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习俗的来历
盘点重阳节登高习俗的来历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极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盘点重阳节登高习俗的来历,欢迎参阅。
重阳节登高习俗的来历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辟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
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演化出一系列辟不祥、求长寿的活动。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是相对比较空闲。这时正是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的活动,农民把它叫作小秋收。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登高望远,也是人们远游的主要原因。
登高与传说,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农历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登高,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其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
按照气候规律,我国秋季天气多半受高气压控制,虽然气压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但因为山脚气压基数较高,所以登山时气压的降低,一般不会影响人体健康。相反,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人们登高,并不仅仅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这样,才更有情趣。
在唐代,一些著名诗人都以诗篇记载了重阳节的活动。如李白《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诗中说:“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山岳,了然楚汉分。”
在宋代,登高之风依然风行。《东京梦华录》上说,都城人多出郊外登高,到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
在明代,皇帝亲自到万岁山登高;在清代,皇宫御花园内设有供皇帝重阳登高的假山。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在民间,早期以登阜成门外五塔寺和左安门内法藏寺为盛。至晚清,以登陶然亭、蓟门烟树、八大处等为多。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
每至九月九日这一天,人们提壶携楹,出城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人们赋诗饮酒,烤肉分糕,尽一时之快乐。
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帐,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又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的名字是在三国时期出现的。据曹丕的《九日与钟友书》记载,“岁月来了,9月9日突然复活。九是阳数,日月并应,俗称,以为适合长久,所以享受宴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花园,持糯,空服九华,寄托言语。”。这里还提到了菊花和葡萄酒。魏晋时期有赏菊喝酒的习俗。
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此后,宫廷、民间共同庆祝重阳节,并在节日期间开展各种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重阳节的盛况。《武林老事》还记载,南宋宫廷“八日作重九排”,等待第二天的盛大娱乐。
明朝,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开始就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习惯依然盛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地方将夏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氛围。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23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法律明确规定,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是老人节吗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在每年过的重阳节就是所谓的老人节,一般过节的时间是在农历的九月初九,情况允许下,在外面工作的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家陪伴老人,还会带着老人出门游玩一番,让老人们的心情更加的开心。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只不过古时候的重阳节并不是老人节,而是和亲朋好友登高望远,佩戴茱萸躲避灾祸的日子。从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在重阳节当天,帝王官僚们除了登高作诗,举行宴会欢乐外,还有了射箭、纵马、围猎等活动。像陈后主就是沉迷于声色之外,还喜爱走马射箭,亡国时还要再猎一圈。到了唐代,重阳射箭围猎活动依然盛行。其实老人节的时间是在1989年定下来的,这一天的日子很吉利,有长寿的意思,有的地方在这一天还会为老人们举行多个庆祝活动,会带着老人出去赏景和登上,让老人们开心度过这一天。
重阳节禁忌,三不做
1、不要说节日快乐, 虽然重阳节也是节日,但它更多的是庄重,祭天祭祖,思念亲人,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要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它并不同于中秋节、除夕夜,九月初九,是 两个九相聚的日子,九历来就是个奇数,独阴不长,孤阳不生,万物不遂,不通不顺,重阳节不但不是快乐的节日,而且有点大凶之兆,重阳节,不要说节日快乐,应以安康代替。
2、民间认为,重阳节是不吉利的日子,结婚三年以内的人,尽量不要回娘家,节日忌讳,图个吉利很重要,在我们山东这边,部分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娘家过重阳,咒死婆婆娘”,对双方的老人很不利,但毕竟是传统,具体也没人证实,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当地人的习惯,没有人敢犯忌讳,就怕事情赶巧,背上一辈子的骂名,重阳节,回娘家是民间大忌,大城市的人可以忽略。
3、扫墓时不得嬉笑怒骂,祭祀祖先,是个很庄重的仪式,祖先的安居之所,切忌互相打闹,跨过坟墓及供品,有些人还带着孩子,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是对先灵的不尊重,会被视之为亵渎,惹到脾气不顺的气场,回家免不了一顿“麻烦”。
重阳节习俗饮什么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传说喝了这种"菊花酒"可延年益寿。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