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古人如何防止被蚊虫叮咬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9-24

古人如何防止被蚊虫叮咬

  作为四害之一的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专门以血液作为食物的雌蚊更是登革热、黄热病、疟疾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在传播疾病上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危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也曾表示在关于预防减少疾病方面,消灭蚊子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当然,我们大部分人对于上述所说的关于蚊子所带来的在传染疾病方面的危害可能没有切实的感受,对于蚊子所带来的最大困扰莫过于在炎炎夏日,身上皮肤因为被蚊子叮咬而产生一个个红疙瘩以及这些红疙瘩所带来的瘙痒感,让人坐立不安,尤其是在晚上休息时,蚊子的光临会让人直接分分钟想要暴走。

  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蚊子都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所以,每值夏日,为了防止蚊虫叮咬而做一系列的准备是大家必不可少的日常。在驱蚊和灭蚊方面,我们如今可以使用的工具非常多,比如像驱蚊液、驱蚊手环、花露水、蚊香、电蚊拍、灭蚊灯等类似的工具都可以有效地让我们免受于蚊子所带来的困扰。那在古时候,当时的人们肯定也会遇到蚊子的侵扰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因为蚊子不仅叮人吸血,还传播疾病致使人和动物病亡的危害,我国古人很早便开始关注其形态习性了,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地认识和突破,五代时期,有诗曰:“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成团”。宋代时,学者罗愿指出:“蚊者,恶水中孑孓所化,噆人肌肤,其声如雷”。到了明清时期,那时的学者对蚊子的习性和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有了比较全面地认识,著名的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曾在书中指出:“蚊处处有之,冬蛰夏出,昼伏夜飞,细身利喙,咂人肤血,大为人害。”还有清代学者也非常细致地描述出了蚊子这种毒虫的形态:体若粟,吻若锥,口衔钢针,利嘴迎人……而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战胜对手,在这一系列关于蚊子的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古人也随之发明和研究出了一系列驱蚊和灭蚊的方法

  古人驱蚊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就是烟熏,即通过把蒿草、艾草编织成草绳湿润后点燃,所散发出的独特气味可以很有效地驱蚊,明朝方孝孺在《蚊对》中就有记载:“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 因为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比较常见且轻易所得,所以这种防蚊方法在民间使用得非常普遍,但是烟熏的方法也有欠缺的地方,在炎热干燥的夏天,古人住宅皆多以木构建筑为主,床边燃火不利于防火安全,同时,没有经过后加工的天然植物在燃烧过后的气味会出现味道太过浓烈刺鼻的现象,不仅熏蚊子也非常熏人。

  古人驱蚊常见的第二种方法是使用香囊和蚊帐。首先是香囊,根据医者们所提出的几种能够驱虫的成分配方,古人便在所携带的香囊中放入驱蚊的中药片,如:柏子、菖蒲、香附子、樟脑等中药,它们的气味不仅芳香浓烈还可驱虫,非常方便携带,尤其适用于人们需要外出走动时,就如同现在我们所用的驱蚊手环。

  其次是蚊帐,蚊帐并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蚊帐,当时的蚊帐叫做“帱”,之后才出现了“蚊幌”、“蚊帱”、“蚊帐”等各种称呼,相关史料中有记载,齐桓公的“翠纱之帱”使饥蚊营营不得入内。古时的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以达到既能透风又可以防蚊的功效,但平民百姓大多用不起锦、罗,普遍使用的是葛、布等帐子。

  古人驱蚊常见的第三种方法是燃香。燃香,算是第一种方法—烟熏的更优化的驱蚊发明品了,相对于烟熏方法的简单粗暴,燃香无论是在使用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更为精细,也更注重使用者的舒适度了。《普济方》中有记载配方曰:“以浮萍、羌活捣为末,加苍术、白胶香亦可得,如香焚之。”就是将夏日水中的浮萍捞取晒干后,与羌活一同捣为粉末,也可适当加一些雄黄粉,搅拌在一起,用纸裹缠成香柱使用抑或是把粉末直接置于香炉中使用。可以说,这种燃香方法和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蚊香已经非常相似了,足以见古人的智慧。

  在防蚊和灭蚊方面,从古至今,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止过,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这一方面的发展越来越高效、先进、环保,也因如此,现如今在面对夏日蚊子的侵扰时,我们有着不止一种的方法和工具可以选择,相信在未来,防蚊灭蚊方面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也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