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三国兴衰历程.一(190年-214年)
“三国”(190年~280年)指的是三种不同的政权组织模式,以及附着其上的政治、文化、经济模式。
东 吴:
孙氏的东吴立足江东,江东本土有若干土著大家族,其中尤其以张、朱、陆、顾四大家族为其翘首。其他如全氏、吴氏、虞氏、贺氏等,也都具有相当的实力。 这些土著大家族的实力强大到什么地步呢?史书上记载为“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为市。”
这些每个土著大家族手下依附的人口成千上万,其中从事生产劳作的农奴称之为“僮仆”,从事军事作战的私兵称之为“部曲”。并且每家每户都占据了大片的田地、庄园,家里关上大门就是一个市场。
这些江东的土著大家族不仅占据了东吴的经济资源,而且还占据了军事资源—几乎每个大家族都有着相当数量的私兵。拥有经济、军事两大资源的土著大家族,就有实力跟上层叫板,要求拥有相应的政治地位。
而孙家只不过是个寒门素族,当年孙坚试图向吴氏小姐(也就是后来的“吴国太”的姐姐)求婚时,吴家就因为孙坚门第太低而予以拒绝,孙坚恼羞成怒地要杀人。
说到底,孙家只不过是因其武力强大被江东各大家族看中,而选为他们的代理人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吴其实是个“宗族联盟政权”,一切以江东各大家族的利益为上。曹操挥师荆襄,江东世家大族的代表们就在庙堂上纷纷公开撺掇孙权投降曹操。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不难理解东吴历来的国策:保持江东的割据地位,不积极进取,只消极防御。












蜀 汉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内部分为三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荆州集团,即刘备入川时带进去的亲信,代表人物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这些人在刘备创业时就跟随他,他们占据了蜀汉政权的核心地位;
第二股势力是东州集团,这些人是刘焉、刘璋的旧部,他们大多也不是益州本土人士。在刘备灭了刘璋之后,他们投降了刘备的蜀汉政权。东州集团在蜀汉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代表人物有法正、李严等;
第三股势力是益州集团,即益州当地的土著,以黄权、谯周为代表。益州的土著不如江东的土著大家族那样有实力,但是对外地来的统治他们的刘璋、刘备都不喜欢,不欢迎刘备入蜀,也不配合诸葛亮北伐。
益州集团早在刘焉、刘璋时代就遭到了打击,刘备时期继续对他们加以打压。 刘备入川,夺取了刘璋的政权,使得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矛盾,变化成三大集团的博弈。
刘备活着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威信和能力,还能勉强平衡三方的微妙关系。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和东州集团的李严同为托孤大臣,这就是刘备在提前铺垫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和平相处。
刘备死后,这三方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蜀汉以汉朝的正统继承人自诩,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来作为政权的精神理念,因此势要收复中原,光复汉室。在这样的国策之下,蜀汉就不得不实行高度的集权专制,把有限的政治资源、军事资源、物质资源收归中央统一调配,用在对外战争上。厉行“名法之治”,打击异己分子,甚至地方上的采矿、酿酒也全由蜀汉政权垄断。
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全国上下同心同德,社会高度同质化,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凝聚起有限的国力,一次又一次地出祁山,一次又一次地北伐中原,给国力雄厚的魏国造成尽量大的创伤。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利用职权多次严厉打击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使得三方的矛盾愈加激烈。尤其是诸葛亮任人唯亲,屡次找茬打压东州集团,诸葛亮跟另一个托孤大臣李严决裂,继而将李严处死,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的矛盾越闹越大。
继承诸葛亮北伐的姜维,是从曹魏投降过来的,在蜀汉没有社会关系,不属于三大集团的任何一方,三大集团也不信任他。诸葛亮死后,益州集团对荆州集团的反抗更加激烈,其代表谯周发表《仇国论》,公开抨击诸葛亮和他的继承者姜维不审时势,穷兵黩武,多次北伐拖垮了蜀汉的经济,不体恤人民疾苦。随后不久,益州集团的谯周撺掇刘禅投降。















曹 魏
曹魏内部,既有掌握军事权力的寒族谯沛集团,又有垄断了政治资源和舆论导向的世家大族汝颍集团。但是曹魏政权本身的特性和复杂的国情,又决定了其不可能是两者的简单复合,而必将走出第三条道路来。
汝颖集团是出身于汝南、颍川地区的世家大族的联盟,以荀彧、郭嘉、陈群、司马氏家族等为代表,集团成员文化水准比较高,从东汉时期就掌管朝廷的文治,集团内部多年来互相联姻修好,结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
谯沛集团以曹操家乡兖州谯沛当地的庶族地主为主,他们与曹魏政权有着密切的血缘、宗亲关系。以曹氏家族、夏侯氏家族、许褚等为代表。这些人大都是武将,统领曹魏政权的军事。因此曹魏的历届执政者就不得不在这两大集团之间寻找一个保持双方平衡的黄金分割点。 汝颖集团和谯沛集团这一文一武两大势力,在曹操创业初期,他们通力合作,辅佐曹操荡平北方诸侯。
北方平定后,在面对魏王世子(曹魏政权继承人)的人选问题上,汝颖集团支持曹丕,谯沛集团支持曹植,从此正式拉开了两大集团之间几十年的博弈。曹操时代,行政风格近似蜀汉,厉行名法之治,曹操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首要指标。提拔出身寒族的人才进入自己的幕府,不仅充实了自己的实力,也间接打击了汝颖集团的世家大族。但是到了曹丕时代,深深认识到了君王的事就是天下事,皇权与世家大族合则两利、离则两伤。况且谯沛集团人心不死,依旧妄图推举曹植来颠覆曹丕的政权,曹丕恨透了谯沛集团的这些亲戚们。
曹丕不得不向汝颖集团的世家大族示好,汝颖集团心领神会,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就是最典型最重要的制度体现。 曹丕上台后,汝颖集团的陈群一改过去的察举制,制定出的九品官人法成为了曹魏政权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以才能、品德为首要指标,以家庭出身背景为参考,来设定品级的“九品官人法”,后来发展到只看家世,不看才能品德。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汝颖集团的世家大族控制了选取官吏的权利,垄断了曹魏的官僚体系。谯沛集团在选取官员的体制中失去话语权,无力再与汝颖集团抗衡。
从这时候开始,曹魏政权逐渐由高度集权的蜀汉型,向宗族联盟的孙吴型过渡,曹操时期的对外扩张战略,逐渐演变成曹丕时期的维稳保守战略。仅仅三国时期,就向我们呈现了三种政治统治的模式。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