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常识》商品、货币计算题例举(下)
【例5】(08北京)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解法一: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反比例关系直接得出:
1元X 1/(1—25 )= 0.80元
解法二:根据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此,假设2006年生产某商品的数量为n,其价值总量为1元Xn,那么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后,该商品的价值是X元,就有X X 〔nX(1+25%)〕=1元Xn,通过计算可得,X=0.80元,B项正确。
【例6】(08四川)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10亿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解析】解法一: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根据 反比例关系直接得出08年商品价值为100亿元/10亿件X1/(1+10%)=10/(1+10%)元;08商品价值总量=〔10/(1+10%)〕X(1+10%)X(1+10%)=110亿元;由于其他条件不变,08商品的价格依然为100亿元/10亿件=10元,故08商品价格总量=10元X(1+10%)X(1+10%)=121亿元。故选C。
解法二:由于“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因此在不考虑劳动者数量的变化时08年价值总额仍然是100亿。但是由于劳动者数量增加10%,
又引起商品数量的增加(1+10%),因此08年价值总额应为100亿×(1+10%)=110亿。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劳动者增加10%导致w数量发生变化(1+10%),同时社劳率提高10%,商品数量随之发生变化(1+10%),因此08年W总数量为10亿×(1+10%)×(1+10%)=12.1亿件。已知价格未发生变化,故08年商品价格=10元×12.1亿件=121亿元。
【例7】(08全国Ⅰ卷)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两个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在此题中,07年该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由于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08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后,该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元X(1+50%)=10元。此题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误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对贬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认识货币贬值20%,那么10元钱的商品,就要用12元钱来购买,由此得出A项答案,这是一种错误的推理。此种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X(1+20%)=12元。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货币贬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种错误的推理,也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计算货币贬值后该商品的货币表示,我们可以先假设货币贬值后该商品货币价值为X。那么当货币贬值20%后,则有X*(1-20%)=10,通过计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理解货币贬值20%:货币贬值,通俗地说就是货币不值钱了,不能买到原来它所能买到产品了,那么货币贬值20%后,原来用10元能买到一单位M商品,那么现在就只能购买到(1-20%)单位M商品。即0.8M=10元,计算可知M=12.5元。
【例8】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1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2=500(亿元);1元纸币:x元货币=1000亿元:500亿元,得出:1元纸币=0.5元货币,因而1元纸币相当于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选A。
【例9】假定我国全年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为6次,通胀率为5%,试问当年我国有关部门发行的人民币应为:
A. 5250亿元 B. 5500亿元 C. 4750 亿元 D. 5000亿元
【解析】(30000/6)×(1+5%)=5250亿元。
【例10】(07海南卷)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可分三步:
(1)计算互补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互补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同时造成互补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正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20单位的变动量也应是下降趋势。
(2)计算替代商品需求变化带来的本商品变化。互为替代商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见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变化。所以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30单位的变动量应是下降趋势。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A商品的需求量应该是减少20+30=50单位。所以答案应该是B。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