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双春年什么意思简介
2023双春年什么意思简介_双春年的由来
2023年不仅闰二月,同时还是“双春年”, “双春年”的含义并不是有2个春天,因为春天是季节,一年有4季,无法存在2个春天。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双春年什么意思简介_双春年的由来,欢迎参阅。
双春年什么意思简介
民间老话说,一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说是在农历历法中,假如一年有两次立春的话,这一年会被称为孤鸾年或者寡妇年。
之所以被人称为寡妇年,是因为两个立春似乎暗示着“二度春”的意思。古人把“春天”视为洞房花烛大喜,两度“春天”言外之意是要结婚两次,因此古人认为良好的婚姻应该是一心一意、白头到老,而不是半路夫妻“梅开二度”。
“春”在传统文化中,有“春心荡漾”的意思,代表着旺盛的“桃花运”。古人又认为,双春年中“春”多泛滥,说明人在那年桃花运比较多,桃花运越旺盛,人越容易滥情,导致婚姻非常不稳定,进而造成离婚率水涨船高,这也是民间较为忌讳的地方。
此外,因为古人在主观上很不待见“双春年”,在“爱屋及乌”的心理引导下,“双春年”被古人打上各种负面的标签,比如“双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年两头春,黄豆贵如金”,都是在说双春年年景不好,不利于种植和养殖。
古人的依据是双春年的冬天比较漫长,不利于牲畜和农作物生长。这种观念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全年天数是固定的,冬天的寒冷天数增加,必然是春天和秋天的天数在减少的结果。春寒和秋寒的天数变长,肯定是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看天吃饭的古代农耕社会,粮食是最大的收入来源,粮食收成不好的话,家庭生活会变得相对困难,夫妻吵架拌嘴的日常矛盾也会增加,所以婚姻破碎的概率也会随之上涨。
双春年的由来
前边已经说过,双春年是指一年当中有两次立春。
按照以往的惯例,立春一般发生在农历腊月二十二到二十五,公历是2月3日到5日。但也有例外,有的时候立春会比较早,在农历正月初十左右,那么当年会出现两次立春,年初一次,到年尾腊月底再出现一次。老百姓把这种情况称为“双春年”。
出现两个立春必须具备一个条件,那就是这一年的天数要足够长,按照农历历法计算,常规年份一年天数只有354天,为了找补天数与自然运行的误差,只能用闰月来找补。因此,双春年必定是闰年。
闰年是一种较为熟悉的现象,它一般是按照每十九年出现7个闰年的规律循环往复。照这样计算,双春年也并不罕见,说到底是因为闰月的存在,用它来找补天数的方法,跟五迷三道的东西关系不大。
立春有什么习俗
迎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虽依然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发。所以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打牛等活动。其他一些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打春牛
鞭春即打春牛,亦称“鞭春牛”“鞭土牛”,立春日将泥塑春牛打碎,这是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通过打春牛之俗,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及时播种谷物,祈愿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鞭春之俗与祈求丰收相关,是一项较为古老之节俗。有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迎春为了迎春,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打春牛,又称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不同地区迎春牛均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立春祭
在主要的古老传统节日,拜神祭祖庆典是做节的一大主题,任何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均具有浓厚的节日祭祀的色彩,并具有一套或简单、或繁复的祭祀礼仪。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从传统的干支纪元规则上来讲,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拜太岁是中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其他习俗
1.春祠荐新祭祖的习俗传至后世变为阴历正月的祭祖活动,有的地方在初一以后几天不扫除屋宅,即是担心触犯了回家过年受享的祖魂。有的地方在初一不准倒垃圾又是从后一习俗衍生出来。
2.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
3.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4.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5.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