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一中学32学生被殴打辱骂,老师刚开学就被停职
最近,人民日报的头条号发声了,标题是《徐州一中学32学生被殴打辱骂,老师刚开学就被停职》。咱们细看其中描述的事件经过,看截图:
这件事发生的节点有些敏感。说实话,不管每年的教师节会对教育的发展影响几何,但一进入九月,所有的教育者都会关注这个日子的到来。就在这个阶段,也是教育者的荣誉和赞美云集的时刻,而这恶性事件就发生在教师节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刻,真的值得我们每位教育者深思。而就事件的描述,我们真的从中看不出这位教师有什么值得爱戴与歌颂的地方,难道还可以继续以严格管理、对孩子负责为借口进行各种掩饰和辩解么?
现在网上依然流传着一篇“不打不骂培养不出优秀孩子”的文章,还有很多人转载,实在令人惊诧。打骂?谁给家长或是教师的权力呢?我严重怀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小时候被父母打坏了,才说出这种不惜伤害孩子而达到某种目的的丧心病狂的话来。
据说这是某知名大学教授的一篇演讲稿,而且受到一些人的追捧,对部分教育者更是毒害不浅。这演讲漏洞百出,把打骂孩子说成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称其为“歪理邪说”也不为过,但这竟然能成为不少人对孩子挖苦、侮辱甚至体罚的依据。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如果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情况发生,教师会受到从警告批评到取消教师资格等一系列的处理。而前文提到的演讲,就真真正正成为了一碗毒鸡汤。
说到学校的工作实际,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现象依然大面积存在,不止如我们想象的发生在边远的学校。而令人非常不安的是,很多教育者却习以为常,把体罚学生当成了家常便饭。
曾经有一位到山区支教的同事说,她去支教的学校里,因为她不体罚,倒被看成了另类。孩子一道题不会做,老师不是去耐心讲解,而是运用好了一个字——打。孩子不会做题不是教会的,而是打会的!
为什么这种体罚现象能够大面积存在?一是固有传统,老一辈教师对学生体罚的现象很普遍,现代的教师还没有从传统教育方法中走出来,依然沿用自己上学时教师的教育和管理方法。二是教育执法力度不够,连雷声都不大,就别说雨点大小了。三是侥幸心理的存在,身边的同事都在打学生,我打打又能怎么样呢?
我想告诉每位同行的是,只要你一动手就错了,如果被认真追究起来,套用一句俗话是,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教师,家长也要规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行为。
在咱们民间有句歇后语是“下雨天打孩子,不打白不打”,仿佛父母体罚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作为家长我们必须扭转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孩子是我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打也好骂也罢,都是自己的权力。作为独立的人,孩子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是孩子的父母,只要动手就肯定违法,如果造成严重后果了那就是犯罪。不过家暴的案件一般是自诉,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民不举官不究”,父母打孩子也是这种情况。
而教师和孩子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跟“家暴”没半点瓜葛,只要一对孩子动手或者是使用极端的语言侮辱肯定是错的,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教师更不能天真地以为如家长所说,孩子交给您了,该打打,该骂骂。我们应该清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所以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其出发点不仅是保护孩子,也是在保护教师。
当然,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美的,但惩戒不是惩罚,不能把惩戒和体罚、侮辱混为一谈。
那什么是惩戒呢?跟惩罚有什么区别呢?不少教师和家长分不清这二者的区别,甚至混为一谈。
惩戒是小小地罚一下,一般是语言上的提示,目的是提醒和催促,对孩子能起到提示的作用。而惩罚则是肢体动作,除了语言上的欺凌,还有具体“打”的动作,虽然带有警示的目的,但往往会发展成为泄愤的行为,给孩子身心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往往与家长期待的教育效果相反。而人民日报曝光的这起事件,是很明显的体罚事件,所以教师受到处理是有理可依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惩戒必须有,但要讲究方式。
一次我做家庭教育讲座的时候,说为了让孩子懂得付出与获得的快乐,提议家长们可以让孩子以做家务获得报酬的形式去体验。说到这里,我身边的主持人说自己小时候就体验过,不过家长对他工作完成的质量检测还是很严格的,比如碗洗不干净是不付报酬的,要重洗直到家长认可才行。这种做法就是惩戒,目的是提醒孩子注意到以后要认真清洗餐具,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如果父母因为孩子没有把碗洗干净,再加上当时他们心情不好就打了孩子一顿,那就是惩罚了。
教师、家长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惩戒方式,因材施教,而不是千篇一律。
前几天一位妈妈和我聊天的时候说起自己家孩子的拖延症,举了一个例子,就很有借鉴意义。她说一次到了吃饭时间,一家人除了小儿子外都集中到餐桌边吃饭。她催了几次孩子都醉心于玩具,嘴里答应但根本不动地方。最后一家人都失去了耐心开始吃饭,直到碗筷都收拾好了孩子才想起来吃饭。可饭已经没有了,于是孩子只能自己悻悻地去吃零食了。而从那以后,孩子就再没有出现催了还不过来吃饭的情形。孩子自己承担了犯错的后果,这种惩戒就很有效。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该对惩戒和惩罚的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而我文章开头列举的徐州老师的这个例子,已经出现体罚了,肯定不是惩戒,是惩罚,因此就要被严肃处理。
从今年疫情以来,有关教师体罚的报道就没有消停过。先是3月份陕西一位中学教师骂学生“到学校是给父亲上坟”后,山西7月份又有一位小学教师因为学生毕业没给她买花束而发飙辱骂学生,接着7月份又有陕西中学教师打学生23个耳光的视频曝光。在这些体罚事件中,教师都受到了应有的处分。在因为毕业学生没给教师买花的事件中,学校的领导班子被集体免职,教育局长、主管局长和主管区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但这些处理都是有依有据,并没有加重处罚的痕迹。而对这位教师的处理更为严厉,工资降到最低档,调离教育系统,以及师德及年终考核不合格等。
这些体罚事件可能是孤立的,但给整个教育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错误如此低级,而且屡教不改,真的是令人难以理解。行为源于思想的指导,身为人师,我们必须彻底扭转类似于“不打不骂就培养不出优秀学生”的偏激思想,不以对学生负责为借口向学生施加不负责任的教育,必须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育过程合法合规。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我们都有义务为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负责,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学生典范,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时代新人!
尊敬的师者,亲爱的同行,无论你有多少足够充分的理由,都请放下你那已经抬起的手,记住,这是善意的提醒,更是忠告!
邻家五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