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二换选因素对高一学生的启迪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9-28

高二换选因素对高一学生的启迪

  一般情况下,普高在高一期末暑期结束前事实上已经完成了“7选3”,有的学校甚至在高一第一学期结束时第二学期开学前就完成选科任务了。选科在什么时候进行比较好,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持不宜太早的人认为:当学生对课程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课程与自己未来专业选择以及课程与自己学习能力、课程与自己学科成绩没有太多的了解,往往引起选科后“后悔”的人较多;主张迟早不宜迟的人认为:早点吃选科定心丸,就可以将学习精力更倾斜于目标科目上,全力以赴保“3+3”高考成绩。但按现行高考政策规定,在高三最后确定第一次选科报名时前都是可以的,不过这样事实上会太尽了,一定会影响选择性必修课的进度及质量了。但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选科,我觉得在开始选科前,必须按排一定量的课时,给学生讲讲如何选科。大家说有没有道理?据我观察,学生想重新换选科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是选科内容难度增大引起强烈不适感

  高一有些学生在学习基础性必修课的难度时,感觉还是比较适应,成绩相对也还可以。这好比跳高,如何栏杆高度是0.5米时,那么跳得过的人比比皆是,有些学生误以为他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水平是一个档次的,就选了这门科。其实,等到栏杆高度升至1.2米,有些学生就怕了,水平也立马见分晓。这时候,如同随着高二上选择性必修课的内容,一旦加深拓宽了,难度增大了,学生就会有强调的不适感,就会担心这门课这样学下去,成绩肯定不会好,于是就想着要换一门科。因此,给高一学生的建议是,选科前必须对选择性必修课的内容与学法有深刻认识,同时,换了的科并不意味着学习就会较轻松,因为,换了的科也同样是要加大难度的。须知当一个人长期待在学习安全区,不进入拓展延伸区,是无法进入成长区的。

  二是选科与原先上的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感

  学生选科后,上课的老师不是原先高一时候比较志趣相投的那位老师了。也许碰到了他认为不如意的老师,于是心心念念想着原先的老师,希望换个科,投到他喜欢的老师门下。我的建议是,要学会成大,主动与老师沟通,给老师提提建议,适应老师,山不过来人过去,相信自己始终是自己生涯的塑造者,难道你上大学去还想带着喜欢的老师一起不成?

  三是选科走班带给自己的不安全感

  由于选择的科需要走班,在走班过程中,他觉得一方面脱离了“组织”,少了归属感;一方面也觉得班风不是很好,于是为了回到行政固定班就想换科。我的建议是,自律是一种品质,适应是一种能力。当然加强走班管理与考核应纳入考评机制。

  四是选科与专业没有匹配感

  由于选科时对自己不负责,不用心,随大流,也没有与家长商讨一下,或者去老师那里好好咨询一下,就这样“跟着同学感觉走”,他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结果发现想考浙警,如果不选思想政治有好几个专业都无法报,于是吵着又想选思想政治。我的建议是,每一次选择都是对自己人生的一次考验,需要认真对待,只有拥有选择力才能让自己拥有生涯适应力,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就是这么个理。

  以上是我在咨询过程中观察到的,仅供参考!谢谢阅读与转发!你的转发,或许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好处!

  陈剑云 生涯见荣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