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恋、厌学、抑郁等问题找到原因就好解决
文|橙果妈妈
在国内,孩子的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开始忙着给孩子报各种的班级,搞得孩子从小的童年生活,似乎不是在课堂上学习,就是在辅导班里学习,可是,这样的童年生活,是孩子想要的吗?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明明物质生活好多了,可是为啥孩子却变得不好管,变得脆弱了呢?
在《家庭管理心理学》这本书中,本书作者鞠强教授就强调一点,因为父母们“是不需要培训便自动上岗的,也不需要执照。而许多不合格的父母因此养育出了有厌学、网瘾、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不孝、违法、犯纪、攀比、拖拉、物化、极度自私、过高逆反、社交困难、过早恋爱、指责型人格、钻牛角尖型人格、回避型人格、面子至上型人格、计较型人格、恶性控制人格、焦点负面型人格等各类问题的孩子。
心理学界已达成共识,孩子的问题主要是父母造成的,所以父母的责任何其重大!
那么,对于父母而言,该如何教育孩子呢?书中给出了几点建议:
1、挖掘培养发展孩子的天赋,而非改造孩子
很多的父母喜欢根据外在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特别是社会上流行什么文化,父母就会让孩子去学什么,比如说金融专业比较火,那么父母可能就会让孩子去做金融,比如说培训口才班比较火,那么父母也不管孩子性格是否合适,就把孩子送去辅导班里学演讲和口才,甚至于说,很多孩子的成长路径都是父母给决定的,比如很多父母给孩子毕业后安排的出路就是考公务员。
这些都是父母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喜好,来改造孩子。父母一门心思觉得自己为孩子好,所以就逼着孩子来完成自己的内心想法。
这样的教育方式,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满足家长自己的补偿心理,比如说为了实现自己的公主梦,让孩子练钢琴,比如说为了让自己有面子,让孩子好好学习考第一,像这样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是很难有幸福的人生的。
这样的家长,无一例外都是打着道德的名义,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家长自以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实际上仔细想一想,这是为了他们自己好,这是父母自私的一个体现,正确的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长处和兴趣出发,来尝试找到孩子的天赋。
第二点,是接纳孩子一切不可改变的天然特质
这个很简单,举个例子说明: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念书,但孩子跟孩子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他可能就是不太适合学习课本这些知识,所以你会发现学习成绩也是分为从低到高不一样。不能说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考不到班级的前面。就对孩子批评和发脾气。
与其这样,家长还不如想一下自己,想当年不也是没考上清华北大吗?光要求孩子还不如多看看自己,家长不能要求孩子做自己当年也做不到的事情,对吧?
第三,是学习成绩并不代表孩子的未来,孩子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家长,有的时候会把学习成绩看得特别的重,以为考上好大学就万事大吉,其实这种思路是错误的。
人生就像马拉松长跑,高考的确很重要,但也不能因为高考这一项就把孩子的人生给否决了,毕竟除了考试成绩之外,与孩子幸福生活和人生成功相对比的一些品质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还有创新力、行动力等等,这些都是孩子未来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不上大学也可能成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分数第一,而是让孩子找到自己幸福目标。
书中还提到是如何劝说逆反子女的心理方法、还有孩子经常威胁父母要离家出走该怎么办?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上该注意的地方。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