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正确利用作业本?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9-27

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正确利用作业本?

  家里有上学的孩子,对这个其实是不陌生的,那就是作业本!而且,作业本还有很多问题反应出来,比如作业的难度,很多家长都没办法解答,还有一些需要家长一起完成的作业,不知道是布置给孩子还是布置给家长的,那么,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正确利用作业本?

  

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正确利用作业本?

 

  学生的作业到底该不该家长签字?新学期伊始,这个老话题再度在家长群里炸开了锅。有教育工作者提出: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认真完成作业,是每一位学生的基本职责;不再让家长给孩子作业签字。此言一出,叫好声、反对声、质疑声此起彼伏。小小的作业本,折射的是家校合作的大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近些年,随着“家校共同体”教育理念推广,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结越发紧密、互动日趋频繁。这对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成长是好事,但也出现了一些“跑偏”现象,学生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即为个中典型。一些地方和学校甚至把作业的检查、纠错、评价等悉数交给家长,一些费时、费力、费脑的命题小报和视频作品等让家长们“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有苦难言……

  把“家长作业”泛滥完全归因于学校和老师偷懒,有失公允。为“家长作业”纠偏,首先要弄清一个基本前提:虽然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堂,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站位、分工、方式和着力点上都有很大不同,倡导“家校共同体”不是要把家庭变成另一个学校,把家长变成另一个教师。因此,一些学校和老师让家长深入干预甚至包办学生家庭作业、硬性要求家长定期参与学校卫生劳动、文体活动等做法并不可取。这样做不仅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迟滞了孩子对己负责的素质养成。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老师”,在孩子的习惯养成、学业完成中理应担负督促之责,但包办代替则有害无益。学校教育具有职业性、专业性、阶梯性等特点,家长花费再多心思和精力,都无法替代老师在孩子进步中承担的角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和学校就像一个人的双手和双脚,两者协同服务于一个躯体,但若将两者作用混为一谈,难免会让人由直立行走退化至爬行。

  小小的作业本是学校和家庭、家长与老师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纽带,它的正确打开方式或许是学生认真做、老师认真批、家长常过问。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