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16年高考改革志愿填报问题详解,高三党必看!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6-22

2016年高考改革志愿填报问题详解,高三党必看!

     
2016年改革高考志愿填报问题详解,高三党必看!

  2016就要来了,高考也越来越近了。那么如何填好高考志愿呢,高三党们快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尖子生选一流大学,中等生选合适专业
  1、给高分考生的建议:优先选择好大学 
  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中应该优先考虑学校,以进入好大学为首要目标。我们曾经依据学校的综合排名和新生高考成绩两项标准,不同档次的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著名企业招聘和大学录取研究生时,都会更青睐更好大学的毕业生;学校和专业相比,学校给个人带来的“品牌效应”会更加显著。
  更重要的是,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只占一部分,而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和整体培养环境是普通大学无法比拟的,在好大学接受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因此,对于高分考生,在学校选择上应当“就高不就低”,优先报考更高档次的学校。除非个人有坚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理性的专业兴趣,否则不建议为了满足专业喜好而选择低一档的大学。
  中国内地好大学的数量,小编认为,大致在100-120所左右。若按照120所计算,好大学占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比例不到5%,占本科层次普通高校的比例不到10%。因此,实际上大部分考生很难进入好大学,而要在另外90%的一般大学中进行选择。

  2、给中等生的建议:专业之间不存在高下之分,适合最重要
   如果我们界定“211高校”以上的院校为好大学,姑且称“211高校”以外的普通高校为“二流”大学。一般来说,由于“二流”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往往没有特别之处,因此考生在择校过程中,就学校和专业两个因素来说,专业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学校选择不同,专业与专业之间不存在高下之分,没有zui.好的专业,只有最适合的专业。因此,考生需要在充分了解自己性格、兴趣、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着眼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来选择专业。
  遗憾的是,现实中很多考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自身的兴趣、性格认识不够,也无法合理地评估自身的能力优势,在专业选择时往往随大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入学后丧失学习兴趣和毕业后就业难的情况大量出现。如果考生已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志向,那么应该如何对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找到其中zui.好的呢?

  二、如何对不同大学的相同专业进行比较,找到zui.好的?
  1、’比起就业率,国家重点学科排名对专业评价更精准
  国家重点学科是教育部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重点学科的遴选非常严格,考察的重点是学术队伍和科研成果,能够入选重点学科的都是在该学科学术水平zui高的机构,因此可称之为一流专业。迄今为止,国家共组织过三次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2007年教育部公布了最近一轮评估结果。根据这次评估的结果,可以获知一流专业在不同类型高校中的分布情况,特别是在“二流”大学中的分布情况。
  2、一流专业高度集中于好大学,“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数量有限
  从国家2007年公布的重点学科名单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一流专业还是聚集在好大学里,985高校和211高校占有91%的一级重点学科和76%的二级重点学科,非211普通高校的一级重点学科和二级重点学科分别只占6%和18%。
  从重点学科的学校覆盖面来看,有一级重点学科的普通高校共计79所,有二级重点学科的普通高校共计165所。也就是说,千余所普通高校中高达80%以上都没有一流专业。
  3、“二流”大学的一流专业绝大部分是理科类专业
  非211普通高校的重点学科主要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理科门类,有关高校主要是理工、石油、农业、医药等行业院校。非211普通高校的123个二级重点学科中,理科门类下的也占绝大多数,达80%,而文科门类的只占20%。文科门类的二级重点学科所在的高校涉及财经、政法、师范、语言、艺术等类型,这些重点学科实际上就是所在高校的特色和传统优势所在。
  国家重点学科可以成为考生专业选择的参考,但前提是考生对相应的专业有理性的认知和明确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成绩虽不能达到好大学的录取标准,但是又对某个专业有坚定兴趣甚至有志于在该专业继续深造的考生,了解“二流”大学中的一流专业在报考时就会很有价值。
  但是,专业方向不明确的同学,应该首先分析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不能盲目追求国家重点学科,更不建议对A专业已有明确兴趣的考生,去选择并无兴趣但是国家重点学科的B专业。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