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走班制”?如何分层走班?浙江省初中将实行“走班制”
就在这开学期间,浙江省教育厅发话啦:全省的初中基础课程将实行分层走班教育,主要集中在数学,英语,科学这三门主要科目。具体的实施也因不同学校的情况而定!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分层走班也是大家一个熟悉的名词,那么什么是“走班制”?如何分层走班?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何分层走班,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学习能力高低和学习意愿等,分为A、B或A、B、C等不同层次,A层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B层是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C层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好层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各自组成班级。大家不在原有班级上课,而是流动起来。老师在哪里,就跟到哪里上课,形成走班。
同一个班上,学生水平大致相似,老师可以因材施教,上课教的内容和课后布置的作业更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更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可以跨层流动,比如C层学生能力提升、成绩提高,经考核后可进入B层学习。
各学校决定分层学科和年级
可分两层或三层
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一出台,就受到学生家长、老师关注并转发。
主要有以下内容——
各学校自主确定分层教学学科与起始年级,主要在数学、英语、科学三科中选择进行。学校根据学科特点与学习分化情况,确定分层的起始年级。再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特点进行学生分层。可分两层,也可分三层。
采用个人志愿与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决定学生的层次。允许学生依照程序申请跨层流动,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原则上教师要同时承担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
《意见》出台后,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很多细致的要求:比如,要完善学校集体备课的做法,帮助老师掌握分层落实的方法,还强调布置作业的针对性等;改进学习评价制度,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考不同的试卷,或同一份试卷中要求不同。
记者采访了多位初中校长,他们称暂时还未接到相关通知。
有初中分层走班两三年学生学习兴趣增大了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杭州有些初中已在尝试,有的学校走了两三年了,反应效果不错。
有所公办初中,从去年9月起,试行分层走班教学。不过,学校的分层不按单门学科分层,而是两科捆绑,比如语文和英语两门文科捆绑,数学和科学两门理科捆绑。
所有学生平均分成A、B两层,A层是学业基础较强的学生,B层是学业基础较弱的学生。分班前,每位学生都提交了一份“志愿书”,再结合成绩,分好班级。现在,每位同学都有两个班级,一个是以往的行政班,一个是走班形成的教学班。每学期,教学班都会动态调整,A、B层间可以流通。比如B层提升很快的学生,就可到A层去。
另一所公办初中,昨天开学专门从苏州一所中学请来老师,主讲分层走班教学。这位校长说,苏州这所中学从2009年开始分层走班,经验丰富,全校近百位老师都来听了,反映收获很大。
为什么尝试走班?
“生源薄弱,尖子生不多,中等生和后进生多。教学时没法兼顾两头,导致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下定决心分层走班,对学生都有好处。”这位校长说,同学水平差不多,老师上课有针对性,同学们学起来,兴趣和信心都大了不少。
一位民办初中的校长,曾做过一件很创新的事,就和分层有关。
今年6月刚毕业的初三学生,一年前曾有次“选拔”,选出来的同学重新组成一个班。这批孩子不是最拔尖的尖子生,也不是排在最后的后进生,而是学业水平处在中间的学生,也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一批学生。
新班级组成后,老师们进行有针对地教学,两年后,这个班出乎意料地成功逆袭。“结果很棒,每个人都有提升。这批孩子中,甚至有5名左右考进前三所重高,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校长非常欣喜。
有家长担心分层会不会给孩子贴标签?
在分层走班的过程中,校长们也有一些担忧。
一所民办初中的校长说:“三年前,高中开始分层走班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很想尝试。”现实中出现不少问题:走班需要的教室,没有多余的,师资方面也是捉襟见肘。
当学校愿意克服教室和师资的难题,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长,没想到家长群起而攻之。原因很简单,分层意味着分出好中差,没有一位家长愿意孩子被贴标签。
一位爸爸说,分层走班教学的最理想状态,其实家长们都认可。每个班有两个教室,一个是行政班,一个用来走班。师资也充足,分层可以尽可能地细致,比如孩子想选A层数学,B层英语。但目前学校根本做不到。
再说,民办学校招生时,已经挑过一次生源,现在进校后还要分层走班。走着走着,班级可能就会固定下来,B班的孩子就永远待在B班,这不就是把孩子永远贴上标签吗?
最终,家长们没有同意,学校的分层想法也就此夭折。
另一位民办中学的校长说,走班后同学们一节课就换一个同桌,同伴感情比较淡,这对青春期的发展并不是很有利。建议先在部分地区试点,之后再全省范围铺开,留一点试错和缓冲的时间。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