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后,到底选哪科更重要
上篇文章,小编带领大家详细了解了新高考改革下的“3+3”选科模式,接下来带领大家了解一下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个科目可以对应以后报志愿的那些专业呢?
科目对应专业
物理可选择的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海洋科学类,电子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类,工程力学,机械类,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学,航空航天类,武器类等。
化学可选择的专业:核工程类,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类,生物科学类,应用化学,地质学类,林木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医学技术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等。
生物可选择的专业:生物工程类,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类,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森林资源类,草叶科学类,植物生产类,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动物医学类,水产类等。
政治可选择的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法学类,经济学类,公共管理类,教育学类,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类,工商管理类等。
历史可选择的专业:考古学,政治学科,地理学科,民族学,历史学,世界历史,汉语言文学,文物保护技术等。
地理可选择的专业:气象学,地图测绘类,城市规划类,水利水电类,酒店管理类,旅游类,地质勘探类,资源管理类等。
高考改革后,到底哪一科更重要?
一直以来,“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说法深入人心,语文学科为中小学家长所推崇;“学不好物理就上不了大学”的结论也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使得物理学科这一传统学科重新焕发光彩。
那么,高考改革以后,到底哪个学科学得好更具优势,哪个学科更容易拉开学生档次,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科目呢?
传统强科—语文
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确实十分重要。
高考大纲修订内容中明确表示: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古代文化文化常识包括官职、纪年、节气、习俗等,内容比较多,需要平时积累,不能“临急抱佛脚”。
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zui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而语文学科的广度、难度均大幅提升。
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物理相当于一块“试金石”
我省在改革方案中明确推行“3+3”模式,“6选3”直接决定了孩子考后如何选报专业!因为不同的专业要求的选考科目不一样!综合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可以看出各学科可以覆盖的专业选择范围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选择物理和化学可以覆盖的专业范围比较大,物理学科可以覆盖95.95%的专业,选择化学学科可以覆盖68.67%的专业。
就大学而言,凡是和理工科相关的都离不开物理的学习。例如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北航、北邮、北理工等等一系列院校的理工科专业必然会要求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知识的扎实基础。同时涉及到比较热门的一些专业也必然会在本科的培养计划当中出现大量和物理相关的课程。
选择学科是要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不可盲目追求避开高分竞争,也不可一味追求分数高低而忽略选科要求,学生及家长可以结合未来目标合理进行选科。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