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由高考作文题想到法国的哲学教育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7-11

由高考作文题想到法国的哲学教育

  来源:刘老师政治学园

  昨天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材料内容是: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年浙江高考作文材料内容是: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哲学韵味似乎都是有增无减,以文学语言为形式,表达哲学思维,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趋向。但是当很多中学生并不喜欢独立思考,仅仅只是简单记忆理解教科书知识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们的作文能够做多大的程度上有更深入的思维呢?

  我们常教学生或孩子思考,又害怕他们因为懂得思考而不服从管教,因而扼杀了思考。我们会用“不要想太多”,来规训他们生命的奔放,因此教他们思考是危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哲学似乎是危险的。因为它要求思考,思考那不被思考的事情!因为学会了思考,他们会顶嘴、反驳、要求合理。

  如果我们的教育观念转变一下,如果透过思考寻找理由彼此说服与沟通,不因为学生或孩子顶嘴而认定他们不受教,他们便可能在思考过程中学习如何倾听与沟通。而老师或家长只要放下身段,不以权威自居,将会成为他们末来zui.好的对话者与忘年之交。大人也可以从他们的真挚,反省我们太过人性的世俗,学习到我们可能早已遗忘的纯真。因此,重点不是“不要想太多”,而是“怎么想”。

  每年六月,法国都会有五、六十万高中生参加长达四小时的高中哲学会考笔试(相当于中国高考)。

  法国高中有个耳熟能详的谣传:在上了一学期的哲学课之后,哲学老师教导如何找出问题意识,针对一般看法提出反思,形成定义后,进行正反论证、旁征博引等等。期末考到了,老师出了一个题目:何谓风险?并规定作答方式、答题时间、评分标准。

  结果有个学生以很快的速度交卷,并得到了zui高分。

  他在一本几页的答题本的最后一页,只写着一句话:

  “这就是风险。”

  这个故事后来也发展出其他版本:“何谓勇气?”“何谓胆量?”

  这个故事后来还被拍成电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创意,对思考后所付诸的行动,还要勇于承担行动的风险。当然,只有第一个人是勇气,其他就是毫无创意的重复和模仿。

  如果你真的相信“何谓风险?”是法国高中哲学会考题目,可能就小看了这个背后的规划,因为小学一般作文的考题,也可以出这样的题目。先看一下2015年法国“人文”、“科学”、“经济社会”与“科技”四组的考题,每组都有两题论文写作加上一篇文本分析。分别如下:

  人文组论文写作:第一题:尊重所有活着的存在,是一种道德义务吗?第二题:我是我的过去所造成的吗?文本分析: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节选,1840年。

  科学组论文写作:第一题:艺术作品一定要有意义吗?第二题:政治可以回避人们对真实的要求吗?文本分析:西塞罗《论占卜》节选,公元前一世纪。

  经济社会组论文写作:第一题:个体的意识只是所处社会的反映?第二题:艺术家的创作是可被理解的?文本分析∶史宾诺莎《神学政治论》节录,1670年。

  科技组论文写作:第一题:文化造就了人类?第二题:人若不自由也可能幸福吗?文本分析:休谟《人类理解论》节录,1748年。

  光看题目的深度或难度与多样性,以及人文组、科学组、经济社会组、科技组等各个不同组别都要学哲学,便让人好奇这些题目基于什么样的“课纲”,或是根据什么课程内容的编排,以及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可以使学生知道如何作答?

  法国高中哲学教育的重点可分为“观念”与“作者”两部分。

  在观念方面,“普通会考类别”主要分为五大范畴:主体(自我认识);文化;理性与真实;政治;道德。

  透过这些基本概念,再扩大延伸出如平等、威觉、欲望、语言、宗教、表现、国家或义务等观念的思考,再根据不同学科斟酌比重。

  除了观念,学生也须研读作家或哲学家的作品,毕竟阅读这些作品对于了解哲学十分重要。

  课程提供了会考范围的哲学家清单,里面共有57位作者,从时期来分,可分为:“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从柏拉图到奥坎,共15位作者);“现代”(从马基维利到康德,共18位作者)和“当代”(从黑格尔到傅柯,共24位作者)等三个时期。

  除了古代到中世纪很难用现代国家的概念来区分,现代、当代两个时期的42位作者中,19位是法国人、10位是英国人(或英文著作)、9位德国人,以及4位欧洲其他国家的作者。法国高中哲学教育不从哲学史教起,而是注重问题意识的发现、对定义深入探讨,并强调正反论理的过程。哲学于是成为跨越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培养公民思考能力的教育。

  当然中法两国国情与教育传统有区别,不过法国哲学教育的方式却值得我们在中学哲学教学中学习与借鉴,从而培育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体验和思维、思想。(2019-06-19)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