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8-22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8篇)

  如何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1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面棱

  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体积÷宽÷高a=V÷b÷h

  宽=体积÷长÷高b=V÷a÷h

  高=体积÷长÷宽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 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 = 1dm3 1ml = 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x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V现在-V原来

  也可以V物体=S×(h现在- h原来)

  V物体=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乘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乘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数学奇偶数性质

  1、两个连续整数中必有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

  2、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3、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

  4、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即a+b与a-b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

  5、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偶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乘积是偶数。

  6、奇数的个位是1、3、5、7、9;偶数的个位是0、2、4、6、8。

  7、奇数的平方除以2、4、8余1。

  8、任意两个奇数的平方差是2、4、8的倍数。

  数学时分秒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2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数学0是奇数还是偶数

  0是一个特殊的偶数(20__年国际数学协会规定零为偶数;我国20__年也规偶数定零为偶数)。它既是正偶数与负偶数的分界线,又是正奇数与负奇数的分水岭。

  小学规定0为最小的偶数,但是在初中学习了负数,出现了负偶数时,0就不是最小的偶数了。

  哥德巴赫猜想说明任何大于二的偶数都可以写为两个质数之和,但尚未有人能证明这个猜想。

  小学数学必背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3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组成,前2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所)。

  3、身份证号码:由18位组成,(1)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2)第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

  (3)第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

  (4)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

  (5)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6)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7)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用来检验身份证的正确性。校检码可以是0~9的数字,有时也用x表示。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4

  1、长方形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或者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或者c=a×4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4、三角形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5、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6、计算圆木、钢管等的根数:(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7、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5

  1、用字母表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

  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

  3、读作:x的平方,表示:两个x相乘。

  2x表示:两个x相加,或者是2乘x。

  4、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②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③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把下面的数量关系补充完整。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数量)

  数量=(总产量)÷(单价)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一倍量×倍数=几倍量几倍量÷倍数=一倍量

  几倍量÷一倍量=倍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6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正面、侧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4、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7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1.587587……

  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12.

  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五年级学生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模板篇8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0”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