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23年秋分节气几月几号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8-23

2023年秋分节气几月几号

  2023年秋分节气几月几号(详细)

  秋分是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秋分也是同属于秋天的节气,在秋天的时候,天气是逐渐转凉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秋分节气几月几号(详细),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年秋分节气几月几号

  2023年秋分时间:9月23日14点49分46秒,星期六,农历八月初九。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秋分三候解析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

  二、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的气候特点

  在秋分,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天。来自南方的冷空气遇到逐渐衰减的暖湿气流,导致降水和气温一再下降。正如人们常说的,是“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了,但秋分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这时,北方和南方的耕作方式是不同的。

  秋分意味着真正进入秋天。随着北半球天气转凉,鹅、燕子、杜鹃等。开始从逐渐寒冷的北方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

  “立秋”是立秋,“初霜”是秋末,“秋分”只是立秋到初霜90天的一半。秋分时节,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广大地区相继进入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

  秋分节气传统习俗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秋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拜神

  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每逢诞辰,信徒多茹素齐,前往各观音寺庙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国王祭日:三山国王是指广东省潮州府揭阳县的独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秋为守护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为主。

  秋分以后不能做什么

  醒后立即起身

  天气逐渐转冷,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一大早去晨练

  夏秋交替季节,温差逐渐加大。有些人四五点钟就外出晨练,此时人容易受寒冷的刺激,让早晨本已较高的血压上升更快,从而增加了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渴极了猛灌水

  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刚吃饱就午睡

  季节交替之际,很多人晚上睡不好,中午时午睡半个小时左右很有好处。但忌餐后即睡。因为中午温度高导致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加上饱餐后血液涌向消化器官和大脑争血,此时入睡便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