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郑刚:教师要有怎样的情绪素养

发布于:百学网 2020-10-08

郑刚:教师要有怎样的情绪素养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伊拉克代表法迪尔·贾马利率先发难,对我国意识形态的疯狂攻击,号召其他国家联合起来进行抵制,迅速引激起了轩然大波,大会公开发言形式继续急剧恶化。周恩来总理当机立断,抓住时机发表了演说,第一句话就掷地有声地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他用一贯温和而儒雅的表情,直视整个会场,伴随着坚定平和的语调,迅速让会场安静了下来。既巧妙地传达了中国的立场,还给与会者留下了一种自我克制、通情达理的印象,让整个会议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的共识。

  面对不怀好意的发难、攻击,一般人不免会怒火中烧,然后反唇相讥,结果是没有会议只有争议,没有共识只有对抗,事与愿违,授人以柄,即使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

  其实,不仅政治家需要良好的情绪控制力,各种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都需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力。情绪是一个人性格最直观的展现,乐观而积极、平和而稳定的情绪是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之一。梳理每年的教育新闻,总有教师与学生或家长产生冲突的新闻,甚至还有学生杀老师或者老师打死学生极端案例。师生冲突、家校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冲突双方或一方的情绪失去控制,丧失理智,为逞一时之快,从而做出追悔莫及的事。

  老师要有能力去掌控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掌控。我总是推荐朋友阅读《非暴力沟通》,里面有很多沟通的技巧,其中核心理念是相信“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我们所有人有共同的、基本的需要,人的行为是满足一种或多种需要的策略。非暴力沟通提供具体的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这启示我们,作为老师,我们要对“人性本善”有坚定信心(这也应该成为老师的信仰),任何跟学生或家长的沟通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宣泄情绪,制造对立,扩大问题,激化矛盾。在沟通技能方面,非暴力沟通强调的倾听、区分观察到的事实和自己产生的评论、区分自己的感受和原初的想法、提出请求而不是要求,通过共情传达同理心,而不通过羞辱、恫吓、逼迫等方式让对方感到恐惧、内疚、惭愧、无助——这些都值得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并实践。

  说实在的,每个老师都是肉身凡胎,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杂七杂八的烦心事,也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但身为老师,面对学生,就应该展现出职业素养,不仅仅有学科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有情绪素养,而后者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都希望在乘坐高铁时遇到态度和蔼面带微笑的乘务员一样,学生和家长也希望需要面带微笑,话语积极的老师。我们不希望遇到易怒暴躁的乘务员,学生和家长也不喜欢爱发火的老师。就像列车的工作要求乘务员态度亲切和蔼一样,老师要明白教育工作也要求老师情绪温暖而明媚。我也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发现优秀老师的成长之路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面带微笑、情绪积极。

  情绪由性格决定,直接反映着一个人的心态。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我们要“常想一二”;当我们在抱怨没有好的鞋子穿时,要想着还有人没有脚,还有的人连腿也没有。或许有那么个别的学生或家长会故意跟老师对抗,给老师找茬,但相信大部分还是能和老师做到互相尊重的,况且总会有一些孩子或家长对老师认可、感恩的。当我在工作六年之后,不断积攒的负面情绪让我总是唉声叹气,甚至经常失眠,这时我在盥洗镜上贴上我用毛笔写的“心怀感恩,保持微笑”8个大字,雨天不会因为自己的伤感而放晴,但良好的情绪则能欣赏到雨天别样的美,我每天早晚都要对着这面镜子自己微笑,心情果然好了很多。我还把这8个字讲给我的学生,让他们监督我、提醒我要“保持微笑”。这样坚持了三年之后,笑容多了,心态积极了,性格也有原先的悲观主义者,变成鲁迅所言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无可为作可为,向前的走去”(《《两地书.五》》)。有学生在随笔中写到,我这8个字也让她走出了高中以来笼罩着她忧郁的阴霾。通过自身的努力,多做一点事,让现状改观,也许效果并不明显,但至少没有滑向更糟的境地。

  作为班主任,我也处理过很多棘手的事情,非常严厉地批评过一些学生,也接待过一些“蛮不讲理”的家长,但在处理问题之前我都会告诫自己:这是我的工作,而不是我的全部;我的言行要符合教师的身份;能达成共识、解决问题zui.好,解决不了也不能让事态恶化!在处理问题时,都会跟学生或家长声明:我们的出发点和方向都是一致的,是为学生好,是为解决问题;我可能能力有限,但我愿意尽我所能。这样他们的消弭抵触抗拒心理,从而形成前提共识。

  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更不是,认识到这一点,不要以“救世主”自居,也能让情绪稳定很多。要知道很多学生问题的产生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教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异常困难,甚至没有可能。作为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底线是不违反法律法规,比如体罚。一旦违反,家长会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这时老师会非常被动;这时,也不能任由情绪宣泄,失去理智,造成更大的错误。曾经有老师打了一个女生一巴掌,家长到办公室闹事,四五个家长围着这个老师七嘴八舌,这个老师很快被激怒了,与家长对抗起来。原来,这个女生在课间打了同班另一女生几耳光,挨打的女生报告了班主任,班主任就严厉批评了这个女生。谁知,这个女生在晚自习,趁着挨打的女生上厕所,纠集三个女生把她堵在厕所,质问她为什么报告老师,并且又打了她。当挨打的女生再次哭着报告老师时,这个老师非常愤怒,便打了这个女生。于是便有了刚才的那一幕,老师将学生的错误变成了自己的错误,蛮不讲理的家长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错误,只抓住老师的错误不放。我看情势恶化,便大声说,“你们想干什么?这是学校办公室,如果你们再这样闹下去,我立即报警!”他们被突然的怒喝镇住了,接着我说,“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你们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满意,可以坐下来谈。如果觉得跟老师谈没有用,还可以找年级主任,找校长;老师的错误他们是会处理的,这样闹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家长听了这番话,冷静了一些。然后这个老师将此事上报学校,由学校解决了此事。

  越是面对棘手的事,老师越要提醒自己冷静,然后按照相关规定及时上报;当错误已经发生时,要及时止损,勇敢面对,及时寻求帮助。

  情绪资源就很像一杯水,用一点就少一点,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枯竭,心灵也会因而干渴而忧郁焦躁。平时可以培养一些有益的业余爱好来让自己心灵充盈愉悦,暂时放空自我,从工作状态中走出来。根据我的经验,体育运动、文化艺术、阅读写作、外出旅游、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等等都是很好的途径。当然,最根本的还是提升专业素养,多看看心理学的著作,多看名师案例,多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多提高交流沟通的技能。要充实和熟悉自己的教育技能库,技能多了、熟悉了才能游刃有余,也才能有更高的站位,从而看得远,想得清楚,才会做得正确。

  教师要训练对情绪的敏感度,通过对学生性格、经历的了解,加上学生表露的情绪,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情绪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愤怒、暴躁的情绪背后,是个人的无能;焦虑、烦躁的背后,是个人的无助;亲切、和蔼的情绪背后,是个人的强大。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负面情绪最能暴露一个人的弱点。强大的自我一定需要有强大情绪素养的支撑。一旦拥有了强大的情绪素养,将“我”与“情绪”分开,掌握了主动权,情绪就能为工作服务,为自我服务,也就进入了道家所讲的“无我”的境界。

  还是回到周总理,他跟陈毅私交很好,但也曾因为陈外交工作的事故,声色俱厉批评陈毅,过后,身边的秘书及其他工作人员不免进言:“总理,您是不是批老总批得太重了?”周恩来目光严肃地望了他们在场人一圈,说:“他们都是各路诸侯,在这里我不严厉批评他,回去他的诸侯国谁还敢批评他?”

  情绪服务于工作,生气不针对个人,而针对工作,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做一个专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无论是金刚怒目还是菩萨,无论是和蔼可亲还是不露声色,都应服务于教育的目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