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养生小知识
秋分时节养生小知识大全
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也越来越干燥,人们进入了真正的秋天。根据营养专家的介绍,秋分养生的两个重点。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秋分时节养生小知识大全,欢迎参阅。
秋分时节养生小知识
饮食方面:红薯和胡萝卜
秋分前后天气比较干燥,红薯和胡萝卜这两种食物都有很好的润燥作用。坚果、秋蜜等也可以防止秋燥对于人体的伤害,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从而利于秋季的身体保健。
其中,秋分前一般气温偏高,属于温燥,适合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可抑制这种干燥,所以胡萝卜更好,因为胡萝卜不仅可以调节“温燥”的平衡,还能补气、消食。有些地区秋分以后天气开始转凉,气候特征是凉燥,这个时候就更适合吃红薯,因为可以温热养肺,同时也可以润肺。
胃病患者饮食注意
秋季是胃病的多发季节,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更应格外小心,以防旧病复发。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防止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
第二点是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尤其是油炸食物要少吃,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第三点是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因夜间进食影响胃酸分泌过多,从而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起居方面:秋后三个地方别冻着
中医学有一种养生理论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但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春捂秋冻”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即使正常的秋冻,有三个“禁地”——头、肚脐、脚也是要严加保护的。
头
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一旦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脚
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秋季睡前泡泡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秋后老人拔罐要注意
立秋过后,早晚温差变化较大,关节、颈椎、腰椎会出现腰酸背痛等症状,不少人青睐于用拔罐来缓解这些不适的症状。
但拔罐时,尤其是使用空气罐时,抽出的空气使皮肤的毛孔舒张,虽能拔出寒气,但毛孔处在开放中,很容易使阳气外泻,同时使外界环境中外邪入侵,特别是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或老年人更要谨慎使用。
秋后祛寒气可以选择用艾灸的方法,使皮肤的毛孔处在局部温热的环境中,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外感风寒。
秋分风俗活动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后小心六大疾病
1. 呼吸疾病
秋分后天气转凉,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
2. 皮肤干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此时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瘙痒、干裂、流鼻血等症状。
3. 肠胃疾病
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秋分以后,天气变冷,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还可能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4. 心血管病
早晚温差越来越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秋分之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5. 过敏性鼻炎
秋季风大,花粉、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易引起过敏。另外,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繁殖,易引起过敏。
6. 抑郁烦躁
秋分开始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很容易出现情绪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伤春悲秋”也就是这个道理。
2023秋分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2023年秋分的时间是9月23日14:49:46,星期六,农历八月初九。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秋分节气具体是指什么意思
一是,昼夜时间均等,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北极附近也即将迎来一年中连续6个月的漫漫长夜与连续6个月不灭的星空。
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