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杭州的研究生怎么样?就业率咋样?杭州研二学生居然是《战狼2》的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8-01

杭州的研究生怎么样?就业率咋样?杭州研二学生居然是《战狼2》的

  要说杭州的研究生怎么样?就业率咋样?最近刚刚上映的《战狼2》的幕后工作人员就有一位杭州研究生的身影,厉不厉害。他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主要担任什么职务呢?他叫张一鸣是《战狼2》的分镜师之一,影片中有几场重头戏的分镜头画面就是出自他之手。

  

杭州的研究生怎么样?就业率咋样?杭州研二学生居然是《战狼2》的分镜师

 

  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分镜师?其实,这个职业早已是好莱坞工业体系里的标配,主要负责的是将画面基本构图和运镜时间等,详细地准备好,电影开拍时,导演几乎能按照每个画面进行调度、拍摄。通俗地说,张一鸣做的事,就是根据剧本,用素描或者速写的方式把画面画出来。记者翻了翻张一鸣为《战狼2》画的分镜头稿本,天呐,这就是一部漫画版《战狼2》。

  第一次与吴京通电话

  互称“老师”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研二生,张一鸣是怎么和一部两亿元制作的大片挂上钩的?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他的工作室一探究竟。记者面前的张一鸣,阳光,健谈。他说,一切要从一支广告说起。

  2016年5月,侯爵导演为了拍一支广告,找到张一鸣来制作分镜头,而广告的男主角就是吴京。看完张一鸣画的分镜头手稿后,吴京觉得,这位分镜师的港漫风格非常适合《战狼2》。

  当时,张一鸣刚刚忙完美院毕业展,收到侯导发来的微信:京哥要你电话。10分钟后,一个北京号码就打了进来,电话那头,吴京开口就是一声“张老师好!”。

  张一鸣当场就愣住了,下意识地回了一句“吴老师好”。

  事后,两人碰面说起这第一次接触——原来在吴京的想象里,这位分镜师应该是一名“老司机”,因为从分镜画面来看,层次明确、造型准确、镜头感强,这种水准,没有个二三十年从业经验,是拿不下来的。

  而张一鸣反应过来后,是颇有些诚惶诚恐的,毕竟是“看着吴京电影长大的”。

  急性子的吴京也相当利索爽快,不说废话,直奔主题,简单明了地介绍了《战狼2》的剧情,又诚恳地发出邀请。

  身为山东人的张一鸣,也有一样的爽直性格,“京哥的那个电话让人无法拒绝,我当天就买了机票,第二天就飞到了北京。”

  而挂完电话,两人就互相加了微信,这时吴京才知道,这位“张老师”还是一个90后。

  坦克漂移那场戏

  分镜头画了一版又一版

  张一鸣到北京的第一天,就正式加入了《战狼2》的剧组。

  “当时,剧组的会议室里,大家都在讨论电影,我缩在角落里。没一会儿,吴京推门进来。”

  吴京只花了5分钟,给张一鸣讲了一遍《战狼2》的布景、道具、人设,然后交给他一个任务:和动作导演萨姆做一个思维碰撞。

  萨姆是《美国队长》的动作指导,张一鸣又擅长港漫的画风,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试画了几个分镜头后,吴京递过来厚厚的一沓剧本,就这样,26岁的张一鸣,正式入组了。

  在剧组的这两个月里,跟张一鸣交流最多的,就是萨姆了。作为动作导演,他在拍每一场重要的动作戏之前,都要先跟张一鸣沟通细节。

   杭州的研究生怎么样?就业率咋样?杭州研二学生居然是《战狼2》的分镜师

  在拍摄电影里那段坦克版的速度与激情时,张一鸣就坐在萨姆的旁边,画稿改了一遍又一遍,镜头拍了一遍又一遍,这才有了大银幕上血脉偾张的坦克漂移。

  “当然,其中有些镜头是从道具坦克的片段里剪出来的,但最后真的上了6辆真坦克,都是会动的,有油门有刹车有离合,可惜我开不了。”张一鸣对于不能亲身尝试驾驶坦克,有点遗憾。

  其中,华资医院那场戏,也是张一鸣非常喜欢的,“那个就不是道具模型了,是真撞真炸,只拍一遍不NG。把楼都炸了,还怎么去补拍?”而为了做到一遍过,张一鸣在分镜制作上下足了功夫,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参与了多部电影

  一堂课为他开启一扇大门

  张一鸣师从中国美术学院刘智海教授,研究方向是电影摄制理论创作与研究。而他在分镜师这一行里,已经算是颇有经验了。仅今年7月,就有他参与的两部影片上映,除了《战狼2》,还有《京城81号Ⅱ》。

  “其实,还有几部片子正在申请龙标(上映许可证)。”张一鸣有一些小小的自得。

  而在多年前,这个大男孩曾经深陷自我怀疑之中。

  张一鸣6岁起就在少年宫学画,初中进入绘画班正式学习素描。把他领入漫画大门的是马荣成的《风云》,随后又接触到《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浪客剑心》、《七龙珠》这些热血漫画,这也奠定了他的绘画风格:人物造型写实严谨、善于利用光影造型。

  那时候的他,已经画了一部《古龙群侠传》投给烟台日报,收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让他自信心满满。

  “后来我考进了中国美术学院,这里是我的幸运之地。”张一鸣说。

  读大二时,张一鸣上了视听语言这门课,“从此开启了我的分镜大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萌生出一种特有的仪式感,这一年,他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张一鸣开始疯狂地练习画分镜,在这块1:2.35的画幅框里,他从感性中找到了理性。“我从不希望为了分镜头而去画分镜头,我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