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佛山一中新高考选科走班!如何“走”而不乱?
(文图|佛山日报记者邹婷婷)广东新高考下,经过高中学校前期的多次摸底和模拟选科,新学期开学,我市高二学生全部正式启动选科走班。如今,开学已近一个月,首批“吃螃蟹”的“新高二”如何选科走班?日前,记者走进佛山一中,近距离了解该校探索高效选科走班之路下,颇具代表性的“以行政班为主,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小走班”教学管理模式。
选科
12种组合里开放10种组合任选
9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下课铃响起,佛山一中高二(19)班学生陈顺章迅速收拾好自己的课桌,带上地理教材,走到同楼层的高二(17)班门前,用校园卡在电子班牌上刷卡考勤,准备上课。这是佛山一中为配合新高考改革和选科走班的新尝试。用校园卡一扫,教室课表、任课老师,学生的个人课表、考勤记录等信息一目了然,教学秩序井井有条。

广东新高考将实行“3+1+2”模式,考生面临的第一挑战就是选科。为此,佛山一中于去年底全面引入科大讯飞智能管理系统,利用电子班牌、排课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信息化技术解决教学组织和安排中遇到的难题,例如通过电子班牌,班主任、年级、任课教师可“一键”得知学生的个人成绩分析、教学班级情况等。同时,学校还通过召开多次模拟选科及家长会,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课程,引入新高考考核方法计算学生各组合分数等方式,让学生的选科更加从容而有底气。
上学期期末考结束后,陈顺章经过与父母沟通讨论后,最终确定了自己要选的3科——物理、化学、地理。“我对建筑类、勘测类专业比较感兴趣,且综合学科优势,我选考物理、化学。而地理不仅实用性强,还跟我想学的专业关联性强。”陈顺章认为,新高考政策下,能够选择自己擅长且喜欢的科目,学习劲头也更足了。
“在选科上,我们有三个原则,即有利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佛山一中副校长董国强介绍,基于这三个“有利于”,学校开放了10种组合供学生选择,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目前,该校高二学生选择物理与历史的比例为7.5∶2.5。在10种组合中,“物化生”传统理科组合最受欢迎,有338人选择,占比达31%;“史化地”的组合有16人选择,占比最小。
为何只开了10种组合?董国强解释道,新高考改革共产生了12种组合,但经学校多次考察分析,“历史+化学+生物”及“物理+政治+地理”这两种组合不仅在高校专业填报上有较多限制,且文理思维跨度大,因而学习难度较大。“结合学情校情考情,我们最终开放了10种选科组合,而根据广东近日公布的新高考专业选考目录,这10种组合也基本覆盖了所有高校专业。”
走班
“固2走1”最大限度保证教学秩序
选科之后,学校教学秩序因应而变,怎样才能让走班有序运转起来?为此,佛山一中确定了以“以行政班为主,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为特点的“小走班”模式。首先,将选科一样的学生先编成一个教学班;其次,将选择两个同样科目的学生编入一个班,实行“固2走1”的教学方式。结合智能排课和人工调整,选科走班的效果符合预期。
目前,该校高二年级共有24个行政班,其中有18个班完全不需走班,且学校在不增加一名教师,只增加1个教室的情况下,就满足了教学需求。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接受适应性教育,佛山一中还在走班中实施分层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整体选科情况,理科卓越班固定为物理、化学、生物组合,根据该组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分班;理科雄飞班则固定为物理、化学两个学科,生物、地理、政治三选一,实行“固2走1”的教学方式;文科卓越班同样采用“固2走1”,固定政治、历史两门学科,地理、化学、生物三选一。

佛山一中走班课堂气氛愉快,让不同班级的学生很快融入学习。
“相对于原来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我更喜欢现在的走班,不仅学的是我喜欢的学科,而且我的朋友圈也扩大了。”高二(3)班学生谢柏廷表示,每个同学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的学科,在新的班级,每个同学都很优秀,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记者从谢柏廷的专属课表看到,他每周有生物、地理、化学三个科目共6节课需走班上课,不仅走班课时固定,走班教室也固定在隔壁的1班、2班,丝毫不影响日常学习。
管理
调动学生自主管理,使走班更顺畅
走班制教学实施后,日常管理难度增加了。为此,佛山一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例如,教学班会根据同一行政班学生分别设课代表,并设教学班学科班长,负责收发作业、考勤值日等管理工作。在走班制度下,学生干部队伍对于走班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生评价等也发生转变。例如,走班后,学校实施的是全新考核评价,即语数英、物理或历史计原始分,其余四科算校内等级分给学生对应赋分,完全接轨新高考的评价办法。

虽然选科走班对师资配备和学校管理提出诸多新挑战,但佛山一中在面对选科走班时,暂未出现较大师资缺口。董国强表示,按照选科情况,物理班开了18个教学班,化学、生物开了15个教学班,而高三理科班才17个班,这也意味着原有教师基本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不过,他也坦言,为了继续增加课程的丰富性及提高学科竞赛的培训质量,未来还需要增加高层次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新高考对学生教师均提出新要求,学校将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计划校内培养及校外引进一批具有特长的优秀教师,并借助高校资源建设高端学科,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新高考’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和人才培养上更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选择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与志向,科学规划人生。”在董国强看来,现行走班制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已形成了新的教学合力。今后,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以丰富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成长所需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