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部“强基计划”之分析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根据教育部之文件,2020年起,36所双一流高校将试点以新的“强基计划”代替自2003年起实行的高校“自主招生”。
根据教育部的方案及多年来的教育考试招生的实践,我们提供以下信息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解读,供各位考生及家长参考:
1.试点“强基计划”的院校有哪些?有没有历史沿革?

原“985工程”39所院校中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3所外,其余36所院校都列入到“强基计划”的试点名单中,可以说,这些院校基本代表着中国高校的zui高水平,也是历年考生报考的首选院校。
2.试点“强基计划”的院校,高考裸考有多难?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公开信息,我们罗列了36所“强基计划”试点院校在浙江省过去两年的投档最低分数及对应的名次,数据排除了语言类专业,也未统计部分院校的分校录取分数及名次。


3.“强基计划”有哪些招生专业?招多少人?
根据教育部文件,“强基计划”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招生计划分省确定,即各省都有明确的招生计划数,本省考生之间相互竞争。虽然教育部文件未明确说明“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数,但参考历年原自主招生的录取情况,并考虑到浙江省生源质量较为优秀,在初年试点“强基计划”时,36所院校在浙江投入的计划数预计应在300-500之间。
4.报考“强基计划”是否有较高门槛?应该如何准备?
教育部文件暂时未明确报考“强基计划”的具体要求,但高校需要根据高考成绩来确定入围参加校考的名单,所以显性的门槛在于“高考成绩”;而部分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考生也可以破格入围,这些破格入围的考生也基本来自于五大学科竞赛的获奖选手,这个可以称为的隐性的门槛。
同时,“强基计划”作为一种特殊的选拔方式,后续报考条件中,极可能对单科成绩有所要求,理工科、医学类专业对数学、物理、英语中的一科或多科可能有一定要求、文史哲类专业对语文、英语可能有一定分数要求。
在准备方面,建议考生当下仍旧主抓高考成绩,尤其是语数英三科成绩,3月底前高校简章公布后,具体的招考操作流程明确后,可以根据简章要求来做一些其他准备。
5.哪些学生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成绩上看:可以参考这些学校过去两年在浙江省录取投档的分数(第2点所列),也可以参考具体的专业投档录取分数线及对应的名次。根据1月选考及英语成绩,考生已经可以大致估计出自己的高考分数所处的区间;考生所要报考的“强基计划”院校及专业,不要偏离自己高考成绩太远,切忌盲目报考。建议考生预估分与所要报考的院校专业往年投档分差距不超过35分(假设考试难度没有明显差异,分数对应的排名没有较大波动)。
★学生个体上看:适合专业意向强,喜欢科研,有志深造,并且有家庭支持的考生。
6.高校测试将来会如何测试?
教育部文件规定,高校组织的测试分笔试、面试(并积极探索实践操作等方式)及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
那么,我们预判:
笔试环节应该会侧重专业的学科知识,此时学科竞赛知识、高中选修课程、大学专业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则显得尤为重要了,知识考察的深度与广度应该远超高中知识。所以,笔试环节对竞赛生是非常有利的。
面试环节则与现行的很多院校招生的面试不会有明显差异,面试分半结构化面试和群体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或小组辩论)两类,既会考察学科知识,也会评判考生的综合素养,如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人文素养、创新应变等能力。
7.“强基计划”录取的分数折算方式如何?

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强基计划”综合录取分数主要由高考成绩(占85%)+高校校测(占15%)组成,假设最后的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那么如上表所列,经计算对比可得,校测时的1分约相当于高考时候的1.33分。虽然表面上看,校测成绩占比不高,但对于高分考生而言,高考成绩每提升1分,都会有显著的压力,校测成绩必定成为高手竞争之间的关键点。
8.“强基计划”的报考流程如何安排?
①3月底前:高校公布招生简章
②4月:考生网上报名
③6月:考生统一参加高考
④6月25日前:各省(区、市)提供高考成绩
⑤6月26日前:高校确定入围学校考核考生名单
⑥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
⑦7月5日前:高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9.后续对“强基计划”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信息?
鉴于南方科技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已经开始报名(报名时间:2019年12月20日—2020年4月3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未在大陆开展过传统的“自主招生”,剩余7所高校是否照常进行浙江省三位一体招生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消息公布,但相信多年来这些院校在浙江省的三位一体招生还是比较成功的,后期这些院校的三位一体招生仍旧是大概率继续下去。
★“强基计划”是否限制报考院校和专业的个数?
教育部文件中未对此问题进行说明,但由于入围初审名单公布至校测期间仅留有约10天时间,考生难以参加多所院校的测试;考生同时报考多所院校,也不利于高校组织校测工作,所以,“强基计划”应该会在报考院校与专业上提出一定的数量限制。
★“强基计划”是否会对考生的录取提前“锁定”?
在志愿填报阶段,很多考生也一定会在“强基计划”与正常批平行志愿之间犹豫或者纠结,尤其是部分考分处于临界区间的考生更是“纠结”。
根据“强基计划”的报考流程,在录取阶段,“强基计划”是优先于平行志愿录取的,可以确定的是,“强基计划”一旦录取,考生则不参加后续的志愿投档;而“强基计划”未录取,也不会影响考生的平行志愿投档。对于部分分数临界的考生,我们建议报考“强基计划”需要相当谨慎,当前经管法类等部分热门专业,预计在“强基计划”中提供的招生计划会较少,也许直接填报平行志愿会让考生录取到更满意的学校与专业。
原创扶持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