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新高考选科有哪些要素和误区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8-13

新高考选科有哪些要素和误区

  还有不到一个月,暑假过完,迎来开学!

  9月1日入学读高一、高二的学生及家长注意啦!“选科”注定是新高一高二家长绕不开的难解题,新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下称“选科要求指引”)近日出台,大家务必高度重视选科要求的变化,科学合理选科,为3年后的高考志愿填报把握先机。

  志愿无忧针对家长们的选科难题,总结了以往学生选科经验,梳理了高考选科最容易落入的六大误区,引以为戒,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新高考下的选科组合

  新高考改革下,选科模式主要有“3+3”和“3+1+2”两种模式,具体选科组合如下:

新高考选科:要素和误区,你都掌握了吗

  选科最常见的六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哪科分高选哪科

  一些学生在选科时,根据自己初中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断是否适合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视初高中学科知识的区别,比如地理,可能后面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①选科要结合自己的客观情况。选科尤其要避免仅参照成绩选科,需要关注某一学科的成绩还有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才有利于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

  ②考虑高中学校的实力学科。如有的学校在文理分科的时代,基本上重理轻文的,虽然考生兴趣在文,但是学校给不了较好的培养也是不可取的。

  第二大误区:完全基于个人兴趣

  “从爱出发”固然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

  ①借助专业测评工作,做综合评判。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工具来做综合评判。

  ②从后期报志愿选专业方面长远考虑。李某某2020年高考成绩568分,选考科目为化学、生物和地理。他不想学文科,可理工类的其他专业如计算机、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与电子科学类、测控技术与仪器类等都要求必选物理。只剩下化学、生物、环境、材料、农林、医学及不限选考的偏文科专业,对于理想专业他只能望之兴叹。

  第三大误区: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

  有的家长和学生对于以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担心高考报志愿受限,因此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因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

  虽然“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但是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

  ①高中入学就着手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越来越多的专业明确了选科要求,选科前先选专业这可能成为未来的必经之路,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高考选科:要素和误区,你都掌握了吗
新高考选科:要素和误区,你都掌握了吗

  ②学生可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帮助孩子确立目标,科学选科。

  第四大误区:过分钻“赋分”空子

  现阶段,部分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赋分情况会根据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一般很难预测。从前期搜集到的各省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概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科目,这样就导致了在等级赋分制下,大家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避开和尖子生之前的竞争,反而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是有缩小的。因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①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王道。尤其在大多数省市高考满分750分,语数外三科450分,占到了总分的一半之多,关注外界数据之余还是应该在自身分数提升上多下功夫!

  ②考虑学科思维的搭配问题。科学来说,物理化学理科思维明显;历史政治学科思维相似度更高。比如一个学生政治、地理成绩很好,但却不喜欢历史,如果他因此就选了物政地组合,其实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第五大误区:不明所以参考“重要”数据

  往年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但是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高中数据才为上策。

  ①政策差异,情况各异。

  由于政策不同,各选科组合在“3+3”和“3+1+2”模式中优劣可能大不相同。如类似物史政、物政地这种“1理+2文”组合,在“3+1+2”中属于有点无厘头的组合,但在“3+3”中却是出过高分状元的存在。

  ②教育差距,带来的选择差异。

  每省的教育水平不同,选科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根据自主选拔在线统计数据,在北京考生选考化学、地理比重较大,而在天津选考生物、化学人数较多,在山东省选考地理、生物人数较多。

  第六大误区:盲目跟风或三心二意

  有的家长和学生没很多家长和学生没有主见,感觉选什么都行,盲目参考班级其他同学的选科情况。选科应该因人而异,基于学生学科知识的学校情况与偏好等作为客观参考因素,选出适合孩子的学科。

  还有一种情况是选科之后孩子不喜欢或者学习吃力,又纠结于要不要重新换组合,换组合又担心落下的很多课能否补回来,摇摆不定,很可能做很多无用功。

  对于学生和家长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家长和学生应该在决定前统一意见,否则学生在选科之后摇摆不定也会影响学习。

  无论是对新高一还是开学高二的学生,在选择学科之后,尽快接受自己的选择,避免改变学科。遇到困难应该思考如何克服如何解决,而非动摇再选择。

  选科策略总结

  不建议选文理矛盾学科,不因暂时成绩回避难点

  在3+1+2的12种组合中,有极少数学生选择史化生这样的组合。

  对于这种“文理兼顾”的组合,要慎重选择,“不推荐这样思维方式相互矛盾的学科组合,‘3+1+2’的选择方式,实际上也是区分文理的”。这样选很可能没有专业可以报。

  还有不要三心二意选择,确定后尽量不更改学科

  还有学生选科时,根据其他同学或者自己对任课教师的评判进行选择,这种情况也应该尽量避免。

  选科还是要看学科兴趣和客观情况,要最大限度排除人为因素。

  “非志无以成学”,正确选科的方法就是结合当下的高考改革背景,提前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甚至日后职业生涯,基于生涯规划、自身实力及兴趣选择有更大成长空间的科目,最后落实到执行。

  “非学无以广才”,选科可不能解决成绩不理想的问题,要想成绩更优秀,唯有努力。加油吧,少年!

  文|志愿无忧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新高考选科必须考量的五大要素

随着新高考在黑龙江省的落地实施,选科模式替代了原来的文理分科。3+1+2模式是经过前期试验省份实践检验过的、比较成熟的模式,既考虑了高校专业学科基础保证,也一定程度照顾了孩子的兴趣、优势和特长。 3+1+2,其中3指的是语、数、外三门科目,每科满分150...
2023-12-25

新高考选科有8大潜规则

新高考99%的家长在帮助孩子选科时都会感到非常纠结。这是由于许多家长不知道选科背后所涉及的八大潜规则。这些潜规则不仅关乎到孩子的学业,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因此,作为家长,了解这些潜规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则,帮助家长在为...
2023-11-27

新高考选科“3+1+2”详细解读(附:选科对应专业一览表)

新高考下如何选科? 什么是“3+1+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
2023-09-22

关于新高考选科,四个组合蕞佳#初升高#选科

关于新高考选科,四个组合蕞佳#初升高#选科 四个最佳组合介绍:新高考选科。 新高考选科的最佳四个组合。 ·第一个是物化生,除了民族学类、思政类、警校和马克思类专业,其他所有专业都不受限制,尤其是理工农医四大方向。如果你想学习医学,那么物化生是必...
2023-06-30

新高考选科解读——历史+政治+生物

新高考选科解读——历史+政治+生物 作者:小龙说高考GK 随着选科解读的深入,后台很多家长私信我让我出一期“史政生”的解读,看来史政生这个组合的选科人数确实不少...
2023-06-30

新高考选科解读——物理+化学+生物

新高考选科解读——物理+化学+生物 作者:小龙说高考GK 各位家长、各位考生大家好,高考的长河一直在流淌,一直在变化,正如古诗中写的那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如今随着 新高考 的改革开展,让考生难懂家长更是头疼,市面上充斥着各种杂七...
20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