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7-25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今天2017年7月25日是陶行先生仙逝71周年,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有不解之缘。南京晓庄更是陶行知先生的倾注一生的地方,今天我们以这篇文章纪念陶行知先生逝世71周年,同时怀念这位文学巨匠。回望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的缘分,陶行知先生在南京的足迹。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方山神韵 陶师遗风

  一部永不完稿的诗集

  纵观中国的教育界,成立于1927年的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迄今为止仍然是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先生》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1946年7月25号,陶行知先生突发脑溢血在上海去世,到如今,先生已经离开我们71个年头。又到了7月25号,在今天,在知与行之间,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回望他那守望大江大河的一生。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1946年逝。他先后在南京汇文书院,金陵大学,美国伊里诺易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陶行知1917年回国,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和国立东南大学任教。1927年,陶行知朝晓庄这个不起眼的村落投来了深远的目光,继而创办了晓庄乡村师范学校。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在晓庄,陶行知带领学生们自己耕作,自己劳动,自己修建校舍。他还编了一句歌谣:“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还邀请自己的朋友来晓庄授课,这其中就包括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教育家赵叔愚,陈鹤琴等。渐渐地,“晓庄”这个极不起眼的大学堂,由一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众,并有汹涌之势。

  梁启超先生在《饮冰室全集》中曾说,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回想陶校长救国办学中的诸多艰辛,这句话用在陶校长身上真是再贴切不过。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积劳成疾,突发脑溢血去世,时年55岁。春风走过,大地知道。身于乱世,却不求苟全性命,也不求闻达,唯理想至死不灭,陶行知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就像他曾说过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央视十套曾推出一档人物纪录片《先生》,片中选取了十位民国时期的教育大家。在一排诸如北大校长蔡元培、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文学大家陈寅恪的名单中,赫然出现了一个我们晓庄学子无比熟悉的名字,没错,是先生的名字——陶行知。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先生,是一个称谓,也是一种修为,独留一卷隽永,供世人敬仰。千年前范仲淹先生曾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2007年美国知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育学教授戴维汉森在其著书中,将陶行知列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思想家。这也是中国的教育家wei/yi一次与美国的杜威,意大利的蒙台梭利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并列。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陶行知最后与父母亲,第一任妻子以及妹妹五人合葬于南京晓庄。晓庄,是他倾注一生心血的地方。陶行知去世后,毛泽东亲自题写悼词“痛悼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宋庆龄女士也为其题词“万世师表”。
 

   南京晓庄实验乡村师范-纪念陶行知先生与南京晓庄之缘

  “万世师表”,这四个字并不是简单拼凑在一起的分量,在这四个字的背后,有着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温润过中华。这四个字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告诉所有人,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个大写的模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