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衡量一个区域教育水准的高低,要看最低的那块短板

发布于:百学网 2020-05-24

衡量一个区域教育水准的高低,要看最低的那块短板

  衡量一个区域教育水准的高低,要看最低的那块短板

  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总理政府报告在谈到2020年教育工作时,这样强调:“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表明“公平”与“质量”是今后教育工作的两大主题。政府报告还特别要求“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表明今后教育工作要向农村倾斜,农村是教育相对薄弱的区域。几乎同时北京市释放出重要信息,今后不再审批建设“豪华中小学”。总理政府报告说教育文字不多,却非常明白地表明了国家的态度:“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这些都是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表明人心所向。

  前几天,我参加了苏州教育质量监测的一次新闻发布会,苏州公布了《2019年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这个报告与一般的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不同,它不是直接反应监测学业结果,而是研究学业与心理、家庭、电子设备等关系,公布的结果,看上去有点“小题大做”。比如,研究报告公布初中生吃早餐的状况:约三成初中学生不能做到每天都吃早餐,据跟踪数据显示,2018了也是如此。而且初一、初二、初三,随着年级的递升,每天吃早餐的人数的比例是降低。让我不能信服的是,“每天吃家人做的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的结论,在家吃早餐与不在家吃早餐,对学业还有这么大的影响?

  可是,新闻发布会上,监测中心却说有根有据,还具体公布了分数,说: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为508分,而从不或极少吃早餐的学生学业成绩为441分,两者相差67分。还有惊人的结论:“家人每天在家做给我吃”的学生学业成绩zui.好,均分为513分”“亲子关系好的学生,学业成绩更好”。

  虽然,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上转发了这一监测报告,可我仍以调侃的口吻留言:“这个观点,其实我不敢苟同。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有出息的孩子不需要家长时时像保姆一样呵护的。这个时代怎么啦?”我与检测中心的专家“唇枪舌战”。

  监测报告,就吃早餐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加强亲子沟通,全方位关爱并陪伴孩子成长亲子关系作为家庭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积极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话说得对,说得好。可我们周边的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都溺爱的程度无以复加,还会让孩子不吃早餐?还不亲手做早餐?

  蓦然醒悟,监测中心是全覆盖监测,全样本分析,大数据研究。苏州的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相对应流动人口,特别是民工子女教育,已经是苏州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办学校也在大量地接纳外来流动人口,包括外来民工子女入学,加上专门开设的外来流动人口学校,学生总数已经是一个庞大数字。会不会是这类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顾不上他们的早餐而不吃早餐?我马上问专家,专家不置可否,只是强调公布的是面向社会的《报告》,心知肚明,无须再问。

  联系今年全国人大政府报告,联想到北京禁止再建“豪华中小学”,我感觉到苏州教育监测中心做的工作做得太好了,给我们提个醒,不吃早餐是表象,背后有深层次问题。教育的公平除了办学的物质条件差不多,更要追求教育质量的差不多,这才符合国家的要求。

  对整个国家来说,当下要对农村教育倾斜。对一个区域来说,即要加强薄弱学校的投入与建设,包括硬件与软件。还不能只做表面的文章,关键要提高质量,薄弱学校的学生往往是弱势群体,提高质量,更要提高他们的教育质量。早餐之事虽小,其实不小。我理解了今年总理政府报告,为何专门说要加强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其中就包含着让孩子们在学校都能吃上由老师陪伴的早餐。

  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其指标要把窗口学校压低,把薄弱学校抬高。经过多年建设,任何类型的城市和区域都有最一流的学校,再穷不能穷一流学校。但是薄弱学校问题普遍比较突出,国家已经下决心了。地方已经别无选择,衡量一个城市与区域的教育水准,不再看那块zui高的板,而是要看最低的那块板,比如江南这样地方,就要看流动人口子女,包括外来农工子女教育的水准,他们的教育水准高,才是当地的教育整体水准高。只要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真正实现“公平教育”发展的目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