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强基计划我是这么解读的
作者:大神团·杨浩
作者介绍:杨浩,新东方智慧学堂授课老师,北大学士。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
进入7月,各高校的强基计划校测陆续结束,录取结果很快也会出来了。从去年开始,强基计划逐渐成为除高考之外,顶尖高校最重要的招生手段之一。对于强基计划,社会公众虽然关注很多,但更多人只是在社交网络上道听途说,并不真正了解强基计划的内核。
话不多说,大家可以直接在搜索引擎搜索下面两个官方文件和说明链接:
教育部部署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解读“强基计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希望关注强基计划的各位读者直接阅读教育部文件,不仅能了解强基计划实施的背景、目的、具体方案,还能对国家的教育改革、高考改革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思考。
近期,随着各学校强基分数线的公布,市面上也有很多或真或假的消息流传。
强基入围分数线低,说明高水平的学生少?
高考成绩太好,不想去参加强基校考,会被记为失信?
今年的清华大学校考难度,达到了高中数学竞赛二试水准?
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误传谣言呢?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说明。
目标定位与实施方式
1、改革目的: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招生定位:综合素质优秀、基础学科拔尖
在总结了过去十几年高考改革和自主招生的经验和成果之后,教育部从2020年起在试点高考开展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从定位上看,强基计划ZD的特点就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是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强基计划招生的主要专业为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等,并且给强基计划的学生设计单独的培养方案,着力培养专业性的杰出人才。
另一方面,强基计划也给出了更精准的对于“好学生”的定义——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在制度设计上,强基计划相应地选拔两类群体,高考成绩优秀或者在学科竞赛中获得极高的奖项。同时,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评价考生的招生模式。
3、入围标准:
按高考成绩——各专业计划招生人数的4-6倍入围
按竞赛成绩——五大学科竞赛决赛二等奖及以上
4、录取标准:
根据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计算出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高校制定破格录取标准
基于这样的定位,强基计划在选拔方式和培养模式上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重塑。
在招生选拔中,取消论文、ZL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提高竞赛获奖入围的门槛,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学生名单。并且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
具体来说,针对“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高校设置了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和体育测试,旨在全方位对学生的学科基础、综合素质和身体素质进行考核。最后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5%,并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针对“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由高校提前制订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标准,并组织专家对相关考生进行专门的考核,考核通过才可破格录取。
当然,强基计划的更重要的创新在于培养模式。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表示,与之前试点的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单独编小班,配置一对一导师,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研究。对进入强基班的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后则会面临更严峻的考核以及末位淘汰,能力不适宜强基班的学生转为普通班,而普通班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进入强基班。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强基计划
1、强基计划是评价体系改革的尝试之一
强基计划选拔招生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去年,国务院推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指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wei/yi标准的招生模式。
2、强基计划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选拔方式可以看出,未来的创新人才选拔和人才综合评价方式改革,更强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这就要求中小学更注重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素质培养,避免揠苗助长的应试教育。这是强基计划对基础教育科学性改革的一大助力。
3、强基计划要求中学生更具有长远规划意识
对于高中阶段教育而言,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指导,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和规划意识,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让更多家长和孩子深入理解强基计划的内涵。
强基计划招收研究基础学科的学生,对学生在性格、兴趣、人生抱负等方面都有特定要求,学生需要站在生涯的角度上去理解未来的发展路径与方向,最终是否报名强基计划,应该是学习成绩、个人兴趣、生涯规划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的结果,而非受网络上各种非专业建议的误导,盲目地选择是不可取的。
2021强基计划新发展
2020年强基计划“高开低走”,绝大多数学校招生遇冷,最终都并没有达到计划招生人数。针对这样的情况,今年各学校在招生方式上都进行了一些改进:
增加入围比例、降低入围门槛、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弃考有风险
强基计划的专业多为基础学科,所以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感兴趣或者擅长,这些措施其实都是在努力尽可能让更多的真正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
尤其是今年增加考生确认环节,以及要求考生签署校考诚信承诺书,无故弃考将会记录诚信档案,这也是在提醒学生以后报名强基计划需要更加谨慎考虑,强基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冲刺名校的机会,有更高的目标,而不仅仅是保底,作为高考失败风险的缓冲。
当然对于入围的同学来说,更多人参与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要在校测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扭转局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从今年校测情况看,各高校笔试难度比去年更高,面试考核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以后要报考强基的同学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那么,及时关注政策变化,合理预期也变得即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今年的各种变化预测未来政策变动的可能。
1、强基计划依然关注竞赛成绩
目前36所强基院校中,有16所只考核面试,另外都是以笔试加面试的考核形式进行。有竞赛经历的学生在笔试中将有优势,并且部分学校的面试成绩也会把竞赛获奖情况纳入面试成绩的一部分。虽然很多学校的招生简章中都说明必须决赛二等奖及以上才有机会破格录取,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奖项完全无效。
2、招生专业范围将逐渐扩大
今年的强基计划中,绝大多数高校都只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基础学科专业相对“冷门”,而且本科期间不允许转专业,这也是很多人吐槽强基计划的重要一点。
但实际上强基计划可以包含的专业远不止这些,高校进行大类招生势在必行,招生时只分大类,如数学类、物理类、计算机大类等等,实际上进入大学让学生对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专业的细分。
市面流传消息真伪辩证
1、强基入围分数线低,说明高水平的学生少?
谣言!
从目前公布的入围分数线来看,除了北大、山大等寥寥几所高校外,确实整体来说,入围的位次有所下降。
但这并不说明高水平的学生报名变少!
就像我上面所说,今年的入围比例,比2020年有了明显的扩大。例如南开和复旦大学,入围比例更是直接扩大了一倍。这必然会导致入围分数线的降低。
2、高考成绩太好,不想去参加强基校考,会被记为失信?
谣言!
根据目前消息,没有证据表明如果放弃强基校考,会被记为考场失信。
从学校的官方信息来看,如果放弃校考,学校将通报到学生所在省份的招生考试机构。但这和因为考试作弊导致的考场失信,是两个概念。
但为了保险, 还是建议入围的考生不要放弃校考。
作者介绍:杨浩,新东方智慧学堂授课老师,北大学士。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新东方智慧学堂(zhihuixuetang_xdf),与精英为伍,成就未来精英。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