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中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大全及内容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8-09

高中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大全及内容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相同题材的诗歌在“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上往往有相似、相近、相通之处。平时学习诗歌,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在考场上,完全可以“知一类诗,通一首诗”,即先从内容入手,尝试根据该诗的内容特色,大致归类到某一题材,再由类及篇推断其使用手法及具体内涵,亦即合理猜想该诗大致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一、山水田园诗

  题材 1.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2.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1.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标志柳、明月、渔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2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内容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情感 4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

  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法:1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3光、影、色彩的常用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4虚实结合手法(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

  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二、边塞军旅诗

  题材

  特征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常见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标志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

  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1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内容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情感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

  常用 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常用

  手法 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③意境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对比、互文、用典等。面烘托、动作肖像描托、虚实结合。对比、互文、用典等。烘托、动作肖像,描托、虚实结合。

  三、怀古咏史诗

  题材特征以历史上的人、物、事为题材,咏叹史实,描写古迹。

  常见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等字样;或以古代的人、事、地、物为题。

  内容情感 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

  结构 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以小见大,

  相关教材链接:杜牧《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越中览古》、张养浩《山坡教材链接羊·潼关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咏怀古迹(其三)》

  四、托物言志诗 _咏物诗

  题材

  特征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常见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标志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内容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情感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

  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①从具体的描写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常用色)与侧面烘托。

  手法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

  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象征)。

  教材贺知章《咏柳》、于谦《石灰吟》、王安石《梅花》、郑燮梦链接《竹石》、陆游《卜算子·咏梅》、王冕《墨梅》。

  五、羁旅思乡诗

  题材借诗人旅途所见所闻,表达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特征乡怀亲之情。

  1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常见

  标志“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

  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亮楼宽楼、危栏等。

  相表见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内容

  情感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其哀

  常用

  ③对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归之情时,不是手法 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送别怀人诗

  题材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特征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常见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标志“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用手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

  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七、爱情闺怨诗

  赠 题材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和相思之苦。

  主要有赠内诗和悼亡诗。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标志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情感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 院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王昌龄《闺怨》。

  高中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大全及内容《补充》

  一 哲理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 隐逸诗

  隐逸诗是古代的一些文人因对封建统治不满而归隐田园生活,或者描绘田园自然风光,或者描绘一些隐者人物形象,以隐居生活为题材的一类诗诗词。这类诗词中既有对秀美风光的描写,也有对时代的不满,还有表现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如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三 民生诗

  “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关注民生就是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古代不乏关注民生的诗人,从他们的诗句中能看到诗人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怀。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四 题画诗

  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它题画诗把文学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诗和画

  妙合而凝,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成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

  五 干谒诗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诗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六 贬谪诗

  贬谪诗是指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以做官为zui高理想,他们一旦靠读书做上官以后,就进入到沉浮的宦海之中,稍不留神就有遭遇贬谪的危险。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所造成的悲剧结4t局,是高远志向无法在现实政治中得以实现的命运悲态。体现在贬谪诗人作品中的悲剧感主要是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和自我生命的悲叹。贬谪诗一般有三大要素:政治前途黯淡,诗人内心痛苦,贬谪之地自然环境恶劣。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七 遗民诗

  一般特指宋元之际、明清之际这两个时期的遗民诗歌。宋元易代后,在异族政治统治和中原文化沦丧的双重失落之下,遗民诗人产生了对故国浓重的依恋情怀。由于复国无望,遗民们避居山中,不食周粟,保持气节。由明入清的诗人,一方HT面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拒绝入仕为官;一方面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八 讽喻诗

  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鲁迅先生指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既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也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而是针对“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情,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发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关注社会,心系民众,针砭时弊,更是历代进步作家的共同使命。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来源 :殇分享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