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发布于:百学网 2011-08-09

高一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1

  1.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    )

  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

  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3. 图中的政治制度是(    )

  A. 夏朝的王位世系制          B.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 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4.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5. 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     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

  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6. 陈满是舜的后代,他本姓妫,名满,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古代帝王的后代时,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为陈,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可见陈满的“陈”姓来源于(    )

  A、封地、封国      B、谥号        C、爵位       D、职业

  7. 读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A.西周实行郡县制               B.分封的对象只有王族

  C.分封对象以王族为主           D.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的有楚国

  8.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

  9.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

  A. 财产         B.地域         C.宗教         D.血缘

  10.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11.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血缘关系

  12.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

  A、互为表里                         B、完全割裂的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13. 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内的大宗的是(    )

  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

  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

  C、诸侯的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

  14.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15. 中国古代分封制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6. 周礼规定了贵族宴饮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这种规定直接体现出分封制的特点是  (    )

  A.等级森严         B.财产平等           C.家庭和谐         D.皇权至上

  17. 史学界一般认为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主要依据是 (     )

  A、禹是公认的部落联盟的首领        B、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C、禹是传说中的英雄人物            D、形成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18. 西周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这体现了 (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宗法制的继承原则

  C.世袭制的兄终弟及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19.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

  A.姬姓贵族       B.功臣    C.商代旧贵族      D.先帝遗民

  20. 下图所示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大宗、小宗制     B.礼乐制度

  C.世卿世禄制       D.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C

  5. B

  6. A

  7. C

  8. A

  9. D

  10. B

  11. A

  12. A

  13. D

  14. B

  15. C

  16. A

  17. D

  18. B

  19. A

  20. D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2

  1. 西周时期,有一个为士的官员,20岁时,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甲,22岁时,他又娶了一个妾并生大儿子乙,24岁时,他的妻子又生儿子丙,25岁时,他的妾又生儿子丁,这个官员后来不幸去世,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按周朝规定,主要由谁继承家业和爵位(   )

  A.甲            B.乙            C.丙            D.丁

  2.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贡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这种制度叫作(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200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 看全运”节目。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4. 下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一枚邮票,金文中的“封”字,写作 或 ,从字形上来看,具体行动就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而下图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    )

  A.地名      B.植树的过程    C.人名      D.祭祀

  5.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头戴醒目的冕旒,享九鼎之食,行天子“宾礼”规格。据你判断,齐桓公破坏的是(    )

  A.外服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6. 商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

  A. 封邦建国制度   B. 商王垄断神权   C. 内服与外服制度   D. 嫡长子继承制度

  7. 西周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方法是(    )

  A、推荐           B、分科考试        C、自荐     D、血缘世袭

  8.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    )

  A.4000多年前    B.3000多年前    C.2000多年前    D.1000多年前

  9. 庄子“窃国者为诸侯”的话客观上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

  A.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权

  C. 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D. 奴隶主内部矛盾导致王朝更替频繁

  10. 在首都举行了册封仪式后,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征服。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请问这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形势(    )

  A.商朝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宋朝初年

  11. 《国语?晋语九》:“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对此材料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            B.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C.土地不能转让和买卖                D.此事件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

  1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A.东胡              B.靺鞨           C.犬戎            D.回鹘

  13. 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

  14. 与成语“背井离乡”、 “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15. “陈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封之于陈。”胡滿属于西周时受封的(    )

  A.王族         B.功臣    C .先代贵族    D.周边归顺贵部落首领

  16. 下列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中,体现了“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的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17. 时日竭丧,与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咒骂统治者的话:(    )

  A.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秦朝

  18. 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器时代应包括:(    )

  A.夏商     B、商周      C.西周 春秋 战国     D、夏 商 西周

  19.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0. 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    )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1. C

  2. B

  3. C

  解析:“齐鲁大地”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当时较有名的有鲁国、齐国、燕国、卫国、宋国、晋国等,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山东因此得名。

  4. A

  解析:地名,封姓源出姜姓,是炎帝的后裔,以地名为氏。

  5. B

  6. C

  7. D

  8. B

  9. B

  10. B

  11. C

  12. A

  13. C

  14. A

  15. C

  16. C

  17. A

  18. D

  19. B

  20. B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学习的8个主题帖

甲午战争: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和意义,分析其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国家崛起和民族觉醒的启示。 文化大革命:研究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发展和后果,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和反思。 二战:深入了解二战...
2023-11-21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一必修一知识点】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有: 1.四种基本作...
2023-09-10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高中历史必修一...
2023-08-22

高一生物必修一常考重要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常考重要知识点资料 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习的坚实基...
2023-08-22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初中历史知识...
2023-08-22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高一化学知识...
2023-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