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修建的年代是什么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具体是在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之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都江堰,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领导修建的。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璀璨明珠。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都江堰市西侧,岷江之上,距离成都市区56公里。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灌溉农田、防洪减灾的重要作用,是人民福祉的源泉。
都江堰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无坝引水的创新设计,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辅以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这些设计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和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有效消除了水患。到了1998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已达到66.87万公顷,覆盖了40余县,成为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卓越贡献,人们建立了李冰父子庙,即二王庙。
修建背景
战国末期,秦国为了统一华夏,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提出的“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定”的军事策略。公元前326年,秦国灭蜀后,司马错集结大军沿岷江攻楚,但由于补给困难,计划最终失败。公元前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肩负起将蜀地建设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基地的重任。李冰上任后,深入勘察水情和山脉,思考如何引水入腹地、稳定航道和排水等问题,最终决定在岷江的咽喉处将江水分流。他动员数万劳工,利用竹笼装石的方式,历经四年完成了分水提的建设。
历史作用
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同时也具有水运和城市供水的作用。它灌溉了超过1000万亩的土地,是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通过规划灌溉沟渠、加固河岸、建设节制闸和外江枢纽闸,以及在岷江上游建设大型水电站控制来水,都江堰有效地将岷江水分流,使得成都平原南半壁免受水患,北半壁免于干旱,极大地促进了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历史意义
都江堰的创建,标志着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新纪元。它是一个科学、完整、极富发展潜力的庞大水利工程体系。李冰,这位战国时代的水利工程专家,以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治水理念,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为了纪念李冰父子的功绩,在都江堰修建了二王庙,使得都江堰也成为了著名的风景名胜。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