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独居老人个案反思总结
案例背景:
案主袁奶奶,82岁,独居,生活自理、语言表达能力无碍。其患有高血压、腰椎增生等疾病,常年驼背走路并伴有腰腿疼痛。案主性格比较焦虑、忧郁。
案主育有三子二女,但三个儿子因各种原因已去世,除了大儿媳,其他的两个儿媳已改嫁。用案主的原话来说就是热闹的一家子一下子就散了。
在社工入户走访的时候,案主主动讲明了自己的诉求,希望社工给予协助办个低保。
案列分析:
(一)主要问题及需求分析
在与案主详细面谈并向案主家人和邻居了解情况后,社工逐渐分析出案主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需求如下:
一是情绪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情绪问题,因为三个儿子接连的去世,尤其是其二儿子前年是得急病去世的,从发病到去世,短短十几天的时间,这个突然的意外让案主深受巨大打击,至今仍无法接受事实,再加上两个儿媳的改嫁,案主的心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打击。
据隔壁邻居反馈,案主几乎每天半夜都在哭,哭得很凄惨,邻居们听了都觉得心痛。社工也留意到,在向案主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案主也是禁不住伤悲,不停地流泪,甚至说出活着也是拖累家人之类的伤心丧气话,对生活丧失了期盼,满满的负面情绪。在当时的情境下,社工只能给予倾听和安慰。
另外在沟通的过程中,社工了解到案主的孙子孙女们基本上都在外打工,没能长期陪伴在案主身边,导致案主缺少亲人的陪伴和关怀,因此心里孤独寂寞。
社工也发现案主言语中比较担心其最小的孙子华仔,因华仔刚成年,母亲改嫁,现只身一人在外面打工,无依无靠,对于华仔的境遇和未来,案主很是心疼和忧虑。
二是认知问题:正是因为案主自身的悲惨遭遇,以及案主听说有条件比她好的人办理了低保,因此案主就觉得自己更应该也更有理由受到政策的照顾和补偿,她说如果能办到低保得到补贴,她的心起码会稍微舒服一点。
而社工通过和其三孙子希仔的沟通,得知案主办不了低保是因为案主的户口是跟随其三孙女小英及三孙子希仔两姐弟的户口在一起的,因希仔在母亲的资助下刚好在城里买了一套房,案主家里原本也有住房,加上姐弟两个都已成年有工资收入并且有赡养能力,所以案主就不符合低保的办理条件没法享受低保政策了,案主在街道办上班的二女婿也曾分析解释过原因给案主听。
希仔觉得家里也不差这个补贴,有没低保不受影响,姐弟俩有能力赡养案主。
但案主每次看到希仔就会唠叨劝说。迫于无奈,希仔只能带上相关的资料去办理,当然最后因不满足条件,没法过机,街道民政事务办理窗口工作人员也给予了相关政策的解答,希仔回来后也把具体情况告诉了案主,本以为这件事就此了结,没想到案主更加执着,案主一个劲地觉得自己遭遇比较凄惨,理应得到政策照顾,执意坚持要办低保。希仔也不胜其烦,他希望社工能协助改变案主不良的认知。
三是健康问题:案主独居,同时患有高血压、腰椎增生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加上年老身体机能的退化如腿脚不便,没法劳作,容易出现无力感,因此也容易让案主对生活产生悲观消极的想法。
四是社会参与方面:自从三个儿子离世之后,案主就有点自我封闭、甚少出门,偶尔才会到村里的小卖部买点油盐。加上近期腿脚疼痛,出门的频率也就更低了。
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呆在家中,也很少找隔壁邻居闲聊,可以说基本上是不怎么参与活动也不与人交往了。
(二)理论依据
基于以上的分析,并通过再进一步的沟通社工发现案主的大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们都对其甚是关心,也很孝顺,案主每餐的菜和肉都是由其大儿媳负责购买,即便大儿媳农忙期间每日早出晚归,但每天都会早早地去市场买好肉菜带过来给案主,再去干活。
晚上干完活回来,还会过来看下案主再回去休息。大儿媳也曾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案主搬过去新家一起住,方便照顾,但案主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一直不肯过去。
而在案主因腿脚疼痛需要敷药的那段时间,其在街道当干部的二女婿每天早上准时过来帮忙换药再去上班,一直持续到案主腿脚完全好。
两个女儿也隔三差五地过来探望。而孙子孙女们只要回家都会过来看望案主并给案主零用钱,还会买各种的补品,为了让案主开心孙女甚至带案主外出去拍照等等。
用周围邻居的话来说就是方圆几十里,没有多少个像大儿媳和孙子孙女们这么孝顺疼爱老人的,她是不幸的,同时又是幸运的。
综合各方面所了解到的情况,社工发现其实案主衣食无忧,主要还是在心理这一块,因为案主的错误的认知导致了现在的焦虑不安等情况,即是案主因为儿子的去世沉迷于悲痛,觉得活得没有了意义,对未来没有了期盼,同时因为自己年老多病,身心俱疲,办理低保也是想让自己心里舒服一点有点期盼。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有效改善案主的认知和情绪,改善其微观系统(家庭)和中观系统(邻里)才能有助于其正向行为情绪的巩固和持续 。因此社工将服务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一是改变案主的认知,促进正向发展,对案主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不良情绪,促使其树立正面和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今后的生活。案主长期独居,又不怎么出门内心难免孤独,社工多花时间上门给予陪伴聊天解闷,以缓解其内心的孤独感;
二是建立家庭关注和邻里互助网络,让其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心和社区的温暖,促进彼此间的支持;
三是链接外部资源给予关心和支持,让案主感受到社会带来的温暖和关爱;
四是关注案主身体状况,长期的慢性病给案主的情绪带来巨大的困扰,因此为案主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提升案主的养生意识和家人的照顾技巧,以便恢复其对生活的希望。
(三)服务介入过程
根据案主的实际情况和服务目标,社工制定出自我提升和外部陪伴的服务计划。
首先,社工再次向案主说明了低保办理的条件并解释说明了其没法享受低保政策的原因,且希仔之前有申请并拿了身份证去办理,就是因为条件不符合,所以没办理成功。至于案主提到的条件比她好的办了低保,有的事情只是道听途说,并不真实。
且您自己的二女婿也在街道办上班,也熟知政策,如若满足条件,其也一定会积极协助办理。同时社工也采用了理解关怀等专业性的技巧倾听案主的倾诉,同时采用自我披露和同理心等技巧对案主进行不良情绪的疏导,减轻案主对自己目前的焦虑不安的心理。
其次是帮助案主建立家庭支持网络,如由于案主对小孙子华仔近况比较挂念,社工通过三孙子希仔帮忙联系小孙子华仔,多打电话回家,让案主了解到华仔更多的情况以及华仔对其的关心。
同时社工也了解到近期华仔准备报名去学厨师,堂姐堂哥小英和希仔也帮忙出了学费,华仔母亲虽已改嫁,也时常电话联系关心华仔情况,家人都很关心华仔,且华仔对自己的未来也有规划,让案主放宽心。
劝慰案主多点向前看,不要老想着以前的伤心往事,多想想孙子孙女们对她的关心和爱,以建立其信心和精神支柱,从而放宽心。
另外社工在一次的入户中见到了其大孙女,了解到一个情况便是其大孙女嫁在附近,最近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偶尔会把女儿带来娘家这边,案主有时候也会过去大媳妇家帮忙带一下2个曾外孙。
当社工向案主了解这个情况时,案主提到曾外孙甚是欣慰。通过照看孩子也让案主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社工就劝案主有空多点过去看看小曾孙,也联系其大孙女多带娃回来看看案主。
另外,通过构建邻里互助网络,因邻居作为离案主最近的人,对案主的帮助可以说是最直接和最便利的。社工走访时发现几个邻居都是热心肠,也很同情案主的遭遇,尤其一个还是退休老干部,平日里也会关注案主的情况。
考虑到案主独居万一有突发情况的话,邻居也是最快了解情况并给以帮助的人,因此社工发动隔壁邻居,希望平时可以多留意一下案主的动态,多点去串门和案主聊聊天,转移案主的注意力,如有任何的情况通知案主家人或者社工。
此外,社工在跟进个案时,恰逢重阳节,社区刚好有一家爱心企业有慰问独居、孤寡长者的活动需求,了解到相关情况后,社工前去对接,并联合爱心企业开展了一场敬老爱老慰问暖心活动。
通过活动,爱心企业和志愿者一起给案主送去了米、油等生活物资,此外志愿者还详细关心了解案主身体、生活情况,嘘寒问暖,并主动打扫卫生,协助洗衣服。虽然不符合低保办理条件,但通过慰问给予精神慰籍,让案主感受到了社会带来的关怀和温暖。
最后,在健康方面,关注案主的健康状况,如社工为案主和大儿媳提供相关的养生保健知识,强调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其亲人如孙女带其去看病,孙子帮忙煎药,让其感受到家人的关心。
社工和邻居嘱咐其按时吃药吃饭,注意好休息和健康,同时也劝慰案主,既然家人都如此在乎她,那就应当养好身体,也是对家里人的一种负责任。让案主感受到幸福感和存在感。
通过社工、家人、社区和社会的关爱,案主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后期的跟进走访关心陪伴中,案主已逐渐从当初的悲观忧郁中变得积极起来,开朗了起来,笑容也随之多起来了。
在近期的一次的探访中,案主表示世上比她境遇差的人也还有很多,政策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惠及到,她也理解,她说比起一些老人家她还是幸运的,有人关心照顾。既然那么多人关心她,那她也会将所有的关爱转化为动力,坚强地生活下去。
(四)服务评估与反思
社工在服务中,通过面谈和直接关爱和陪伴服务,老人的悲伤抑郁情绪得到缓解,经过后续的多次入户陪伴,老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
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社工运用了专业化的手法。首先是倾听。倾听在整个助人过程中十分重要,首先通过倾听能让案主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让案主感受到关心和关注,给予案主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能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
这样,案主才能无所顾忌地倾诉,并宣泄出不良的情绪。同时通过倾听社工能有效地了解案主的需求,并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推动助人过程顺利进行,最终实现的助人目标。
其次是注重精神支持在困境中的作用。坚强和积极是支持案主走出困境的精神力量。社工在介入的过程中,通过多次入户倾听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协助案主宣泄长期积赞的不良情绪,并运用同理心,给予理解支持,无条件接受案主的感受。
并采用启发和鼓励的方式舒缓案主的精神压力,帮助其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家人、社工、社区和社会的关爱增强了案主的幸福感,让其在感动中受到鼓舞,勇敢得面对生活。
再次,就是通过发动邻居给予陪伴和温暖。因为案主周围的几个邻居对案主的情况比较了解,同时对其也是比较同情的,比较容易设身处地产生同理心,因此能从中给到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如有什么情况的话,邻居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进而通知社工。而来自爱心企业和志愿者们的慰问关心,则让案主感受到被社会关爱的温暖。
最后,助人自助才是根本。在服务的过程中,对于服务对象,社工一定要记住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能一味的包办或者直接给予解决问题,当然也不是无原则的迎合案主。
而是要通过陪伴和鼓励给予案主对生活的信心,增强其改变现状的能力,增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即案主在社工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的症结并随之想办法解决问题,毕竟解决自身的问题和脱离困境自己本身才是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的。从而实现助人与自助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虽然袁奶奶的个案已经接近尾声,但社工的助人工作还是不断的在继续,希望通过个案能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更好的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工作,从而能给更多的人带去温暖和正能量。
作者:木子
来源:“邂逅社工”微信公众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