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为什么要尊重和信任孩子?怎样在行动中做到对孩子的尊重?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8-22

为什么要尊重和信任孩子?怎样在行动中做到对孩子的尊重?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国家在对于孩子的自由自主空间上有很大的限制,喜欢帮孩子安排好孩子的事情,因此很多孩子都少了自由和被尊重的权利,为什么要尊重和信任孩子,应该要怎么才能从实际生活中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尊重和信任孩子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愈大,便愈难与他们沟通,甚至不知应该怎样去交谈。其实孩子是成长的个体,其心理特点具有发展性、多变性、可塑性。当孩子逐渐长大,知识面、接触面增大,他开始学会自己观察、思考,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有时觉得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跟父母说。许多父母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其实他们又何尝理解孩子!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相互间的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

  说到亲子沟通的态度,就又要老生常谈“尊重与信任”、“民主与平等”和“理解与关心”了,许多家长都明白为什么要尊重和信任孩子,但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事情,就常常做出相反的行为。来我这里咨询的家长中就有对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上什么兴趣班、读什么书等,都严格地控制。究其实质,是他们头脑中除了“要尊重和信任孩子”的信念外,还存在“我一定要控制孩子”的信念。这样的信念,使得他们要求孩子必须服从,在与孩子冲突中会坚信自己是对的,一定要赢得“战争”。这样,也就与尊重和信任孩子的信念背道而驰了。

  其实,尊重孩子就是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信任孩子就是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和空间。理解和关心,也意味着要包容孩子的错误,允许孩子犯错。例如,在时间管理上,让孩子慢慢学着自己规划自己的时间,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时间的主人。

  我一男性朋友就让他上三年级的女儿自己规划周末的时间,当然,这个孩子第一次尝试规划自己时间得到的结果是令人不满意的。原因有两点:

  1. 她只是口头列出自己的计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没有认真画表格写在纸上,大家应该也想到了,中午之后,她自己都忘记自己下午的时间是计划做什么事情了;

  2. 没有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做该做的事情,拖沓的老毛病又范了。

  说到这,有些父母就要放弃了,认为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规划时间的能力,但位爸爸没有放弃。没关系啊,总比以前每个周末妈妈、爸爸、外婆轮番上阵跟在她屁股后面不停催促她快快写作业要来得好吧。找到不足之处,我们来改进就好了。用尺子和铅笔认认真真地把时间细化到分钟,这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就必须做什么,否则就会影响到下一个时间段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一直拖延时间,最后牺牲掉的只有本该属于她的玩乐时间。意识到了这一点,孩子就有了紧迫感,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当然经过几次实践孩子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这个时间表,最后很精准地规划好了每个时间段可以做到并且完成得很好的事情。

  积极的倾听与同感的表达:

  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积极的倾听与同感的表达,积极倾听不仅仅是倾听,是指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让他们明白父母已经理解他们所说的话,已经觉察到隐含在他们话后面的感受,使孩子感觉到被了解、被接纳,从而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问题,协助他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基础。这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同感技术。他认为感觉被爱对一个个体来说很重要,能促进个人身心发展,也是弥补身心创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互动的过程有口语和非口语(如动作、表情、声调)方式。无论使用何种沟通方式,父母必须表达出想了解,而不是批评、判断的意图。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心之后,才能打开心扉。

  运用积极倾听,父母要学会“停、看、听”。也就是说,当孩子说话时,父母要暂停手中正在进行的工作,注视孩子,提供孩子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孩子沟通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倾听孩子说了些什么,让他把话说完,不加评论和判断,尽量从孩子的立场了解他所说的话。待孩子说完,你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再反馈(概括、陈述)给孩子,例如:你看看妈妈(或爸爸)这样理解你刚刚所说的,是不是与你的意思是一样的?一方面可以澄清听到的是否正确,是否存在误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重视。唯有此,父母才可以了解孩子话中隐含的意义,才可以真正帮助孩子克服某些恐惧心理,增进亲子关系,协助孩子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愿意听父母的看法和意见。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