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政治+生物'选科怎么样
历史+政治+生物
学习生物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较多
但相对其他理科计算会简单很多
属于背诵较多的偏文科组合
【新高考百宝袋】第六期
选科组合:历史+政治+生物
一、往届选考情况参考
历+政+生的组合是“3+3”模式和“3+1+2”两种新高考模式中都存在的组合,两种高考模式下的选考数据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1、“3+1+2”模式
在“3+1+2”模式下,生物成绩较好同时希望扩大专业范围的学生会选择这个组合。通过对第三批新高考改革2021届学生选考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历政生组合选考人数情况。

数据说明:本表数据为福建、广东、河北、湖北、湖南、重庆六省市2021届高三选考人数平均值,仅供参考。
2、“3+3”模式
在“3+3”模式下,学生可在20种组合中选择,不过这个组合的受欢迎度不高,选择人数较少。以下为山东省2020届高三选科数据情况,历政生组合选考排名倒数第九。

数据说明:选取实行“3+3”选考模式的山东省2020届高三选考数据。
二、历史+政治+生物的优劣势
选择历政生这个组合
它的优势与劣势分别是什么呢?
1、优势分析
①文科优势明显,学习难度适中::生物学科得分点多,且题目客观题较多,学习起来会相对容易,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历史、政治强背诵、做题难的属性,学起来会比较轻松,压力也不算太大。在“3+1+2”中能适配更多考生人群。
②学科关联度高:政治历史都属于人文学科,研究的都是社会状态以及规律的发展和演变,在学习上两者有很高的关联度。而生物研究的地球生物的发展历史和演变,三者在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会很大的关系。
③可选择专业范围相对扩大:在“3+1+2”模式中,首选历史科目的组合专业覆盖率低,搭配一个理科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选择范围。
④为考研、考公等打下基础:政治是研究生、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考生如果有从事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的计划,选此组合具有一定的优势。
2、劣势分析
①“3+3”模式下选科人数不多,排班受学校实力限制:新高考选科制度下,必然采取走班制教学,该组合选择人数较少,在教育资源不发达地区,可能因为师资不足、走班困难而不开放这个组合。
②“3+3”中本组合竞争优势弱:历史、政治、生物、三个科目的组合专业覆盖率低,在专业选时还要与其他学霸较多的组合考生竞争,整体优势弱。
③赋分有风险:组合中,生物选考人群较多且得分容易,可能出现某一分数段人数集中的可能,赋分风险较大;政治科目典型的选考人群少,且很容易出现学霸、学渣人数集中的情况,那么中等上下边缘考生就比较有风险。
什么类型的考生适合选择这个组合?
①比较擅长文科,政治历史学科成绩优秀;
②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③具有较强文科思维,但是物理不好连带地理得分困难的考生;
④成绩中上游,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与文科学霸竞争的考生;
⑤“3+1+2”模式下希望能在一定程度扩大专业选择范围,但理科较弱。
三、“历+政+生”的专业覆盖率有多高
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历+政+生”可报考哪些专业?“历+政+生”在各高校的专业覆盖率有多高?
1、可报考哪些专业?
历政生组合可报考的科目包括传统的偏文科专业,如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类、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除此之外,部分生物类偏文科的专业也可以报考。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等。

(滑动查看更多可报专业)
2、在各高校的专业覆盖率有多高?
选择“史+政+生”选科组合的考生共有995所本科院校可挑选,其中专业覆盖率:50.50%(数据测算来源于部分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2021届考生选考数据,供参考)
这个选科组合在目标大学有哪些专业可读?
后台回复“选科”即可马上查询!
四、专业推荐
①哲学类专业推荐:哲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社会学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②经济学类专业推荐:经济学、财政学、国民经济管理、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保险、金融工程、信用管理、体育经济、国际文化贸易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广东金融大学
③生物相关专业推荐:生物科学、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信息学、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安全、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园。
推荐院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新高考百宝袋】
带你通俗易懂看懂新高考
堡爷每期都会蹲在留言区
收集童鞋对新高考的疑问
你尽管来问,反正我一定回答得上
下一期你想看哪个选科组合呢?
可以留言给堡爷
下期翻牌子可能就是它!!
转自公众号 选科专家堡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