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大学什么意思
野鸡大学是什么意思?
野鸡大学,指一些大学或学院随便向学生发出证书、文凭等,而该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获部分雇主或一般大学所承认。此类院校又被称为“文凭工厂”(Diploma Mill)。是指虽然是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社会、用人企业认可的学校,主要指标是花钱买文凭,而买来的文凭不被用人单位认可。 “野鸡大学”越曝光越滋润,难免让人感慨:都什么年代了,“野鸡大学”竟然还活得下去,上当受骗者恐怕不能装窦娥了吧。不要说上网,志愿填报书上一查便知的事情,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能怨不了自己的执念与贪心?
野鸡大学有哪些特征?
●承诺只需几百元即可在7天内取得学位
●没有课程也没有校园
●不上课,假称根据学生人生经历直接颁发学位
●透过垃圾电子邮件宣传,声称只须缴付金钱便可取得学位资格
“野鸡大学”为什么越曝光越滋润
每年的高考一打烊,“野鸡大学排行榜”就开始热闹于朋友圈了。6月11日,教育部权威发布了全国正规高校名单后,381所“野鸡大学”名单随即出炉。这份名单共涉及全国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成为“野鸡大学”重灾区,共有151所,占总数的39.6%。上海29所、山东25所、江苏17所、河北16所、陕西16所,进入野鸡大学数量排行榜前五位。这些“克莱登大学”,要么是皮包公司、要么是“假文凭批发站”,趁着招生旺季招摇撞骗。
这些所谓“大学”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绝大多数只是在名字上仿冒了正规普通高校或其他正规学校的名称。比如,目前我国只有正规高校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没有此次被列入虚假名单的“中国邮电大学”“中国民航学院”等。不过,真要查处起来,难度系数并不算小。比如许多虚假大学网站的服务器都在我国香港地区、美国等。域名注册方便,教育部门和网监部门监管难度大。因为在一些欧美国家,个人都能注册“大学”,国际化的骗子总能找到设局做套的幌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指望职能部门对“野鸡大学”一剑封喉,显然不太靠谱。
非法的“野鸡大学”,监管自然是第一责任人。这就像面对假货,不能总指望消协来炮轰一样。不过,在养肥“野鸡大学”的路上,愿打愿挨的“刚需”、失范失调的高校格局,显然也是难辞其咎的重要肇因吧。
“虚假大学”就是野鸡大学吗?为何这么难治理?
面对越来越长的“虚假大学”名单,舆论很困惑,“虚假大学”为何这么难治理?教育部门为何不取缔?要治理“虚假大学”现象,首先需要搞清楚“虚假大学”的性质,如果性质都没有搞清楚,也就无从治理。
媒体把“虚假大学”称为“野鸡大学”,但这实际是两回事。“虚假大学”完全是子虚乌有的大学,没有注册,也没有实质办学,只是在网上弄一个虚假大学的网站,进行网络诈骗。简单地说,就是把地摊上卖假文凭搬到了网上,这类“大学”是根本不会出现在招生计划上的,凡是出现在招生计划上的学校都是正规学校。只要考生按照招生计划填报志愿,不想买假文凭,就不会遭遇这类“虚假大学”。
“虚假大学”之所以成出不穷,其性质与其他网络诈骗一样,是诈骗者以大学名义欺诈,其主要手段是兜售假文凭,或者为线下售卖的假文凭提供“网络验证”——便于使用假文凭者去蒙骗用人单位。制造一个“虚假大学”,可能只需要半天时间,弄一个假大学网页即可。这和有的教育机构混淆招生类型进行招生欺诈还不同。招生欺诈是有具体的办学实体,对学生有教学活动,只能颁发非学历教育证书,但宣称可授予全日制文凭。
对于虚假大学,治理的部门不是教育部门,因为根本没有注册也没有办学,现在舆论呼吁教育部门取缔虚假大学,完全是找错了对象。应该由司法机关,及时收集网络上的虚假大学页面,加以注销,并找出制造虚假大学网页进行诈骗、贩卖假文凭者。现在,社会机构可以搜集整理出虚假大学,司法机关没有理由不能搜集、查处。虚假大学网页一直存在,和监管主体不明、监管不力有关。
而对于招生诈骗,则应该由教育部门加强监管,要求所有计划内招生的学校严格遵守招生规定,计划外招生的非学历教育机构严格按照教育性质招生,对于违规招生、欺诈考生者,应加以惩处、取缔。
舆论提醒家长和考生要警惕虚假大学和招生诈骗,但实际上,对于虚假大学和招生诈骗,考生和家长都是清楚的。家长和考生之所以“上当”,是另有所图。
从虚假大学购买文凭者,难道不知道自己的文凭是购买来的吗?难道以为自己购来的是真文凭?用购来的文凭去应聘找工作不也是欺诈行为吗?而对于有的教育机构宣称不需要高考分数就能被录取,最终获得名校全日制文凭,考生和家长也是知道这是“见不得光的”,诈骗者也利用家长的心理,告诉家长这是走“地下通道”,家长也就配合机构,直到最终根本拿不到全日制文凭才“维权”。所以,有关部门不但要依法监管,注销虚假大学网站,查处招生诈骗,提醒考生和家长,还需要追究购买假文凭,配合搞“潜规则”的学生和家长的责任。
说到底,用假文凭去充真文凭,不经正式录取却想获得正规文凭,也是不诚信、违法行为。
“野鸡大学”的受骗者大致就是两类人
事实上,梳理过往的案例不难发现,“野鸡大学”的受骗者大致就是两类人。其一就是偏远闭塞地区的考生,他们处于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完全都不知道城里套路有多深,很容易就被骗子那套天花乱坠的说辞绕进去;再者就是一些低分考生、落榜考生,出于“死马当活马医”“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侥幸心理,也乐意花点钱买个“假文凭”出去蒙事,换而言之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如果说,现阶段从整体上禁绝“野鸡大学”还不可能,那么能不能优先确保一部分人避免上当呢?之于此,充分实现高校信息和招录规则的全覆盖,让每一位考生和家长都能心中有底,无疑是相关职能部门最迫切需要去做的。在此基础上,针对“野鸡大学”骗局的整治进程,更多还是得与全社会共同治理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的公共行动相合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形成治理合力,而不是让单一部门陷入单打独斗的无力境地。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