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物理: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发布于:百学网 2009-02-22

物理: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第一章 2009年命题预测及名师指导

  2009年高考备考建议

  湖南省长郡中学高级教师 骆宪武

  2009年理科综合物理学科高考大纲与2007、2008年相比,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修订,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及命题要求,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总体上保持稳定,试题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纵观近几年的试题,不难发现,物理试题既常规又有所创新,不刻意追求热点,注重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注重对物理过程分析、建立物理模型及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查.2009年高考物理学科的命题将具有以下特点:

  1.稳中求变,平稳过渡

  试卷将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题型、题量、分值稳定,试卷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会在稳定中求发展、求变化,在发展变化中体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2.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将涉及《考试大纲》大多数单元及诸多知识点,考查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重点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力学中的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学中的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有关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等仍是命题的重点。

  3.强调过程,突显能力

  试卷会以能力立意,重视物理情景和过程的分析,突出考查能力和素质,不仅考查五种学科能力,还要考查建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4.注重实验基本技能及创新

  实验试题将坚持在考查基本技能的同时,考查实验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的实验素养。

  根据近几年的试题情况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后阶段的物理备考提出如下建议:

  1.研习《考试大纲》,注重主干知识复习的深度和非主干知识复习的广度

  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将所学知识点串成线、拉成面、形成网,从而达到对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对于主干性知识,要认真钻研教材,把学习的基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上,积极思考,总结典型而重要的物理模型、物理过程,拓展问题情景,变换思维角度,反复评估,从而掌握物理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对于非主干性知识,要充分重视、全面复习,不因侥幸心理而存在盲点。

  2.要注重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对高中物理各板块知识,能够综合的地方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特别是力学和电磁学两大板块内容的综合练习应该达到一定的深度,应该将运动和力、功和能量变化、守恒思想、场的观念、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融会贯通,形成整体认识。

  3.要注意知识和方法并重,逐步提升能力

  中学物理的知识内容虽然各不相同,但基本研究方法、物理模型、规律的表达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对比分析,区别不同点,掌握共同点,以期提高能力。中学物理思维方法有隔离法与整体法、联想与类比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图象法、合成与分解法、逆向思维法、假设法、微元法、极限法、对称法、外推法、数学(函数、几何、归纳、数列、极值)法等。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重点考查能力和素质,除了考查五种学科能力以外,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看图识表能力、建模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在能力提升方面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突出主干知识,寻找提高能力的支撑点;强化思维训练,寻找触类旁通的链接点;精选能力型试题,寻找提高能力的切入点。

  4.要强化题型训练,提高应试的针对性

  高考试题题型稳定,仍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组成,且数量不变。选择题特别注重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其难度几乎仅限于容易题和中档题,近几年特别明显。复习时要做到:注重双基抓落实率、注重方法抓正确率、限时训练抓解题速度。物理实验的复习要动手、动脑、联想和设计。在复习中重新动手实验,自己思考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归纳整理实验原理;限时完成适量的设计性、探究性的实验习题,并进行操作和分析。论述计算题的训练首先要注意选题要有针对性,注重基础,提升能力;练习应以夯实基础、追求质量为先,以落在实处为重,量多并非一定取胜,要精,要举一反三;注意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老师讲题时,要培养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学会反思,不断地将知识和方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要主动出击,在训练中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重视应用型知识,突破新情境问题,提高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其次要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在平时练习中始终能坚持规范地使用物理定律、定理,时间久了必然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能力一定会上升到新的层次;要将习题做完整,许多物理题,粗一看解题方向似乎很明显,仔细一解才发现里边隐含着重要的变化及陷阱。此外,一个完整的解答要有严密的逻辑过程;要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有单位的处理;有数字的运算。

  5.要培养健康的心理

  复习好是夺得高考胜利的基础,考场上具体的发挥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心理素质、身体状态也是决定高考是否成功的要素,高考的结果对考生是一个全面、综合的素质检测。进入冲刺阶段,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因此,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找到自己学科的优势和不足,不要对结果的期望值太高,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备考中。平时练习中遇到棘手的题学会冷静思考,考试中一旦对某个题完全无思路,要大胆放弃,力争做好其他能得分的题,这种放弃也意味着胜利。考生应逐步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以及以后的人生。

  第二章 理科综合下物理科

  考试大纲导读  2009年的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做实质性的变化,说明2009年的高考将继续保持稳定。

  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内容仍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一、能力要求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导读】这是对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的最基本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当中,一定要做到透彻理解各个基本概念和熟练掌握基本规律,认真分析具体问题所给出的条件,想清楚其中的道理。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导读】刻意训练自己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训练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掌握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答案,只有周密地思考,才能进行正确地推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注意学习用规范的、简明的语言将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导读】分析综合能力是层次更高的综合能力素质,是高考选拔功能重点考查的能力对象,是高考试题区分度的着力点,考生能力差异就是具体体现在分析综合能力的差异上。考纲在三个层次上体现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分解和综合解答,即分析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这是顺利解题的基础;分解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是方法、手段;综合解答完成整个答题过程是终极目的。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导读】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对前两种能力的提升,高考物理试题一贯重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的考查,但近年来对后两种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是二轮复习训练的重点。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导读】重点是理解实验原理和掌握实验方法,特别是实验原理,任何变化都离不开实验原理。复习中要注意从原理出发找方法、选器材、定方案。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物理要考查的知识按学科的内容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五部分。详细内容及具体说明列在本大纲的“知识内容表”中。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罗马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导读】质点的运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直线运动往往综合到其他问题中,独立命题以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考查最多,一般以选择或填空题出现,综合命题中侧重对推理能力的考查。特别提醒:近年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更趋向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图象,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是考查重点和难点。另外,考生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实际的生活应用相结合。

  【试题举例】(2008四川)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6 s

  【解析】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sA=vAt0①

  sB=vBt+at2+(vB+at)(t0-t)②

  式中,t0=12 s,sA、sB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sA=sB+s③

  式中s=84 m.由①②③式得

  t2-2t0t+2[(Vb-Va)t0-s]/a=0④

  代入题给数据vA=20 m/s,vB=4 m/s,a=2 m/s2

  有t2-24t+108=0⑤

  式中t的单位为s.解得t1=6 s,t2=18 s⑥

  t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试题举例】(2007海南)

  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考试范围和要求

  【答案】AC

  【解析】“追上”的条件是同时到达同一点,依题意为位移相同,在v-t图象中,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坐标包围的“面积”,只有AC正确。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考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读】力是物理学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复习重点。这部分内容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特别提醒:几乎是全部综合问题都涉及到力的作用,凸显力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侧重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试题举例】(2008天津)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把A、B看成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地面对A的作用力F3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F缓慢增大,所以F3也缓慢增大,因此可以排除B、D选项,再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缓慢增大时,F1、F2都将增大,所以C选项正确。本题考查学生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的能力,地面对A的作用力是系统以外的力,所以用整体法很简便就能解决,而研究B对A的作用力时,就要用隔离法,因为这个力是系统内部的力。本题中等。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Ⅱ)

  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A.2/3tanα

  B.2/3cotα

  C.tanα

  D.cotα

  【答案】A

  【解析】设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和B质量均为m,A和B紧挨着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过程中,A和B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态,即有:3μmgcosα=2mgsinα,所以μ=2/3tanα,故选项A正确。有的考生认为A和B匀速下滑则它们之间就没有相互作用力,对A或者B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μmgcosα=mgsinα,就误选了选项C;也有考生在分解重力时出错,列方程:μmgsinα=mgcosα或者3μmgsinα=2mgcosα,就误选了BD选项。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题正确解题的关键。

  【导读】质点的运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直线运动往往综合到其他问题中,独立命题以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的考查最多,一般以选择或填空题出现,综合命题中侧重对推理能力的考查。特别提醒:近年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更趋向于对考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v-t图象,瞬时速度和加速度是考查重点和难点。另外,考生复习时还要注意与实际的生活应用相结合。

  【试题举例】(2008四川)

  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6 s

  【解析】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sA=vAt0①

  sB=vBt+at2+(vB+at)(t0-t)②

  式中,t0=12 s,sA、sB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sA=sB+s③

  式中s=84 m.由①②③式得

  t2-2t0t+2[(Vb-Va)t0-s]/a=0④

  代入题给数据vA=20 m/s,vB=4 m/s,a=2 m/s2

  有t2-24t+108=0⑤

  式中t的单位为s.解得t1=6 s,t2=18 s⑥

  t2=18 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 s.

  【试题举例】(2007海南)

  两辆游戏赛车a、b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

考试范围和要求

  【答案】AC

  【解析】“追上”的条件是同时到达同一点,依题意为位移相同,在v-t图象中,位移等于图线与时间坐标包围的“面积”,只有AC正确。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考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读】力是物理学的基础。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复习重点。这部分内容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特别提醒:几乎是全部综合问题都涉及到力的作用,凸显力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侧重对考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试题举例】(2008天津)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为F1,B对A的作用力为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若F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

  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

  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把A、B看成一个整体,在竖直方向地面对A的作用力F3与F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F缓慢增大,所以F3也缓慢增大,因此可以排除B、D选项,再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缓慢增大时,F1、F2都将增大,所以C选项正确。本题考查学生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平衡问题的能力,地面对A的作用力是系统以外的力,所以用整体法很简便就能解决,而研究B对A的作用力时,就要用隔离法,因为这个力是系统内部的力。本题中等。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Ⅱ)

  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紧挨着匀速下滑,A与B的接触面光滑。已知A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斜面倾角为α.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A.2/3tanα

  B.2/3cotα

  C.tanα

  D.cotα

  【答案】A

  【解析】设B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和B质量均为m,A和B紧挨着在斜面上匀速下滑过程中,A和B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态,即有:3μmgcosα=2mgsinα,所以μ=2/3tanα,故选项A正确。有的考生认为A和B匀速下滑则它们之间就没有相互作用力,对A或者B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μmgcosα=mgsinα,就误选了选项C;也有考生在分解重力时出错,列方程:μmgsinα=mgcosα或者3μmgsinα=2mgcosα,就误选了BD选项。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题正确解题的关键。

  【导读】牛顿定律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其中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与静力学、运动学的综合问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物体平衡条件等都是高考热点。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非常灵活,选择、填空、实验、计算等题型均可以考查。特别提醒: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的考查几乎是每卷必考,每年必考。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Ⅱ)

  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的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M和m,地球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答案】T/π√Mr3/mr3(arcosR-R1/r-arcosR1/r1)

  【解析】如图,O和O′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卫星轨道平面上,A是地月连心线OO′与地月球面的公切线ACD的交点,D、C和B分别是该公切线与地球表面、月球表面和卫星圆轨道的交点。根据对称性,过A点在另一侧作地月球面的公切线,交卫星轨道于E点。卫星在BE上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

  设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0,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

  GMm/r*r=m(2π/T)2r①

  Gmm0/r21=m0(2π/T1)2r1②

  式中,T1是探月卫星绕月球转动的周期。由①②式得

  (T1/T)2=M/m(r1/r)3③

  设卫星的微波信号被遮挡的时间为t,则由于卫星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

  应有t/T1=a-b/r④

  式中,α=∠CO′A,β=∠CO′B.由几何关系得

  rcosα=R-R1⑤

  r1cosβ=R1⑥

  由③④⑤⑥式得

  t=T/π√Mr3/mr3(arcosR-R1/r-arcosR1/r1)⑦

  【试题举例】(2007上海)

  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环的质量m;

  (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α.

  【答案】1 kg 30°

  【解析】由图得:a=v/t=0.5 m/s2

  前2 s有:F2-mgsinα=ma

  2 s后有:F2=mgsinα

  代入数据可解得:m=1 kg,α=30°.

  【导读】动量、机械能一直都是高考的考查重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冲量的矢量性、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实际应用等更是高考热点。特别提醒:不要因为近两年全国理综没有单独命制动量部分考题而削弱对这部分的重视程度,要知道,动量守恒定律是普适定律,是物理理论的一个关键定律。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Ⅰ)

  图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长为l.开始时,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性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小球继续向左摆动,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zui高点。求:

  (1)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答案】-m√gl 1/2mgl

  【解析】(1)设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1/2mv=mgl①

  小球由最低点向左摆动到zui高点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v=mgl(1-cos60°)②

  联立①②式得

  v1=v2=√gl③

  设所求的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为I,规定动量方向向右为正,

  有I=0-mv1

  解得I=-m√gl④

  (2)小球从开始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设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

  mgl+W=1/2mv⑤

  联立③⑤式得

  W=-1/2mgl⑥

  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为mgl.

  【试题举例】(2008北京)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和B,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0与静止在平面边缘O点的B发生正碰,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碰后B运动的轨迹为OD曲线,如图所示。


 

  (1)已知滑块质量为m,碰撞时间为Δt,求碰撞过程中A对B平均冲力的大小。

  (2)为了研究物体从光滑抛物线轨道顶端无初速下滑的运动,特制做一个与B平抛轨迹完全相同的光滑轨道,并将该轨道固定在与OD曲线重合的位置,让A沿该轨道无初速下滑(经分析,A下滑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

  a.分析A沿轨道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pA与B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pB的大小关系;

  b.在OD曲线上有一M点,O和M两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求A通过M点时的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

  【答案】a.mv0/Δt b.pA<pB vAx=2√5/5v0,vAy=4√5/5v0

  【解析】(1)滑块A与B正碰,满足

  1/2mvA+1/2mvB=1/2mv0①

  mv+mv=mv②

  由①②,解得vA=0,vB=v0

  根据动量定理,滑块B满足F·Δt=mv0

  解得F=mv0/Δt

  (2)a.设任意点到O点竖直高度差为d.

  A、B由O点分别运动至该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选该任意点为势能零点。有

  EkA=mgd,EkB=mgd+1/2mv

  由于p=√2mEk

  有PA/PB=√EkA/EkB=√2gd/v*v0+2gd<1

  即pA<pB

  A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总是小于B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

  b.以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x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正方向竖直向下,则对B有

  x=v0t,y=1/2gt2

  B的轨迹方程y=g/2v*v0x2

  在M点x=y,所以y=2v*v0/g③

  因为A、B的运动轨迹均为OD曲线,故在任意一点,两者速度方向相同。设B水平和竖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vBx和vBy,速率为vB;A水平和竖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vAx和vAy,速率为vA,则

  VAx/VA=VBx/VB,VAy/VA=VBy/VB④

  B做平抛运动,故

  vBx=v0,vBy=,vB=⑤

  对A由机械能守恒得vA=⑥

  由④⑤⑥得

  vAx=V0√2gy/√v*v0+2gy,vAy=2gy/√v*v0+2gy

  将③代入得

  vAx=2√5/5v0,vAy=4√5/5v0

  本题为力学题,但综合程度较大,有学生对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不理解,从而列不出方程。

  1/2mv*vA+1/2mv*vB=1/2mv*v0,第二问虽考查的是常见的平抛运动,但题意较新,所以得分较低。本题为难题。

  续表

  【导读】振动和波的知识虽然不是很多,但却是每年必考,每卷一题,多为选择题。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频率、振动图象、能量问题,机械波的波长、频率、波速关系、图象,波速求解、多普勒效应等都是考查热点。特别提醒:这可是易得分点之一哟。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Ⅰ)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平衡位置位于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若a、b两质点平衡位置的坐标分别为xa=2.5 m,xb=5.5 m,则(  )

  A.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波谷

  B.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C.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

  D.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和速度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的有关知识,本题为中等难度题目。此图为波动图象,由t=0时刻x=3 m处的质点正在向上运动可知,波沿x负方向传播。由图可知波长为4 m,xa=2.5 m, xb=5.5 m相距3 m,即a、b两质点相距3λ/4.当a质点处在波峰时,b质点恰在平衡位置,t=T/4时,a质点正在向y轴正方向运动,t=3T/4时,b质点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在某一时刻,a、b两质点的位移可能相同但速度一定不同。

  【试题举例】(2008重庆)

  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 km/s和9 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 s开始振动,则(  )


 

  A.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B.P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C.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 km

  D.H先开始振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 km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有关的知识,本题为中等难度题目。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些,所以纵波先到达地震仪处,所以P先开始振动。设地震仪距震源为x,则有x/4-x/9=5,解得:x=36 km.

  【导读】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子的内能,热力学定律,气体的体积、温度、压强之间的关系是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中的重点。特别提醒:每卷必考,易得分点之一。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Ⅱ)

  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气体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小,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答案】BC

  【解析】气体分子之间有间距,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不等于气体的体积,选项A错;气体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得越激烈,选项B正确;气体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器壁而产生的,气体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故选项C正确;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只知道W而不知Q的情况,无法判断ΔU的情况,故选项D错。

  【试题举例】(2007全国Ⅰ)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无摩擦.a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b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a态变化到 b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b态相比,a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a态相比,b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大

  C.在相同时间内,a、b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a态到b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答案】AC

  【解析】由于两种状态下压强相等,所以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里气体分子对活塞的总冲量肯定相等,B错C对;由于b状态的温度比a状态的温度要高,所以分子的平均动量增大,因为总冲量保持不变,因此b状态单位时间内冲到活塞的分子数肯定比a状态要少,A对;由a到b,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体积增大,对外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一定吸热,D错。

  【导读】电场是电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的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线性质,带电体在静电场中的平衡,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等是考查热点。这部分内容一般采用填空题或计算题进行考查。特别提醒:与力学综合是这部分常见的大题。

  【试题举例】(2008全国Ⅱ)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水平放置,两极板间有一带电量不变的小油滴,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若两极板间电压为零,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经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上升。若两极板间电压为-U,油滴做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方向将是(  )

  A.2v、向下

  B.2v、向上

  C.3v、向下

  D.3v、向上

  【答案】C

  【解析】当两极板间电压为零时,油滴可以速率v匀速下降,有:mg=kv(kv为油滴所受的空气阻力);当两极板间电压为U时,油滴可以速率v匀速上降,有:F电=mg+kv(F电为油滴在极板间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F电=2mg;当两极板间电压为-U时,油滴在极板间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下,油滴要匀速运动,有:mg+F电=kv′,综合以上分析:v′=3v,方向竖直向下。故选项C正确。正确的受力分析和正确的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求解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试题举例】(2007天津)

  离子推进器是新一代航天动力装置,可用于卫星姿态控制和轨道修正。推进剂从图中P处注入,在A处电离出正离子,BC之间加有恒定电压,正离子进入B时的速度忽略不计,经加速后形成电流为I的离子束后喷出。已知推进器获得的推力为F,单位时间内喷出的离子质量为J.为研究问题方便,假定离子推进器在太空中飞行时不受其他外力,忽略推进器运动速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求加在BC间的电压U;

  (2)为使离子推进器正常运行,必须在出口D处向正离子束注入电子,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1)U=F*F/2JI (2)推进器持续喷出正离子束,会使带有负电荷的电子留在其中,由于库仑力作用,将严重阻碍正离子的继续喷出,电子积累足够多时,甚至会将喷出的正离子再吸引回来,致使推进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在出口D处发射电子注入到正离子束,以中和正离子,使推进器获得持续推力。

  Ⅲ.命题要求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0分。

  三、题型

  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计算题、简答题等题型。

  四、内容比例

  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36%,24%.

  五、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六、组卷原则

  试题主要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附 2009年与2008年考纲差异

  【导读】2009年的大纲与2008年的考试大纲相比较,基本无变化。

  第三章 知识大盘点

  一、力学部分

  力学是整个中学物理的基础和核心,历年高考中,力学分值所占比例较大,并有逐年提高比例的趋势,压轴大题大多为力学问题或与力学紧密联系的问题。

  (一)力学考点和知识结构解析

  力学分七个知识板块,如表中所示,这七个知识板块又可以归纳为三个知识体系: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1.静力学,即第一知识板块“力、物体的平衡”,考查方式有两种:单独考查和与其他板块综合考查。考查热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平衡条件的应用,复习难点是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知识结构如图3-1.

  注意从弹力到摩擦力的那个箭头,它表示摩擦力与弹力之间存在条件关系;有弹力才可能有摩擦力,或者说有摩擦力必有弹力。因此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没有力的作用;可能有一个力,那一定是弹力;最多受两个力,即弹力和摩擦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三个板块。试题特点是:

  (1)直线运动主要是隐性考查,单独命题少,考查热点有加速度、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等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两个推论:①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且等于物体加速度与时间间隔的平方的乘积,即Δs=aT2;②平均速度推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中央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vt/2=s/t=v0+vt/2.这两个推论不仅在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是必需的,在解有关位移→时间关系的问题时也有独特之处,记住这样一个思路:位移→时间→平均速度,试一下,是不是很简捷。

  (2)曲线运动主要考查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关联知识点多,大多与电场、磁场及机械能的综合命题,试题主观性强,综合力度大,与生活实际以及新科技联系紧密,尤其是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是考查的重点。难点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部分内容较多,知识面广,但多为Ⅰ级要求,没什么难点,但几乎每年必考。考查热点有:简谐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波的多解性和单摆的周期公式。

  本知识系统的结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展开,到特殊的运动实例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等;圆周运动、振动和波除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外,引入独立的描述方法,如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振动和波中的周期、频率、波长等。如知识结构图3-2.圆周运动、振动和波结构图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3.动力学,包括牛顿定律、冲量和动量、功和能三部分,是力学乃至整个中学物理中考查的重中之重。考查特点是出题频率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技术,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既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综合命题,通常有计算大题、压轴题。考查热点有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的结合、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分析判断,冲量和动量的矢量性,辨析冲量、动量、功的概念,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问题等,碰撞问题常常作为考查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切入点,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典型试题模型;力电综合问题也都集中在动力学知识系统,常见题型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模型以及能量的转化问题等,有人说,在电场和磁场的有关问题中,除了描述电场和磁场的概念性问题外,其实就是力学问题,只不过是在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的基础上,增加的电场力、安培力和洛仑兹力而已,从力、电综合问题的角度看是很有道理的。综合运用动量和能量知识求解复杂的力学综合题是考试中的最难点之一,此外,弹簧牵连体和实验问题也是考查的一个难点。在方法上,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使用全过程法和分解物理过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是考生训练的重点。动力学知识结构如图3-3和图3-4所示。其中“常见运动”部分是运动和力的关系,更多运动形式大家可以在复习中去体会、充实。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3 动力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4 力学规律

  (二)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培养

  1.基本思维程序:

  审题→确定模型→两个守恒定律→两个定理→牛顿定律+运动学规律

  审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步是读懂试题,确定知识范围,无论你的学习基础好坏,都要重视读题训练。读懂试题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完整地理解题意,弄清物理过程,养成画草图表示物理过程的良好习惯,充分挖掘题中信息,确定问题涉及的知识范围,这是审题的基本要求;第二步是明确出题意图,这是审题的zui高境界。如果你能深入出题人的内心,明白试题的用意和试题的考点,就没有什么试题能够难得住你了。

  确定模型能帮助你快速选定解题方法,包括选择研究对象(是整体还是隔离出一部分)、明确物理过程、确定题型等,力学中常见试题模型有很多,如运动模型(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运动)、传送带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人船模型、天体运动模型、单摆模型等。许多时候解题不顺就是因为你没有判断题型就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解题,结果事倍功半,或者是题型判断失误而思路误入歧途。因此分析题型就是提高解题效率所必需。但我们也反对经验主义,千万不能由读题直接联想到你所熟悉的试题模型后,就简单地套用解题方法。试题模型一定是在认真审题的基本上才能正确确定的,并比较各题之间有哪些细微的差异,往往就是就“细微”、几个关键字使陈旧试题焕然一新。

  对物体系统(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优先使用两个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首先得寻求“守恒量”,也就是判断在此物理过程中系统哪些物理量(如动能、机械能、动量等)是守恒的,判断的依据是守恒条件。由于守恒定律不涉及问题的中间过程,可以从初始状态直接到终了状态,列出全过程方程,解题方便,因此很多复杂问题用守恒定律解时显得简单明了。

  两个守恒定律对应两个定理(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当守恒定律不成立或者有一个不成立,或者问题涉及到系统内物体的相互作用时,我们就会选用两个定理来解题。动量定理既适用于单个物体,也适用于系统。中学物理中的动能定理只适用于单个物体,对系统则需要修正,比如在子弹打木块问题模型中,系统内力是滑动摩擦力,若外力不做功,子弹打入木块的深度为d(d<L,L为木块厚度),则系统动能定理为-fd=1/2(m+M)v2-1/2mv*v0,式中v为子弹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中学物理中除这个修正式经常使用外,其他情况不用考虑。

  如果问题涉及物体的运动性质判断,求解加速度以及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则“牛顿定律+运动规律”是最直接的方法。

  2.力学三把“金钥匙”——解题途径:

  牛顿定律+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被称为力学解题的三把“金钥匙”,选用时注意它们的适用情景:

  动量守恒定律P′=P: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系统;动量定理Ft=mv′-mv:力的时间积累效应。

  机械能守恒定律E2=E1:能量系统;动能定理Fs=1/2mv-1/2mv:力的空间积累效应。

  牛顿定律F=ma:瞬时效果.

  图3-5 “金钥匙”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怎样选用解题途径,一切要视具体问题来定。有时需同时用之,有时可分别用之。这就需要通过解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深刻领会,灵活运用。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列举实际例题示范,旨在帮助大家建立一个框架,复习时可以对照这个框架,去充实内容,体会学习方法,训练解题能力。

  二、热学部分

  热学有两大部分,分子动理论和气体性质。热学部分概念多,且全部内容属于Ⅰ级要求,高考理综对这部分的命题每卷1题,着重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理解及应用能力,要求虽然不深,但很全面,命题热点多集中在分子动理论、估算分子大小和数目、热力学第一定律,题型多为选择题,命题特点多为本章内容的单独命题,或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6 热学

  1.对于分子动理论,如果清楚每条理论的实验基础,那么书上的各知识点自然就掌握了;注意对分子大小的估算,在分子数量、质量和大小的估算中,有较高的思维和运算能力要求,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分子力做功及分子动能、势能的变化、物体的内能是考查的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本部分的核心考点,考生要引起关注。

  2.对于气体性质,实质是研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四个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温度T和内能U)与两个过程量(外界对气体做功W和吸、放热Q)之间的关系。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变化,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外界对气体做功W与气体所吸热量Q之和等于气体的内能增量ΔU.其次,气体体积V与做功W有关系,若气体体积V增加,气体必对外做功;理想气体温度T与内能U有关,若理想气体温度升高,其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必增大,而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因此分子势能不变,所以其体内能U必增大。这6个物理量的关系清楚了,热学本身的问题就解决了。至于热学和力学的综合问题,以力学为基础,将气体压力F用气体压强p和受力面积S表示,即,F=pS.

  三、电磁学部分

  电磁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大部分,是高考命题的第二大内容,可分为:静电、恒定电流、电与磁、交流电和电磁振荡、电磁波5个版块。各版块间相互联系,如图3-7所示。你务必细心研究这个结构图,能完全读懂它,就说明电磁学内容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7 电磁学

  1.静电部分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场与物质的作用以及电容。电场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但是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和能量变化是比较具体的,因此,引入电场强度(从电荷受力角度)和电势(从能量角度)描写电场,这样电场就可以和力学中的重力场(引力场)来类比学习了。但大家要注意,质点间只有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点电荷间有吸引力也有排斥力;关于电势能完全可以与重力势能对比: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推而广之,势能力(与势能相关的力,如重力、分子力、电场力等)做功,势能减少,势能力做了多少功,势能就减少多少,如图3-8所示。为了使电场更加形象化,还加入了描述电场的图线——电场线和等势面,如果能熟练掌握这两种图线的性质,可以帮助你形象地理解电场的性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场与物质的作用包括在电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和静电屏蔽。前者是力、电综合命题的一个热点,可以完全按力学方法,从产生加速度和做功两个主要方面来展开思路,只是在粒子所受的各种机械力之外加上电场力罢了;注意电子束类的连续电荷流问题,要密切关注如电容式传感器、示波管原理、直线加速器等跟生产技术、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关联的问题,这些都可以成为新情景综合问题的命题素材。对于后者是新增内容,要求为Ⅰ级,不要去搞已经删除的复杂的静电平衡问题,只要掌握两种屏蔽:接地和不接地的区别就行了。

  2.恒定电流部分是电路以及电路规律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多,其中的核心是5个基本概念(电动势、电流、电压、电阻与功率)和各种电路的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串并联关系。在近年的高考中每年都有相关的试题,同直线运动一样,这部分独立命题不多,主要是考查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电路故障的分析与判断、与电场综合的含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与电磁感应综合的电路中能量转化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今后的命题趋向,对于功率一定要区分热功率与电功率,二者只有在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在纯电阻电路中)时才相等。欧姆定律的理解来源于功能关系,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

  3.电与磁的核心考点有三点:电生磁、磁生电和电磁生力,磁生电和电磁生力是力、电综合的另一个重要命题热点。复习时注意掌握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右手螺旋法则)、磁生电(电磁感应:右手定则和楞次定律)、以及电磁生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的作用:左手定则)三个定则的使用,掌握磁感应强度B、导体L和安培力F或磁感应强度B、带电粒子运动速度v和洛伦兹力F三个物理量方向的“三垂直”关系和大小关系,并与力学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运动力、能建立解题思路,明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三个确定(圆心O、半径r和转过的圆心角ф=ωt)和对称关系,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对于楞次定律,要灵活运用“结果阻碍原因”,包括三种情形: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阻碍相对运动和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这一部分的难点在于因果关系变化是互动和物理过程的分析。

  4.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并多以综合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运动状态常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和类平抛运动。处理此类问题,要注意分析粒子的受力图景、运动图景和能量图景,依据受力和初始条件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分析它的能量变化。近年来,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复习中应当有的放矢,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型的习题,要注意归类分析,各个击破。例如速度选择器、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α磁谱仪、霍尔效应等。综合解题思路如图3-9所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9 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5.电磁感应是力、电综合的又一个重要知识点,解析为以下几个方面。如图3-10所示。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10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与路和场,近几年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的一般规律、自感(线圈)的“阻碍”作用等等。解决这类问题时,更多的应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入手进行分析,尤其是楞次定律的应用更要加以重视和加深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日常生活中的电气设备、控制器件越来越多,与电磁感应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及时关注。

  (2)电磁感应与力和冲量,近几年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感应电流所受安培力的理解与计算,解这类问题时,应先分析回路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再分析感应电流所受的安培力,结合对整个物体系统的受力分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从解题思路来讲,这类问题多属于基本题型,只要我们仔细分析、认真计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尤其是对安培力的冲量的应用,由于Ft=BILt,而It=q,所以Ft=BLq,由此把冲量与电量直接联系起来了,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里的It=q是电流的时间积累效果,包含了微元叠加(积分)的思想,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该重视。注意与电量相关的计算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要用平均值。

  (3)电磁感应与功和能,近几年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安培力的功、功率,导体的动能变化等知识,查看考生在新情景中运用“动能定理”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功、能关系的理解。交变电流中与能量相关的计算要用有效值。

  6.交流电的考查热点有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图象、表达式、有效值和最大值、变压器原理和远距离输电。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电压、电流、电功率的因果关系,对于已经制作好的变压器,原线圈的电压决定副线圈的电压(电压在允许范围内变化),而副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决定原线圈的电流和功率。在物理学科内,电学与力学结合最紧密、最复杂的题目往往是力电综合题,但运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是力学部分的,只是在物体所受的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外,还有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或洛伦兹力),大家要特别注意磁场力,它会随物体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的。

  四、光学部分

  几何光学的命题,重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热点之一: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 如:光纤通信、猫眼、海市蜃楼等,重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热点之二:平面镜成像,可能与动态成像、几何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热点之三:全反射的判断、折射率的计算,物理单科可能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理综一般为选择题。

  波动光学的命题,重在基本实验、基本规律的考查。热点之一:与现代科技密切联系的问题,如:精密测量、增透膜等;热点之二:基本实验图样的特点,如:干涉图样、泊松亮斑、偏振现象等;热点之三:基本规律的考查,如:干涉、衍射、偏振的条件,光电效应的规律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五、原子物理学部分

  原子物理的命题,要求较低但历届高考命题均涉及,“回归课本”“不回避陈题”是本单元的特点。热点之一:对玻尔理论的考查,常以氢原子为例,考查学生对定态假设、跃迁假设的理解能力及推理能力等;热点之二:核反应方程,常考点是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等;热点之三:核能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背景的命题在计算题中频频出现,重点是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处理问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12 原子物理学

  六、实验部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能反映出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在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整体难度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但对实验思想的考查却进一步加强,实验题的难度逐年增加。其命题形式灵活,考查角度多变,设问方式新颖。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

  2.在力学和电学实验中,常需要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基本物理量。

  3.读数方法

  用各种测量仪器测量有关物理量,读数时首先要弄清测量仪器的精度。以螺旋测微器为例:精度为0.5/50 mm=0.01 mm,其读数方法是:读数=固定刻度数(含半毫米刻度)+可动刻度数(含估读刻度数)×精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13 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14 实验原理与数据处理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3­15 有效数字与误差分析

  4.设计型实验考查能力

  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跳出了课本分组实验的范围,不仅延伸到演示实验中,而且出现了设计型实验。关于试验能力提出了“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更明确地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作为五个能力考查目标中的一个目标。

  设计型实验具有很好的测试效果。全国的高考试题中对实验的考查也在逐步转向设计型的实验,它必将是今后高考物理实验命题的热点。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同,但目前高考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给出实验器材的前提下进行考查的,而且都以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一定的提示。

  解决设计型实验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原理,它是进行实验设计的根本依据和起点,它决定应当测量那些物理量、如何安排实验步骤、如何处理数据等。实验原理的确定,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回顾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寻找能够迁移应用的实验原理,或者回顾物理原理,寻找有关的物理规律,设法创设相关的物理情景,并根据已掌握的基本仪器核对是否能够测出必须测定的物理量。因此,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物理原理是解答设计型实验题的基础。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第四章 应试答题技巧

  高考试题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题目设置也很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

  一、解题方法

  1.直接判断法。通过观察,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它适合于基本不转弯且推理简单的题目。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2.淘汰排除法。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

  3.逆向思维法。这种方法是从选的各个答案入手,进行题意分析,即是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4.归谬法,反证法。这种方法是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

  5.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是对题目中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辨析,确定正误的方法。

  6.计算求解法。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物理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答案对照,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7.推理法。根据题给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做出选择。

  8.赋值法。有些选择题展示出一般情形,较难直接判断正误,可针对题设条件先赋值代入进行检验,看命题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

  二、克服思维定势障碍

  思维定势,指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思维惯性和固定想法。思维定势在解决问题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物理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凭借以往的经验、题型模式及解题程序为参考,而不认真分析新问题的物理背景,以致错解;或因思维定势的影响,使思维受到条件的限制而形成思维定势障碍,以致难解。本文就此谈谈解答物理习题中克服思维定势负效应的一些方法。

  1.比较、鉴别的方法

  比较、鉴别应用于物理解题中,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综合性,避免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教条主义的错误,以增加思维的辨析能力。一些问题错解的产生,是由于物理模型、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的特征间相互混淆造成的,对此,要通过诊断错误,分析导致错解的思维定势“源”,创设出“源”所对应的问题,然后比较所解问题与“源”问题在物理模型、物理条件、物理过程等方面的异同,区别本质特征,由此澄清模糊认识,加深理解程度,以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2.联想、类比的方法

  联想、类比应用在物理解题中,可培养发散思维,促进思维的灵活性,克服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3.创设、变换问题情景的方法

  物理问题,就是编题者综合物理知识点,设置问题情景,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和各种思维能力。习题解答中,若能针对题目,创设、变换问题情景,既可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创造性,还能通过一题多变的手段,有效地突破由于问题情景相似、相近而引起的思维定势障碍,进行多向思维,以增强克服思维定势障碍的经验和能力。

  三、做题时应抓住的要点

  1.一定要认真审题,从题目提供的背景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找到关键词句。审题一定要全面仔细。很多考生在审题时直接去看问题,往往忽视了前提。

  2.解答非选择题要求组织语言表述答案。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为不会运用学科语言表达。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运用特定的规范、格式、学科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路。

  3.要化综合为单科。现在的跨学科试题多数是拼盘结构,针对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给出一段背景资料,分几个小问来提问,不要害怕这样的题目。

  4.物理计算题需要注意的两点。第一,高考改卷是分步给分的,要严格按照答题步骤一步步来。很多考生一上来就写公式,甚至一开始就代入数字计算,如果错了,一分也得不到。正确的解题步骤是:先写出简要的文字说明,再列公式,然后进行必要的文字运算,最后再往里代数字。第二,考生自己引入的符号应该加以必要的说明,说明它代表哪个物理量。

  5.减少学科思维转换中的干扰。答理科综合的卷子时要按前后顺序,先答一卷,再答二卷,先答完一个学科,再答另一个学科。理综每道选择题的分量很重。于是有的考生过分紧张,在选择题上花费了太多时间,没有时间去解答第二卷了。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分配时间。

  6.考试时,要力求慢开始,早入境,快答题,稳结束。要按照由先到后和先易后难的原则答题,前者符合考生的做题习惯,后者有助于稳定考生的情绪,使考生能够进入良性竞技状态。

  7.对于考试中遇到的问题,正确的态度是:遇到难题要沉着,遇到容易题不大意,往往沉着能降低“难”的程度,轻视会忙中出错。解答时要反复审题,回归教材,折射原理。一般的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再就是换个角度思考,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对题中提供的材料进行理解、分析。

  8.答卷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

  第五章 考前状态调整

  第一节 调整心态,突破“心理围城”

  一、考试一半是靠心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高考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应考心理如何,临场发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考的结果。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20个影响高考成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中心态排第1位。

  1.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

  “应考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多数时候主要反映在思维活动中,但有时会在人的言行、神态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考试前感到紧张不安、焦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甚至食欲不振,精神体力都有极度疲惫的感觉;在考试中有人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有人碰到一些问题就惊慌失措、悲观失望,甚至想退场;有人感到头昏目眩,心慌烦躁,身心不适等等。这一切其实都是不良应考心理的外部表现。有一些医学工作者称这种现象叫考试综合症。据最近几年的实际观察,有以上这些现象的考生不是少数,而占到相当的比例。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适当的紧张,可以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无论是对人的身体健康,还是对人的心理锻炼都有益处。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长期精神紧张,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情绪不安、焦虑紧张、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现象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临场发挥。

  2.应考心理对临场发挥的影响

  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应考心理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临场发挥的好坏。应考心理越好的考生,一般来说,临场发挥就越好。反之,则越差。经常有这种现象: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并不怎么好,甚至较差,但是高考中却发挥得相当出色,甚至超水平发挥;而有的考生平时成绩还不差,但考试结果却令人失望。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是应考心理在作怪。可以这样说:应考心理与临场发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临场发挥”是对“应考心理”的zui.好检验。

  3.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应该教育考生,使他们认识到:高考固然是一条成功之路,但并不是“wei/yi”的成功之路。金榜题名诚然可喜,但“榜上无名”也未必就是穷途末路。当今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各方面人才。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就一定能有所作为。考生应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干扰,正确对待高考。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考生一定不能迷信,有的考生考前看到了乌鸦,就觉得自己完了,看到喜鹊则认定对自己是个好兆头。还有许多考生考前爱扔硬币来判定自己的成功几率。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只会扰乱你的情绪,打击你的自信。

  二、考试情绪的自我调适

  考生当听到入场铃声时,难免心理紧张,特别是第一天的第一科考试。所以提前准备很关键,首先是物质准备,而心理准备更为重要。考生一迈入考场,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紧张。考前的知识储备和身心调适越充分,这种紧张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如果在考场上已经出现这种状况,这时再去懊悔是没有益处的,只能积极地采用一些调控措施消除这些情况带来的影响。

  1.突然慌乱

  有时,考生可能因为在作答时遇到了难题,或是遇到钢笔坏了之类的意外情况,或是冷不防从脑海里迸出“我要失败了”等消极的想法,便突然慌乱起来。这种情况发生后,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放松,一旦出现突然慌乱的最初征兆,zui.好暂停作答,闭合双眼,轻轻地对自己说“放松”,重复六次,并注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觉;也可以全身高度绷紧十秒钟,然后突然放松。第二种方法是深呼吸,在突然慌乱时,呼吸会变得急促,这时应该有意调节呼吸,在吸气时绵长、缓慢、深沉,呼气时也这样。第三个办法是中断思路,一旦产生容易引起慌乱的想法,可以果断地对自己说“停”,同时握紧一下拳头,这样能中断原来的思路。当自觉情况好转后,应迅速转入正常考试状态。

  2.瓶颈效应

  瓶颈效应是指在考试过程中,心里觉得似乎容易解决而一时又解决不了的心理现象。这时考生答题一会儿感到似乎已经茅塞顿开,一会儿又觉得毫无办法,欲行不能,欲罢不忍,时间不知不觉溜过去了。瓶颈效应常伴随突然慌乱发生,并加剧慌乱程度。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保持镇静,注意放松,调整呼吸;然后,通过情境、结构联想,回忆与该问题有关的内容,发掘出有用的材料和线索。另外,还可以暂时放下当前的题目,先做别的题,过会儿再回头思考,说不定会从其他题目中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呢!

  3.身体疲劳

  高考时,连续数小时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持续活跃、书写量较大的状态中,考生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劳现象。在高考前,考生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和良好的营养,从而为高考储备足够的精力。在考试当中,要不时给自己一些调整状态的短暂间歇,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摇摇手指关节,这样,才不至于过分紧张或疲劳,维持良好的机能状态。有些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感到手指非常紧张,严重时感到握笔和写字非常困难,这是手部疲劳的一种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时,先放下笔,活动活动手腕,手臂自然下垂轻轻地摇一摇;也可以双手交叉按压指关节,双手举至面部自上而下做干洗脸五至六次,手便会放松许多。

  4.作弊冲突

  高考,要求严格、组织严密,与每个考生的前途有着重大关系。由于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以及个人准备不充分、成功欲望过强、道德水准较低等原因,有的考生在高考中还可能陷于作弊冲突之中。作弊是与社会道德相背离、与科学精神相对立、与考试规则相冲突的,应该坚决抵制。然而,高考关系重大,一分之差可能引起天壤之别,所以有些考生在高考中偶尔会萌发作弊念头。有了这种念头的考生应立即设法排除,以免影响考试。对于那些试图把意向变成行动的考生朋友,不要冒险做那些会令你窘迫,甚至断送你前程的傻事,因为监考老师和考场纪律都是严格无私的。

  第二节 考前一周整装待发

  一、决战前的部署至关重要

  1.一般来说,高考前几天复习,总的原则是回归教材,通过知识网络,把查漏补缺、解决前面复习中出现的问题放在第一位。没必要也不可能再把每一科详细地复习一遍。因此,最后七天的复习更应收缩到教材上来。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科一科地进行回忆,发现生疏的地方,及时重点补习一下,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还可以看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定理等。这七天的复习,就像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或适应性练习一样。通过这七天的收缩复习、强化记忆,可以进一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心理学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早起后半小时和晚睡前半小时,这两段时间是zui.佳的记忆时间,所以,这一个小时要充分利用。

  2.进入全真模拟状态。全真模拟复习要与高考时间程序表一致,这样才能在高考的那天,顺利进入状态。每天做一套卷子,这样在几天后真正拿到高考试卷时不会感到手生,能尽快找到感觉。

  3.要保持自己平时学习和生活的节奏,适当减小复习密度和难度,可以得到“退一步,进两步”的效果。保持大脑皮层的中度兴奋(既不过分放松也不过分紧张),要避免和他人进行无谓的辩论和争吵。可以适当地看电视、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过zui.好别玩电脑,因为电脑游戏、网络容易令人沉迷。这样,就能在考试前夕,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

  4.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最有效的休息方式。考前有的考生可能会因兴奋而失眠。所以,睡前不应喝咖啡、茶之类的刺激性饮料,也不应看紧张、扣人心弦的故事片。到了正常睡觉时间或是稍早一点(大可不必早早上床等着入睡),躺到床上,全身放松,争取迅速入睡。若一时睡不着,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责备自己或胡思乱想,只管保持平和心情,采取重复放松技术。其实只要全身非常放松,大脑不兴奋,完全可以获得身心的休息。

  “猫头鹰”式的考生如何应付上午的考试?有些考生习惯于夜间用功学习,夜越深精力越好;还有些考生为争取时间,拼命熬夜,以致养成习惯。这两种情况,都会使考生在白天,特别是上午精力不佳,但考试又都是在白天进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事先进行人体生物钟调整,逐步改变生活习惯,以适应考试的时间安排。调整生物钟,从临考前两周就要开始矫正作息时间,坚持晚上9点30分睡觉,早晨6点起床。开始时可能怎么也睡不着,不过没关系,睡不着就看书,但第二天早6点一定要起床。因为头天晚间没睡好,起床后昏昏沉沉。这时一定不可赖在床上,可以到附近公园、街道上跑跑步,边跑边背些单词。几天过后,就会慢慢适应早睡早起的习惯了。考前一周应按考试时间安排作息,早6点起床、运动、吃饭,8点钟准时开始复习,中间休息20分钟。zui.好按考试科目时间复习。这样经过一段适应训练,临场考试就不会有异常感觉了。

  5.在高考前一两天,考生应该熟悉考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的考生可能要到另一个学校去考试,所以,熟悉考场尤为重要。所要熟悉的内容有:所在考场离居住地点有多远;用什么方式抵达比较迅速和安全;在路上要花多少时间;自己在哪个教室;坐哪个座位;座位是靠近门窗还是贴近墙角;教室是向阳还是背阳;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儿;附近有无可以休息和饮食的地方,这些问题在准备时都应该弄清楚。否则,临到考试时由于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让你陷入混乱和迷茫,影响注意力和思维的灵活性。譬如出发过晚,气喘吁吁地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找自己的座位,这样会影响情绪,耽误做题时间;如果开始考试时才发现窗户透进的阳光直射你的座位,这时抱怨着急只会起消极作用。还有在教室门口附近就座的考生,易受到巡视员进出的影响。若对这些事情早有准备的话,就能把这些所引起的心理冲击减小到最低程度。熟悉考场,早作准备,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二、必要的物质准备是高考成功的先决条件

  1.备齐考试用品。考试前一两天,要仔细检查一下高考时必备的文化用品(如手表、钢笔、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等),如果用品不齐或有故障,一定要及时解决。高考的前一天晚上,临睡前要将包括准考证在内的所有必备品装在一个袋子里(zui.好是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每次考试出发前,一定要检查一下。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小事弄不好,有时也会误大事。如每年高考都会有人忘记带准考证,从而无法进入考场,延误了考试时间,平添一番烦恼;有时,手表未及时更换电池,在考试中途手表停了,很长时间自己也未发现,造成考生不能合理地分配答题时间;还有的考生,只带了一支钢笔,答卷不久,钢笔又不下水了,也十分狼狈…….总之,高考也应像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无准备之仗。

  2.注意养精蓄锐。考生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特别是最后的复习,目的就是迎接高考,接受国家的考核和选拔,可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所以,考前要注意“养精蓄锐”,注意饮食起居,预防突发感冒、腹泻等疾病,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瘦肉、肝、牛奶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品营养丰富,有助于增强体力和记忆力。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考试前几天不要参加较为激烈、体能消耗过大的文体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一周的主旋律。

  3.女生在高考前应充分估计,高考那几天是否是月经期。如果是,应和家长、医生商量一个妥帖的处理方法。尤其是平时月经期身体不适,有痛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考生更应该考虑周到一些,以免到时手足无措,影响考试。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电场与磁场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

物理,在很多人的眼里是理综成绩的杀手。那是因为高中物理知识点多,难度大,导致很多人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下面由小编为整理高考物理电场与磁场知识点公式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物理磁场公式总结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
2023-11-20

物理知识点高中总结

物理知识点高中总结(精品5篇) 物理知识点高中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物理知识点高中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物理知识点高中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物理知识点高中总结有哪些 高中物理知识...
2023-09-11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精选5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初二物理上册...
2023-08-22

2023高考物理的重要考点知识

2023高考物理的重要考点知识精选 重点的高考物理知识点你是否知道是哪些?我们把重点的物理知识点归纳出来更利于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高考物理的重要考点知识,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物理重点知识归纳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2023-03-03

高考物理学科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考物理学科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家知道高考的物理最重要的考点是哪些吗?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高考物理重要的知识点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物理学科重要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
2023-03-03

2023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
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