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二中学的办学有何特点?在新高考中战绩如何?厚积薄发成为
进入暑期,杭州市第二中学依旧是不休息,频频传出好消息,在国际奥赛上崭露头角,截至目前杭二中已经获得了11块金牌,跃入了中国顶尖高中。在2017年的高考中,清华北大录取51人,有60%以上的学生进入了中国一流的学府。杭州市第二中学如此优异的表现,吸引了各位学生家长的眼光,百学教育小编也想一探究竟。那么,杭州市第二中学的办学有何特点?
变挑战为机遇让教育实现满堂彩
这段时间,是叶翠微执掌杭二中17年来最开心的日子。当年他接手时,二中已然是一棵大树,细心耕耘17载后,这棵大树又长到了一个新高度。对于近些年二中办学的“井喷”,《人民教育》主编称之为“二中现象”。
然而,在叶翠微看来,这不仅是二中现象,也是杭州现象、浙江现象,更是中国基础教育在冲向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二中不仅要完成自己的育人目标,同时也要完成对教育的引领,这也是一所历史名校的使命所在。”
我们试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二中办学的DNA,提炼出一些做法和经验,为更多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向比方法重要,给学生一个成长GPS
曾几何时,高中学科竞赛因与高考加分关联度减弱,不少学校减少了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然而杭二中始终在竞赛上投入了很大热情,如2017这届的500多名学生中,有200多人玩过竞赛。这些竞赛经历,恰好也在新高考背景下,成为学生在报考名校“三位一体”、自主招生时的“敲门砖”。
“二中不唯竞赛而竞赛,而是以求是精神为引领。这帮学生在某个学科上已经具备了很高水平,单纯课内知识已经‘吃不饱’,需要通过竞赛磨炼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从而为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叶翠微说,二中一直有个理念:让能飞的飞起来,会飞的飞得更高。
近些年,二中的办学模式正在慢慢走向“大学先驱化”。在高中三年里,这里的学生不再只为高考一条独木桥而奋斗,而是更多地参与国际竞赛、国际志愿者组织活动,参加国际层面的文艺交流演出、研讨会等,各得其所、百花齐放。叶翠微打了个比方,二中玩的不再是传统的“竞技体育”,而是“全民体育”。
“不再满足于课堂,而是在功利的升学和理想的个性化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树立好方向后,就像在学生身上设置了GPS,然后沉浸其中。这才是真正实现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叶翠微说。
试错比怕错重要,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
“我们觉得,基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要给学生营造宽松、宽容、宽厚的学习氛围。”叶翠微说,当别人可能因追求高正确率而放不开手脚时,二中却鼓励学生尝试,允许学生犯错,从而实现从开始的试初、试错阶段,走向试成、试优的过程,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性。
每年新生进校,每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确立一个努力目标。比如,你心怀社会,学校鼓励你参与社会调研;你喜欢参与国际竞争,学校鼓励你参加DI创新思维大赛等各类国际大赛;你痴迷于某个学科,学科竞赛就是个好选择。“这些选项对于很多新生来说都是第一次,但重点是你对这个选项感兴趣,愿意尝试。毕竟你迈出了初试的第一步,才有无限可能。”
说到允许学生试错,不得不提二中竞赛团队的特有文化:群狼战术——在第一阶段以老师讲为主,到了第二阶段,则是沙龙式、分享式的教学。“比如一块内容15个知识点,我就让学生自主申领,准备两个月,最后上台展示成果。”化学金牌教练、副校长陈钧说,一开始讲的时候,学生会出错,没关系,改正后重来一遍。通过这样的一次次磨砺,学生把知识点讲清楚了,说明对知识点掌握到位了。“有时候我故意装拙,让学生们来教我,让学生体验超越老师的快感,从而激励他们走得更远。”陈钧说。
思想比理念重要,给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一直以来我们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假设、创新科研,能形成自己独到的价值判断、学理认识和学术见解。”杭二中党委副书记王华琪说。
在二中,有一份60本书的“二中必读书目”清单,涉及文学(包含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神话等)、艺术、哲学、经济、历史、科普等多个领域,甚至还包括英文原版图书10本。在老师们看来,读书要有层次,要从文艺的阅读、经典的阅读、哲学的阅读、思想的阅读到zui高层次的超越阅读。只有读得越多,获得的思想自由、精神解放才越大。
而大量阅读确实也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受益良多。今年学校有个“史上最牛班级”613班,不仅上述获奥赛金牌的4位学生均出自该班,全班47人中有20人进入北大、清华。班主任钟小平说:“我们班上这几个拿金牌的同学,经常博览群书,阅读能力都很强,语文成绩没掉下来过。到了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要学的书,他们都自己一点点啃下来。阅读能力很重要,而这一点正是语文能力的关键。”
解放思想不仅通过阅读,学校还为学生搭建了各类平台。比如2016年,哈佛大学中美领袖峰会落户二中,二中学生可以在学校里享受哈佛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感受前沿国际教育理念,在和国际师生的交流碰撞中培养更开阔的视野。
德行比学识重要,给学生专属的二中DNA
“健康≥德行≥成绩”——这是杭二中育人的铁规,甚至已经成为学校办学基因的一部分。
“在二中,抛开健康不谈,德行在某种程度上比成绩更重要。”叶翠微说,二中拒绝“刷分机器”,而是引导学生在青春时代就对社会有悲悯之心、仁爱之举,涌动心怀国家的血液。
随着新高考和新课程的改革逐渐深入,杭二中的学生开始真正享受多元选择和课程松绑的福利,他们有了更多机会和更高的平台去实践心中的各种奇思妙想,以及所关注到的各类社会问题。比如,走出校门为留守儿童众筹、和盲童一起办音乐会、关注流浪者生存状况、倡导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在对社会问题的调研中,在跟弱势群体的相处中,他们更好地看懂自己所处的世界,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
“学校教育,学生学习,不要唯分数而分数,唯文凭而文凭。分数只能说明你的学习能力有一定优势。人的发展、成功、幸福,取决于人性的滋养。而这恰恰是需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一以贯之,才能走向成功。”叶翠微说。
事实上,学生们热衷公益、醉心于社会实践的举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一流高校的认可。一位学生坦言,他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时,填写资料一栏里就涉及申请人是否参加过公益行动。叶翠微说:“这是个积极的信号,说明我们的教育正在避免滋生利己主义,也希望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中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