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有感
读《春》有感
作者:凤都往事
#暑期创作大赛#
在上次读了《家》之后,第一感觉就是对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读得太晚,《家》《春》《秋》应该在中学的时候就要全文阅读,这样或许会对幼小的心灵产生更大的震撼,从而从内心激发“革命”的斗志。
当然,这样优秀的作品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值得一读的。所以在读完《家》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到图书馆借来了《春》《秋》,总怕下次没有机会借到。
为了尽快读完《春》,连续一周都断更了,全力阅读。边阅读边思考:虽然《家》《春》都是批判旧礼教,但给我的感觉两者还是有细小区别。《家》主要是在批判旧礼教下的父母包办婚姻的不幸,《春》则是细说这种不幸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也就是封建家教的过程。当然一部长篇小说不只有这么简单就能说明的,这仅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
读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沉重感和使命感,看着那年轻的生命被旧礼教摧残殆尽,心中无比痛苦,从而激发内心悲愤之情,总想去打破这种不近人情的旧制度。好在作者已经帮我们找到了排在这种旧制度的人物,那就是觉慧、觉民、琴,还有那么多的年轻学子。在他们的帮助下,最终把即将被推入深渊的淑英获救“上岸”,离家出生到了上海找与觉彗团聚。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而且根本就不用再担心会有蕙、鸣凤、婉儿的那样的悲剧,但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特别是作为父母在子女教育上。不要以为不包办子女婚姻、接受子女自由恋爱就不会有“人间悲剧”发生。如今在子女教育上,我们的父母虽然很累,投入很多,但也存在着像“包办婚姻”一样的行为:
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的父母哪个不在早早就为孩子“包办婚姻”了?提前教育、学各种特长、报各种的特长班,虽然孩子不喜欢,但都是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孩子被迫屈从。但最终我们想想,那些学这学那特长的孩子,将来成才的又有几个呢?能沿着父母为其设计人生走下去的又有多少呢?
所以,我们不得不经常反思我们的这种“包办”是否就是正确的、最好的,值得推广的。我想,这些应该不值得推广,否则就不会在取缔这样那样的补习班、特长班,当然这也有其他原因,至少我们父母的“一厢情愿”是不可取的。虽然父母的想法是好的,是为了孩子的好。
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大课题,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事,有道是“只有父母的好好学习,才有孩子的天天向上”,这句话就是对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忠告,而不是为孩子“包办”了事。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