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生过度沉迷手游将来可能成社会底层人,家长应如何对症下药。
现在中小学生玩游戏可能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游戏可以玩但是有的孩子过度沉迷手游后果就严重了。有说法是中小生过度沉迷手游将来可能成社会底层人,对此家长应如何对症下药。
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手游不能自拔,他同样会轻易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和其他游戏,甚至会沉迷更坏的事物。过度沉迷于手游的孩子,肯定是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孩子,孩子的沉迷行为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总和。
为什么同样的游戏,同样的社会环境,有些孩子连玩都不玩这款游戏,有些孩子玩了这款游戏但不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为什么有些孩子却会连续打40小时游戏以至于脑梗差点没命?为什么有些孩子要偷取家中数万元去给游戏主播送礼物?有些孩子会因为不能继续玩游戏而跳楼自杀?
后面这些孩子行为底下滋生的土壤究竟是什么?
经营手游的公司在舆论压力之下推出的防沉迷系统,是否能真能让那些沉迷的孩子摆脱沉迷?要改变这些孩子的行为,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那些沉迷手游不能自拔的孩子,他们的教育模式有何共同点?
厦门一位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谢美兰调查,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手机游戏。另一位叫绥绥的知乎网友也是一名班主任,她的调研结果是:“我班一共四十四个孩子,玩手机游戏的十五六个。”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未成年人,已经可以根据玩手游的程度分成三类人:
1、不玩游戏的小孩;
2、玩游戏但不至于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小孩;
3、玩游戏且沉迷不能自拔,后果非常严重的小孩。
可以说,如果小学生里面只有第一、第二类孩子,那么手机游戏也不会成为此次舆论风暴的风口浪尖,真正引发民众反感、人民日报怒火的,是市面上类似于王者荣耀这一类型的手游让社会上大批出现了第三种孩子——沉迷手游不能自拔,做出极端行为,后果非常严重的小孩。所以本文的重点在于关注第三种孩子。
顺着对手游口诛笔伐的新闻报道,有不下十个极端案例见诸报端,但遗憾的是,大部分报道都没有谈及孩子成长的环境。能够找到相关背景的,只有四个案例。
案例
案例一、海口12岁小学生玩“王者荣耀”打赏游戏主播 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
案例二、江西13岁女孩转5万见网友 独自坐火车去温州玩王者荣耀
案例三、杭州13岁男孩痴迷手游被爸爸骂 ,一言不合跳楼摔断腿
案例四、小女孩玩手机游戏三个月消费11万!父母积蓄全无!
我们从四个案例,不难看出这些家庭的共性:
共性一:家境条件并不十分优越
四个家庭都属于进城务工人员,家境都不富裕,挣的每分钱都来之不易,都可以称为血汗钱。
孩子打赏游戏主播的4万元是环卫女工的数年积蓄,买游戏皮肤的11万元是夫妻积蓄多年打算买房子的存款——孩子玩游戏的豪爽手笔跟窘迫的家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难道家庭条件越艰难,孩子反而越不懂得珍惜?
共性二:家长工作繁忙疏于教育
四个家庭的家长显然都忙于生计。在这四个案例中,其中有一个是单亲家庭,父亲一个人带孩子;另外一个是丈夫长期在外打工,靠妻子一人“拉扯”孩子;另外两个家庭的夫妻状况不明,但无一例外很忙。
杭州跳楼男孩张父直接承认“太忙了,没有时间管孩子”。其他家庭的钱被孩子盗刷了很久都察觉不到,说明他们既不了解孩子在做什么,也不了解孩子所作所为背后的风险。他们也许跟孩子天各一方;也许跟孩子天天在一起,但都缺乏真正意义的心灵沟通交融,彼此就像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而且,更为可悲的是,越为生计奔波的人,越没有时间维护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这又为进一步的忙、累、穷埋下了伏笔。
共性三:疲乏阻碍了家庭教育
这些家庭的教育无一例外都是有问题的,孩子可以肆意撒谎,可以坐火车离家出走最后还要和母亲谈条件,可以一言不合就跳楼……而家长们的要求却极低——“孩子愿意认错就好了”。对这些缺乏教育孩子的能力的家长来说,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是普遍存在问题,而一旦有一点空闲时间,在高强度的工作中积攒下来的疲乏又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阻碍。父母为了家庭的生计已经非常疲劳了,没有精力也不知道如何对处于个体意识成长期的孩子进行教育。
共性四:把家庭教育的责任推给别人
那个得知女儿因玩游戏转出5万元的妈妈,第一个动作是打电话给警察,强烈要求把女儿“抓”起来;那位儿子打赏游戏主播4万元的父亲,最立即的诉求是要求游戏平台把钱退回来……这样的父母通常也会这样要求学校——“老师,孩子不听话你随便打”,潜台词就是“教育孩子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一旦孩子犯错,他们习惯了把所有责任都归因于社会、政府、可恶的黑心商人,很少想一想自己少做了什么,做错了什么。
如何让孩子不沦为社会底层?
手游的杀伤力,跟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麻将、斗地主……并没有显著的区别。可以这样说,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手机游戏不能自拔,他同样会轻易沉迷于武侠小说、网络文学、动画片和其他游戏,甚至会沉迷更坏的事物。
孩子能够着迷一个游戏到如此地步,肯定是价值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孩子着迷一款游戏能够到耗光全家积蓄,到跳楼,那说明孩子自控力的严重缺乏。内驱力和自控力是一个孩子要赢得幸福人生最重要的两个能力,这两个能力的缺乏,能够确信无疑地将孩子送入社会底层。
新西兰达尼丁追踪研究是一项长达40多年以1037个孩子为对象的追踪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新西兰的80%的社会福利被22%的固定人群给领走了,这些领取社会福利(也就是我们说的吃低保的)的人,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有很相似的原生家庭。这些注定要成为领低保的原生家庭就是:单亲家庭、缺乏爱和关怀,缺乏优质的教育。
这些注定要成为社会底层的孩子的共同特征是缺乏内驱力和自控力。这些家庭最缺乏的,不是防沉迷系统,而是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
我重点写几个要点在下面:
1、陪伴孩子,跟孩子高高兴兴在一起,比赚钱和考试重要。
给孩子花钱,那不算爱;为孩子赚钱,那也不算爱。
不花钱陪伴孩子,就是给孩子的爱。爱就是在一起,一起吃精心准备的晚餐,一起读一本好书,一起看一场电影,一起去野外散步、爬山,野餐露营看星星,一起去旅行,见识大千世界。
孩子跟父母有了快乐相处的时光,自然就爱父母信任父母,愿意和父母讲心里话,有快乐相处的时光,自然就没有时间打游戏。
2、要学会无条件地爱孩子
无条件爱孩子,就是孩子考试考得好也爱,考得不好也爱,优秀也爱,犯错误也爱。孩子得到你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是天生就该有的。这样,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知道有个温暖的家在等待他,他会因此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不会把游戏当作寄托。
3、要尽量了解并且喜欢孩子的爱好
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也了解他喜欢的原因,父母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只有了解孩子,父母才能懂得他为什么要做,他可能会做什么。如何孩子沉迷手游的时候,父母可以了解之后跟孩子承认:游戏挺好玩的,难怪你那么喜欢。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培养自制力。
4、要跟孩子一起商量如何控制自己
孩子需要管理,但zui.好是他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事事都需要父母来规范。任何东西如果有可能影响生活和学习,父母应该坦率地跟孩子说出自己的担心,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跟孩子一起提出解决方案,监督孩子自己做到。孩子自己提出的规则,孩子是最容易遵守的。千万别把你的意图强加给孩子。
结语:在中小学阶段,家长们一定要把好孩子的教育这一关,培养ta的学习兴趣和好习惯,高中以后,很多孩子就游走在失控的边缘了,那个时候就真的来不及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