可能考上清北复交的医学院更高一级的学位。这种比较只能建立在假设上,变得没有意义了,再深入探讨都是口舌之争。中山大学平台更高,名誉更好,实力更强毋庸置疑。
诸如此类还有。
福建医科大学5+3VS厦门大学医学院5年制(在福建可能前者分数高)。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5+3VS浙江大学医学院5年制。
重庆医科大学5+3VS四川大学医学院5年制。
首都医科大学5+3VS南方医科大学本博8年制。
……
其它类似选择也是这个道理,不根据自身情况不说前提都是瞎耽误功夫。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