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只给方向,不指导咋办?
假如再让我读一次研究生<院士演讲赏析>
假如让我再读一次研究生《汪汎森院士演讲赏析》
哈佛教授给研究生的14条忠告
当你遇到任何读研或读博困惑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把上述文章阅读10遍,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审视你的文字。
某读研网友说:教授,我导师让我做的方向他一点也不会,让我无比焦虑,只能自己硬嗑。您肯定说我这是读研不适应症状。我就想问一下,是不是一定让学生研究生期间感受无比焦虑,才是正常的?另外,导师让学生做自己不会的方向,有没有违背教育的初衷,毕竟完全让学生自学,如果这个学生起点不高,能不能毕业都是问题,因为没人指导,那这个学生到社会可怎么办?白岩松说,公务员35岁不要,本来就是一种歧视,但大家习以为常,所以这个政策就保留,等大家都反对了,这个政策就会消失。那么是不是等国家重视研究生教育,规范导师教学方法后,才能让导师真正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指导给学生呢?另外,您怎么看导师不指导学生,只给学生方向的事情,在研究生阶段。
简评:这位老的粉丝是了解教授的观点的,也读过相关的文章,听过相关的音频及科研论文训练,所以明白教授一定会说他有读研不适应症的问题。在上述文章里,汪汎森院士专门提到诺奖获得者李远哲当初留美读博时导师是怎么指导的,就说给他支票,想买什么材料就买,其他的就需要他自己去调研提出研究方向和方法等等,因为如果导师要知道早就做了,不必招他来读博云云。好好想一想,反思一下。另外,下述的读研同学的反馈,认真阅读借鉴一下他们是如何做好论文的。
我们国家扩招严重,很多同学不具备一定的读研前提条件,的确需要一定的科研论文训练过程,才能步入正轨,但这又不是很多导师愿意做的,只能自己积极通过其他途径弥补了。包括在国外读课程硕士的同学们,都得积极公众号内私信申请相关的科研论文训练,提升自己读研竞争力。
3.21,第三届科研论文班组建
2019科研论文训练的总结
研究生论文训练大纲
2022研究生科研论文训练
读研读博不是技校培训,不是技能培训,不是业务培训,必须得导师手把手的教你一切。研究课题的方向给定,下一步就得彻查国内外文献,调研研究方法和存在的科学问题,再下一步就是尝试探索实验,有进展时找导师讨论,导师的角色不是社会上的师傅教徒弟。当然,也有一种导师是手把手的指导的,这也是一种类型,并不是必须。当初读研时,大家应该调研导师的性格和指导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
研究生不是培养技能的,用人单位也不会指望招来熟练工,不必担心到工作单位咋办的问题,人家会有岗前培训的。研究生是从铁变钢的过程,并不一定是用做成某种零件或工具,即培养的是独立科研科技能力素养问题。
读研不适症的表现,就是一切问题推给学校或研究组导师,这不好,那不行,这不会,那不懂,所以我就读研不行。大家需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实验室面壁,但不必焦虑。
最后,提醒2022即将读研同学,包括保研的,读研不容易,要早点积极投入科研论文的写作训练,把握主动权。
作者
坚恒勇毅 教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