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自招志愿填报案例:独立学院“单飞”后的低分效应
镜头八:独立学院“单飞”后的低分效应
小艾是黑龙江的一名理科考生,今年的高考成绩是359分,只高出三本控制线17分。她非常想去大城市上大学,但她查看了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后,发现自己的成绩与位于大城市的独立学院相差甚远。这时,她注意到了几所陌生的校名:燕京理工学院、沈阳城市学院、大连财经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等,上网一查,原来这些学校都是由独立学院“变脸”而成的。小艾尤其喜欢燕京理工学院,因为该校的前身是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位于北京燕郊,距离天安门只有40多公里。经过慎重考虑,他被该校填到了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填的则是本省的哈尔滨广厦学院。最后,小艾以高出投档线5分的优势被燕京理工学院录取。
吕老师提醒
独立学院自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争议的核心就在于独立学院并不“独立”。由于与母体学校的关系不明,独立学院被指责为“带着红帽子的民办大学”和“山寨大学”。为此,2008年教育部专门出台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的“五年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现有的独立学院或回归母体,或转成普通民办本科,或自生自灭。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已经申请或正在申请与母体高校签订“脱钩协议”,力争“完全独立”,因为投资商办学毕竟要赢利,而目前的独立学院每年必须把至少20%的学费以管理费的名义上缴给母体高校。
与前面公办高校改名后的情形相反,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第一年与母体“脱钩”后,招生录取的分数都会有一个下滑的趋势,有的学校甚至会下滑五六十分。案例中的考生小艾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顺利地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录取。
独立学院转型的“五年过渡期”已经到期,预计,明后两年,还会有更多的独立学院“单飞”,刚上三本控制线的考生不妨对这些学校“高考一眼”,以期用较低的分数上一所性价比高的民办本科。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