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不鼓励在低龄段就报各种数学学习班

发布于:百学网 2024-01-03

不鼓励在低龄段就报各种数学学习班

  这次精细划分为幼小篇,原因在于个人认为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学习方式有比较大的不同。比如,在低龄段我非常建议的是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启发兴趣,到高龄段我会更加强调自学和对知识图谱的自我归纳。所以,想分四期讲完,分别是幼小,小学,初中,高中,朋友圈里我的学生说让我谈高数,我建议你们去请教你们数学老师。这篇文章的对象可能更适合于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二年级,但是很多方法是相通的,大家也可以试一试。

  正如上篇文章所说,个人不鼓励在低龄段就给学生报各种数学的学习班(除非天赋异禀需要重点培养)。当然,目前也有一种观点,就是让孩子们完全快乐的生活,尤其幼儿园阶段不教授任何知识,这一点我更加不敢苟同。学习本就是一件终生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将儿童时期割裂开来。

  低龄段对于数学的学习,更多应该的是激发孩子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对数字、图形等的认识,通过游戏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于数字、图形中规律的探知。现在学习中很多家长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孩子的内驱力不足,其实大家可以换位思考,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是一件自己都没有丝毫兴趣的事情,那么可能抱定的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不会在此过程中有非常积极向上的心态。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在低龄段的时候就让他们对于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甚至恐惧,那么他们只会认为这门学科无聊透顶。

  对于怎么引导,其实我更倾向于家长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好玩的点,带着孩子去探究。比如对于排队问题,就可以在任何你和孩子排队的时候进行讨论。大家如果翻看一些学习资料(比如奥数,比如幼小衔接),在开始都会探讨“几和第几”的问题,如果你一上来就是让孩子做题讲题,我认为效果大打折扣,不如将很多场景生活化,就在排队的时候,利用等待的时间带着孩子来数。“你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得到答案之后,再继续换问题,“你从前面数是第3个,从后面数是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再继续换,“你前面有3个人,后面有4个人,你现在走到最后一个人后面,你前面有几个人?”,通过一系列看似不是在学习的学习,孩子会对这个概念有直观认识。低龄段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还没有那么强,那么我们就让他去数,让他去自己发现规律。当他达到一定的小成就时,我们就再换,比如,“现在不是排队了,现在是大家围成一个圆,你和弟弟之间从你左面数有3个人,从你右面数有5个人,你们这一圈有几个人?”等等等等。我们大人可以不断的带着他们去探究去认识,在日常生活里让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大家去设计的可能就是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处理,我们再配合使用画示意图的方式带他们去思考,通过画图所有的思考过程会更直观。因此,刚刚的排队问题就不仅仅是排队问题了,我们可不可以再让他们去数他的玩具车,去让他们去考虑怎么种树,甚至让他们去设计一些游戏等,他们这个时候的思维就是有了小迁移,这个问题就不再简单的是数数问题了。

  关于什么叫抽象,我举个例子。做校长面试的时候,我很愿意问小朋友的一个问题,“一个苹果再加一个苹果是什么呀?”,小朋友回答“两个苹果”,如果我们再换,“一个苹果再加一个香蕉是什么呀?”,这时候小朋友会思考思考,可能回答“两个水果”,其实,这个过程里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很多地方都会出现的“数角”的问题,这也是奥数学习里最早出现的问题,就是下图。我们在带着孩子“玩”这类问题的时候,可以不用对“角”的数学概念做严格的教授,我们要的是他们在“数角”过程中的数字感知。孩子们在数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数到四条边的还是比较清晰的,再往下数就会出错,我们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不是将最后的规律直接告知他,显示你比他懂得多,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他去自己找到这个规律。这个思考过程,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引导他自己发现这个规律,然后让他利用这个规律再去解决问题。“数角”问题探究完,这个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数线段”“数图形”上,孩子们就会感觉到自己发现了数学里面蕴藏的规律,并且能解决一些看似通过简单劳动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点“成就感”将不断鼓励他继续学习。

  此外,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大家可以通过让孩子们玩跷跷板,带他们探讨“轻重”“多少”问题;比如说通过让孩子们钻纸盒子,带他们探讨“长度”“面积”的问题;比如说通过让孩子观察日历,寻找日期之间的规律问题等等。其实都是一些简单的生活化场景或者说游戏场景,会让孩子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而且他们会慢慢的感受到会用数学解决问题了,这一点对于低龄孩子培养至关重要。

  对了,推荐几本书,方便大家有个抓手。比如何秋光老师的数学思维相关的书,可能更适合于幼儿园和幼小衔接。另外,家长们可以看看奥数相关的资料(市面上这种书很多),相信我,一二年级的奥数您看得懂并搞得定,您看完再输出给孩子效果会更好。

  不知不觉又是2000多字,希望这些絮絮叨叨的文字能够对您有帮助。

  还有那句话,如果大家感觉有用,并希望我继续写,请大家订阅转发,我也会跟大家继续分享一些跟学习相关的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