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广东:新增广药、广医两所高校改名,2016年高考志愿如何填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6-22

广东:新增广药、广医两所高校改名,2016年高考志愿如何填

  广药、广东医更名成功,2016年广东考生要这样填志愿
  广东又有两所高校改名了!近日,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点击查看原文)称,经审核,广东药学院更名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学院更名广东医科大学的设置申请获得通过。 
  据教育部消息,此次共有39所高等学校的设置申请获得通过,其中中东部地区高等学校29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9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1所。教育部拟于近期批准设置上述高等学校,相关高等学校的名单于1月26日至2月24日向社会公示。

  
广东:新增广药、广医两所高校改名,2016年高考志愿如何填

  更名风声不断 这次终于成真
   近年来,欲将“学院”变“大学”的广东高校并不少,网络上这些高校的更名风声更是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更名成功的假消息随之涌现。2015年3月,一份未经核实的《教育部2015年高校更名通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广东8所高校“上榜”,其中便包括“广东药学院筹建更名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学院致力建设广东医科大学”等。这给相关高校的学生与即将高考的考生带来极大困惑。后教育部在官网“辟谣”称,从未发布《教育部2015年高校更名通知》。 
  记者从网上了解到,早在2012年,广东药学院便向广东省教育厅提出申请,希望将学校名称更改为“广东医药大学”。2014年,广东医学院正式启动更名大学工作,表示希望“以更名大学助推强校梦”。 
  2015年7月,广东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表决通过,广东药学院改成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改成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改成广东医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改成仲恺农业工程大学。并进行了公示:

  

  2015年9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审批设置2015年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并对申报设置的高等学校名单进行公示。广东有三所高校入名单,分别是:广东药学院申请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申请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申请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 
  在昨日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中,仅有广东药学院更名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医学院更名广东医科大学的设置申请获批。“终于等到你!”广东医学院学生在网上评论称,吹了这么久的风,这次终于是真的了。 
  更名不容易, 硬件软件齐升级 
  一所高校从“学院”更名升级为“大学”,不仅是换个名称这么简单。记者从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了解到,从“学院”变为“大学”,需要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领导班子等方面达到相关的标准。 
  除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而全日制等办学规模的要求,学科师资方面要求也不低,其中师资方面,学院若欲更名为大学,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所占比例要从30%提升至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 
  在教学与科研水平方面,想要成为大学,学校应在近两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至少有2个以上项目获得过国家级一、二等奖或省级一等奖。近5年来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奖励20项,其中至少应有2个国家级奖励等要求。 
  据了解,广东药学院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现代药学教育、最早设置药学本科专业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2月更名为“广东药学院”。 
  广东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
 
  更名源于博取资源的动力 
  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4年间,全国共有380所大学集中更名,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最大一波“更名潮”。 
  高校更名主要有几种类型,第一种是办学性质的不同,如大量民办高校去“民办”,尤其是职业学院。第二种是教育方向的改变,如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的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在1998年第一次更名时曾名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突出学校的职业教育特征。第三种是高校类别的不同,高校根据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办学规模、基础设施的不同层次,可以分为“学校”、“学院”和“大学”,学院主要指门类科目较少、专业性强的高校;大学相对而言,门类科目更全,突出综合性与规模化。
 
  广东近年来的高校改名,大多属于第三种类型。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教师巫丽君指出,在高等教育有限市场化的背景下,高校更名具有一定的资源博取功能。美国Westfield State College的公共关系学者D.F.Treadwell教授对24名学生校名偏好的调查结果进行聚类分组统计分析后发现:当潜在的学生对大学没有细节性地了解之时,高校的名称对吸引考生存在一定的作用,一个精心选择的校名能够起到积极效果。 
  更名所带来的正面效益,自然让不少高校心动,但换校名并不仅是换个名称那么简单。从“学院”到“大学”,需要在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办学经费、领导班子等方面达到相关的标准。如师资方面,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所占比例要从30%提升至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 
  因此,申请更名的过程,本就是一个博取资源增强实力的过程,加上更名后得以提升的吸引度,更名成功对于高校自然是正面效益更多。
 
  专家看法
  高校热衷“更名”
  警惕办学定位模糊影响质量 
  近年来,高校频繁更名,更名潮一波接一波。有数据显示,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有质疑称,难道“学院”更名为“大学”,或是在校名中去掉机械、化工、农林等字眼,嵌入为文理、科技、经管等时髦词汇,学校就更高大上了? 
  “用高校热衷更名来谈论目前的更名风潮,并不妥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有一些高校领导把在任期内完成学校更名作为重要的任期政绩,更名的决定往往没有听取师生的意见。而且学校更名需要增设学科、专业,扩大规模,有可能让学校的办学定位变得模糊、办学特色不再清晰,甚至办学质量也将受到影响。 
  为何质疑声如此之多,高校更名仍然停不下来?“更名是充满诱惑的,能给办学带来诸多功利价值。”熊丙奇分析,于学校领导而言,如果学校从公办“专科”升为“本科”,意味着行政级别和相应待遇的提升。即使行政级别未变,“但大学校长相比学院院长,也令领导感觉更加良好。”此外,“大学”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设置、课题研究等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这和我国对高等教育主要还实行行政评价有关。行政评价中,学校的身份、等级与学校获得的资源,有着某种对应关系。” 
  熊丙奇表示,另一方面,虽然社会对高校更名质疑颇多,但有的考生、家长完全是冲着校名去报考大学,而没有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进行理性的分析,很多人认为,“大学”就比“学院”好,这种功利且盲目地按校名选大学,也是促使高校纷纷更名的一大原因。
 
  填报志愿需理性对待更名 
  广东两所高校更名成功,是否会对报考志愿造成影响?来看看广东院校的例子: 
  广东医科大学在2013年4月23日更名成功,并于2014年起,进入第一批本科录取批次招生。但是广东医科大学在2014年的投档线理科仅高出省控线2分,文科仅高出省控线1分。 
  广东财经大学在2013年6月29日更名成功。虽然学校在当年招生开始前更名成功,但招生情况不会调整,录取分数线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以上是广东医科大学和广东财经大学更名前后的投档线:

     事实上,对考生和家长来说,高校更名对他们在填报志愿时带来的困惑主要有两点:

其一,“大学”与“学院”的区别。两者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办学规模,虽然“大学”更具有综合性,但并等于“大学”整体优于“学院”,在一些专业学科上,“学院”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往往高于综合大学里的相同专业。因此,家长和考生不可唯“大学”是瞻。

     其二,关于新增设专业,或者说热门专业。高校更名成功,往往伴随院系调整、专业增设等,尤其是开设一些社会舆论认为“热门”的专业,考生在选择的时候也需要谨慎。要考察这类专业在该高校发展的潜力,高校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投入专业建设。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