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只招重点大学毕业生是歧视吗?给非名校生多些出彩的机会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火了,内容讲的是一位前人事经理直言,大企业在招聘时,往往更青睐综合能力强、实习经验丰富的名校毕业生,甚至在筛选简历时直接把非名校毕业生的简历扔进垃圾桶,节目播出后,这种名企招聘的潜规则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那么名企只招重点大学毕业生是歧视吗?我们应不应该多给非名校毕业生多一些出彩的机会呢?
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受益于名校平台优势,一些名校毕业生也确实比普通高校学生更受青睐。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的人事部门把注意力集中于名校毕业生身上,的确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招聘、培养成本。从这个角度看,对企业来说,这种做法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不过,企业尤其是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不只是孤立存在的社会个体。降低成本、谋求利润虽然无可厚非,但不该是wei/yi的运行轨道。在合理保障自身利益之余,企业还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对社会推崇的奋斗、上进等价值观的软性引导功能。
更进一步来说,一些体量较大的企业和公司,其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大企业如果只顾效率而不问公平,其他中小型企业和单位极有可能“照葫芦画瓢”,照搬这些“潜规则”;甚至更可能走向极端,非名校毕业生不用、非名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不用,让普通高校的求职者看不到奋斗的希望,这种联动效应的危害不容小觑。
事实上,当前国内外不少企业、单位的高层,也并非都是名校毕业生,但仍然能在各自领域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他的起步学历只是一名中专生,但这并不能阻止其攀登学术巅峰。可见,一些企事业单位只招“985”学生,不仅涉嫌就业歧视,还可能把那些出身平凡但潜力无限的人拒之门外。
寻求效率与公平的zui.佳结合点,并非一个无解方程,追求效益最大化与发挥企业软性引导作用也并不冲突。如何找到这个微妙的平衡点,需要企业和社会不断摸索。正所谓,“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能会付出一定成本,也需要时间去适应,但只要突破这层限制,招聘生态将更健康,社会价值观将得到更好培育。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