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形势预测
2019年自主招生工作推出了 “自主招生十严格”政策。其实在18年下半年,就已经有一些风声和迹透露了自主招生变严的信息,这就意味着政策出台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大家令大家始料未及的却是政策的严格程度以及实施速度超乎想象,很多高校的标准竟然是五大奥赛省级一等奖,并且就在透露出风声后不久便开始了实施。
按照常理来说,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和落地会有一个三年的准备期来给大家做准备。比如说今年新高考改革,高一新生入学,经过三年时间的一个准备期,然后到2021年,新生们交出自己高考的答卷。
而就是因为缺少这么一个准备期,这次自主招生政策令许多2019年参加自招的同学苦不堪言,很多的同学为了参加自主招生,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是在花费了相当可观的时间与精力之后,却没能收获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其实根据目前自招的发展趋势,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悲观,今天我们就来对今年自主招生的情况做一个分析,来为大家讲解和分析一下2019年自主招生初审的情况,以及未来一两年变化的趋势。
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只认省一
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只认省一,据统计,有64所高校要求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的,而有26所高校是认可其他条件,有兜底条款的。
简而言之,即使你没有五大学科奥赛省一的奖项,那你仍然有1/3的高校是可以来进行选择的。
而且这些高校里边,包括了人大、北理、中传、南航等优质的985院校和头部211院校。
很多只认奥赛省一的院校,历年也只认省一
其实基本上所有头部985院校往年只招省一,今年依然还是招省一,比如说清华、北大、中科大、浙大学校,所以这一部分的学校实际上他们自主招生的变化并不大。
而其它的往年就招省一的这些院校,基本上人数的变化都在10%以内,最多的也就是20%。
只认省一的“伪”院校,在今年吃亏了
只认奥赛省一的“伪”院校,往年实际上是接受省二、省三或者是其他兜底条款的这样的一些院校,主要就是尾部的985和一些比较一般的211的院校.
这一类院校今年在初审阶段完全就是含泪执行政策,最后的结果就是几年他们的自主招生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严格执行的结果就是就造成了无人选择,最后导致今年的自主招生人数骤减,名存实亡了。
这一类院校,如果还想继续吸引优秀的学生,他的办法就是逐渐把自主招生的指标都并入到综合评价,同时明年对今年有兜底条款的院校进行一个模仿学习,以保证明年自己能够招到足够多的优秀学生。
湖南大学今年仅仅只有30个人通过初审,仅仅只有去年的1%,武汉理工只有28个人,也是去年的1%不到。中南财经和北京林业大学都只有5个人通过了初审。对于这些院校来说,这简直是自招无法承受之痛,他们的自主招生,在今年的政策之下,却是显得名存实亡。
获得省一的学生,基本上都被头部院校给瓜分了。所以有省一的学生基本上是不会报这些院校的。而每年省一的有多少人呢?2018年我们五大学科奥赛,数学省一1782人,物理省一1671人,化学省一1494人,生物省一1473人,信息学省一3600人,算下来每个省差不多只有几十个学生罢了。而这些学生基本上刚获奖就被头部院校瓜分完了基本上轮不到尾部院校来喝汤。
省二省三没用了吗?
并不然。省二省三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依然有用,只是选择变少了。
在有着兜底条款的26所学校之中,省二、省三的奖项依然是一块相当响亮的敲门砖。另外,有少量高校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接受省二、省三作为兜底条款,而且在兜底条款里,省二、省三是占有优先级别的。
虽然说省二省三奖项的影响力较往年来比的话确实有所下降的,但是和其他材料来比较的话,其含金量还是高出很多的。而且在现在的环境之下,仍然有四所高校明确的认可省二奖项。这完全可以证明省二省三的含金量了。
省二、省三,何去何从?
在经历了今年这样的一个情况之后,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新的政策正在出台,自主招生所损失的这一部分名额会转移到综合评价上。便于各个学院补充新鲜血液。今年清华指标削减得相当厉害,湖南省是我国的竞赛强省,因为指标的事情,湖南物理竞赛队的主教练就在北京清华的招生办待了一个月的时间,说:“我的这些学生怎么办?出路在哪里?学了这么久的奥赛,都想上清华。”最后招生办主任被磨得没有办法,跟他说,自招少的名额全部会进综合评价!进综合评价之后,省一的孩子都会按照校考满分来进行对待。
校考满分意味着什么?
校考满分其实意味着其实高校的自主权变得更大了。自主招生降到一本线差不多降了150分,而高校校考满分,却是相当于降了375分。
所以参加五大奥赛省二、省三的含金量依然还是有的,同时对于参加综合评价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部分社科类的院校不要求奥赛特长
在今年,有一些院校靠着兜底条款出现了逆势增长,比如说苏州大学,初审的人数比往年暴增了111%,这就相当于翻了一番还不止。其实大家把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理解成高校自主选拔生源的一种方式。
其实大家结合身边的初中和高中分析,就能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感觉。作为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不是学校,不是老师,而是生源。其实所有的名校,都是由学生成就的。如果一旦不允许一个本地著名的高中或者初中挑选生源,无论这所学校以前有多强,他都会在没有生源这一年经历一个跳崖式的下跌。而如果一所新的学校能够自己选拔生源,而别人不能挑生源,那么这所学校肯定会出现一个火箭式的成绩暴涨。
高校也一样,自主招生、综合评价都是高校选拔生源的重要的方式。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之下,绝大部分院校选择了服从安排,但是却有少部分人钻了空子占到了大便宜据此猜测:在接下来的年份里,效仿的高校会源源不断的出现。
尤其是这些占了便宜的高校今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其他高校更会心里不平衡?他今年这样玩啥事没有,为什么我就不能这么玩呢?只有像苏州大学这么玩,才能在挑选生源的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要面对着整个市场充分的非合作博弈。基于自己的立场,有人会选择合作,也有人会选择拒绝合作的,而一当拒绝合作者占到便宜后,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跟风。所以在今年以苏州大学招生大战大获全胜的情况下,明年肯定会有诸多大学纷纷效仿。
通过2019年过审案例看过审途径
一起来看一看2019年过初审的案例,来看一看现在如何过审。这些是我们今年挑出来的几个过审的案例。
蓝同学靠一个省二的奖项,通过了南航的初审。
徐同学靠叶圣陶杯作文大赛的奖项,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的初审。
时同学靠着文学作品的发表,通过了中传的初审。
杨同学靠一个学术报告,通过了哈工程的初审。
从2019年过初审的途径,我们可以看出:省二、省三奥赛的奖项,文科类的奖项,文学的作品,学术的报告,创新的项目,依然是我们通过自主招生初审的有效途径,只不过2019年可选的学校相对的变少了导致竞争变得激烈了起来。从2019年生源大战的情况来分析,在2020年各个学校肯定会放低自己门槛,以确保自己在2020年的生涯大战中旗开得胜,拔得头筹。
所以,各位家长与考生不能因为19年一时的局势变化断定后面也会如此,各种高校认可的比赛不仅不能放弃,甚至应该更加重视,以便在明年的自招和综评之中,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