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备考策略:2010高考考纲(大纲版)
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文综地理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化。根据高考大纲稳定少变的规律和对2009年地理高考试题的研读,可以预测2010年地理高考仍将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传统,其命题趋势将会进一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1.突出课改精神 强调能力立意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的需要”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具有指挥棒作用的高考,它对于促进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深化课程改革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高考全面考查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将地理思想与人文情怀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近年高考中的许多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难度也不是很大,考生只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理论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这和传统试题是有本质区别的,今后这类试题将会更多,开放性会更强,情境设置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图、表和文字资料提供相关信息,全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课本相关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今后高考的主要趋势,传统的死记硬背已很难派上用场了。
2.突出地理观念 强调地理视角
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根本思想与方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其实质是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即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在高考中的具体表现分为两方面,其一是动态地看问题,注重自然地理过程;其二是发展地看问题,关注人类活动与区域发展之间的联系,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突出地理观念、强调地理视角是地理高考的重要方面,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突出主干知识 强调教材细节
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通过区域地理,结合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考命题的一贯原则,2009年的高考地理试题即是严格依据地理课程标准、高考地理科考试大纲、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的,它并不追求知识的覆盖度,而是着重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从自然和人文地理部分考查的知识来看,考点主要集中在地球运动、大气环境、水文环境、陆地环境、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人口、农业地域类型、工业集聚与分散、城市等方面。虽然各地教材、大纲存在着一定差异,试题也不相同,但是侧重考查主干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对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考查将是2010年高考地理考查的核心。
在强调主干知识的同时,课本中的细节知识也不能忽视,例如2009年文综上海卷第15题考查了地震等级和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此题就需要调动课本中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的知识,这个知识点虽不是主干知识,却是重要细节,不掌握这一数据就不能顺利地解答此题。
4.突出空间定位 强调读图用图
近几年来,“区域特征认定”的难度虽说有所降低,但是考查的角度增加,空间定位仍然是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复习区域地理时一定要把相关地理知识落实在具体的空间位置上。
区域地理知识重点首先要放在经、纬度定位上,这是确定区域的基础,是时间计算的基础,是确定方位的基础,也是生活中必备的知识。要能掌握一些重要经纬线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牢记一些重要的城市、港口、工农业基地、山河、旅游景观等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同时,要进一步培养运用等值线知识来分析、说明区域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天气气候的特点与成因的能力。重视对我国和世界大江、大河的水文、水系特点及成因的分析。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仅等值线图就有25幅,除了常见的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之外,还有等有效辐射线、云量日均值分布图等。预计2010年的高考试题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图、表出现的频率将会更高,特别是心理地图的构建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可能会出现无图考图的现象。
5.突出基础知识 强调灵活应用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基础知识是支撑地理学科的脉络,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要将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贯穿于备考的全过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灵活地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只有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处于主动地位。
6.突出热点问题 强调时事地理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学科,高考试题注重联系社会热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既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例如汶川地震、洪涝灾害、台风、飓风、热岛效应、咸潮、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南极洲昆仑考察站的建立等内容都在2009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一些热点,这些热点可能会成为命题者作为设置试题的情景或载体。例如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日全食、2010年1月15日的日环食、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海地大地震等,都有可能成为命题者的素材。
7.突出区域比较 强调产业转移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发展,通过具体案例对某区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已变得司空见惯了。高考试题经常通过出示某一案例,要求考生从资料、图像、数据中提取信息,将两个不同区域进行对比,让考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区域特征,明确区域差异,借鉴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产业转移是当前经济调整的一个热门话题,考生只有根据东、中、西部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及各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作出合理分析,才能较好地把握具体的试题形式,也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8.突出学科综合 强调渗透整合
文科综合强调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高考文综试卷最后一道压轴题往往需要调用三个学科的知识来分析、阐述、评价实际问题。例如2009年全国文综卷I的第39题,通过提供有关三角贸易的文字资料和地图,考查了与三角贸易有关的知识,巧妙地把历史、政治和地理三个学科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而看不到明显的“拼盘”痕迹。这也说明史、地、政三科的渗透与整合已经日趋完善,预计2010年高考试题还会继续寻找三个学科内容的结合点,注意不同学科间的逻辑联系,挖掘不同学科的潜在知识融合点,全面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