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打造“校中厂、厂中校”!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校企一体办学显特色

发布于:百学网 2024-06-19

打造“校中厂、厂中校”!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校企一体办学显特色

  高考放榜在即,许多学生和家长面临学校选择的重要决策。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就业前景好的职业高校更受青睐。其中,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凭借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创新的办学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学校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合作,打造“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够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美好愿景。

  

 

  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引领职业教育新潮流

  在办学理念上,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校企一体办学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打造综合素质高、结构互补、能力互融的校、院两级管理团队,校级领导班子由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领导和企业高管组成,二级学院分管实践教学的副院长和教务处分管实训的副处长均由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高管、工程师等参与课程协同开发,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洞察,使得课程内容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

  

 

  作为西部制造重镇的重庆,立足雄厚的工业基础,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学校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软硬件综合实力,全面推行“校企一体、工学结合、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协同共建实训中心,打造了“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知识、提升技术技能,更在校内提供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如传感器与测控实验实训室、电机拖动与控制实训室、电子产品设计实训室、电工与供配电技能实训室、新能源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保证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融通。

  三个“第一”创新引领,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学校教育部国际代码:14870,重庆市招生代码:5072。得益于鲜明的办学特点和紧扣时代的办学方针,学校的申办工作得到了重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评委专家的高度认可,创造了三个“第一”的辉煌成绩:成为重庆市第一所高评委全票通过的新设高校,重庆市首期招生指标数量第一的新办高校,以及重庆市首期招生出省数量第一的新设民办高校。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学院的办学实力,也体现了各级部门对于人才培养的高度责任感。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采取“订单式”培养和“精准化”就业的策略,其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学校实施“五会五自”管理模式,建有完备的奖励和助学体系。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带薪实习。所有符合要求的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皆可与合作企业订就业协议。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对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重庆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学校重点建设新能源工程、现代装备制造、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现代商务五大新型专业集群。现已开设专业有:智能机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装备技术和国际商务。

  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面向智能制造产业群、发电、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相关行业,培养具备电气、电力及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运维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智能机电技术专业,面向通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等制造业,培养智能装备工程技术人员、机电设备制造、运行及维护人员等。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面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生产设备制造企业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产品生产企业,培养零部件设计制造、新能源装备装调、测试、维护能力,兼顾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控、销售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面向机械制造、设计院所、轻工、汽车等行业,为现代制造业培养具备零部件设计制造、设备安装调试、机器操作维护能力,兼顾生产管理、质量管控、销售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商务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商务实务能力。

  据悉,重庆现代制造职业学院今年将面向重庆、四川、湖北、河北、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山东8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1500人。在未来五年内,学校计划将专业总数增加到25个左右,以满足更多学生的求学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前来求学。

  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考生将进行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在此提醒广大考生,期间可以通过电话或网址提前了解高校招生信息,做好志愿填报准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