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俞正强:如何将学校中的“博弈场”,变成每个孩子成长的“共生场”?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1-03

俞正强:如何将学校中的“博弈场”,变成每个孩子成长的“共生场”?

  做教育,就是陪孩子们成长。如果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一直保持心的善良、行的努力,教育就是有意义的、成功的。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心的善良、行的努力在渐渐减少,教育就是不成功。如果一个孩子元气满满地来到我们面前,最终却神色黯然地离开学校,作为孩子生命成长中的重要角色,我们就需要深刻反思——

  在学校,如何让孩子们的心保持善良、行保持努力?

  反思学校中的“博弈场”

  传统荣誉办法给孩子带来什么?

  在学校里,孩子们置身很多“博弈场”——一个人的成长会带来另一个人成长的困难,或者说,一个人的成长会影响另一个人的成长。因为资源有限,谁占有了一个资源,就妨碍了另外一个人的资源占有。

  举个例子,经典荣誉办法的博弈态。我们学校曾有一个《学业荣誉评比办法》,过去评“三好学生”,后来改为评“五好学生”,不论是评“三好学生”还是“五好学生”,都有个比例,约为15%,40人的班级,有6名小朋友可以获得这份成就感,得到学业荣誉,拿到一张红红的奖状,让爸爸妈妈为自己骄傲。

  我们还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向一年级的小朋友提问“你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基本上40位小朋友都会说“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个学期我要当上‘三好学生’或者‘五好学生’。”两个学期结束,进入二年级,我们再问孩子们“有什么美好的愿望”,不再是40个小朋友都说“我要当模范、当三好学生”,大概有20位小朋友不再有这种美好的愿望,剩下的会说“我有美好的愿望,我想要当‘三好学生’或者‘模范学生’。”

  我们要关心的不是剩下的20位小朋友,而是放弃评“三好学生”“五好学生”的那20位小朋友。通过一年的时间,他明白了人生中的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不是我能争取的,有些东西,我努力了也没用,我可以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请问所有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朋友们,当孩子有这个认识的时候,他会不会向成年人分享心路历程、和父母交流?答案是不会。他不会把人生的第一个体验告诉我们,只会默默地将其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见解——努力了没有用,这也就是很多小朋友到三年级的时候开始逃避学习,以及他们到这一阶段开始不学习的原因。

  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很聪明,不努力也不要紧。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努力衰减的效果,这也源于“博弈场”的存在——把小朋友放在15%胜出的博弈里面,荣誉成了稀缺资源,一个小朋友获得,另外一个小朋友失望。

  我们出发点是让小朋友们学会努力向上,而结果却是有一部分小朋友慢慢地放弃努力,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现实。理想状态是,接手一个班,将班里的这一群孩子越带越精神饱满,越带越元气满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每每想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就泛起无限愧疚。我们该怎么办呢?

  从“博弈场”走向“共生场”

  学校如何开始营造新生态?

  我们提出的策略,就是把“博弈场”转化成“共生场”: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一个人的成长不妨碍另一个人的成长,或者说,一个人的成长会带动另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最优秀的水平。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将这个共生场真正建设好,我们做了一些努力。首先,我们把“学业荣誉”名称换成了“模范学生”,替代原来的“三好学生”或“五好学生”。

  “模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以努力改变自己为模范”。谁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努力地达成了自己想做到的目标,谁就是模范学生。

  在这个定义框架之下,我们把学业荣誉的办法评比改为了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制定“模范学生”的标准。

  什么才是模范,怎样才叫保持了“心的善良和行的努力”?我们用10个维度给“模范学生”下了一个定义。比如,第一维度是“敬”,我们希望学校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首先做到“敬”,非敬无以为学,所以“敬”是学习的第一个素养。每个班,需要班主任就赋予“敬”一些内容。比如在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看见小朋友的铅笔总是丢在地上,丢掉了就没人管,造成了浪费。于是,班主任把“敬”的内容素养赋予一个内容——敬铅笔。怎样才算做到了“敬铅笔”呢,在这个概念之下,又有具体的几点要求。

  第一,每天带6支铅笔;

  第二,每天睡觉之前把铅笔削好,第二天不要将铅笔刀带到学校,只带削好的6支铅笔;

  第三,每支铅笔到学校来只能用于写字,不能把铅笔用于写字之外的其它用途,比如刺人、刻桌子等;

  第四,如果想扔掉铅笔,要等到铅笔小于等于8厘米的时候,否则就不能扔掉;

  第五,当铅笔小于等于6厘米的时候,可以将它带回家放到自己的铅笔的收藏盒里去。

  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做到了这几条也就做到了“敬铅笔”。这其实是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每个孩子都有相同的施行空间。和“敬铅笔”一样,我们把其他9个维度需要做的事情,也制定了相应的目标。

  第二,开展过程推进。

  首先是坚持日省,也就是孩子们每天对着这些目标开展自评,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些要求和规定,如果做到了则给自己一个笑脸。

  日省之外,还有一个周评的环节。周评在每周首日,由老师组织开展,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让对自己要求过低和过高的小朋友,在别人的评价中看到更加接近客观和真实的评价,纠正评价中的“自以为是”。

  接着是“月考”,每月考一考,看看班里哪些小朋友能够获得模范学生。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把一个学期的长度切分成以月为单位的长度,减少小朋友们努力的疲劳感。

  通过日省、周评、月考这一轮又一轮的评价,一个学期结束了,小朋友们会发现,我做到了“敬铅笔”,也做到了其他几个方面的规定,那就是“模范学生”。

  第三,结果认定。

  在一个班中,总有一些学生做起来会有些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出马,为其“私人订制”计划。比如别人要做到10个方面的标准才是“模范学生”,他只要做到2个方面的标准,就有当上“模范学生”的可能;学生只要往约定的方向努力,通过一个学期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也会获评成为“模范学生”。

  当不再用占比多少来评“模范学生”,有的小朋友就不再因为“努力了也没办法成功”而放弃争取“模范学生”。

  期末的时候,一个班经常会有20多个小朋友因为努力获评成为模范学生。如果有某个小朋友发现自己就没有评上“模范学生”,会出现什么状况呢?成为模范之路是向每个孩子敞开的,即便这学期没有成为“模范学生”,他也不会灰心,下学期他会调整自己的目标,再努力地去争取。

  给每个孩子希望,当每个孩子都拥有希望的时候,我们就把孩子放在了一个共生场里。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都不会妨碍另外一个孩子成功。每一个孩子成功,都有助于另外一个孩子成功。在这样的场景中,孩子们就会一起成长,不会衍生出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形。

  以前我们会在“博弈场”发现,小朋友到二年级下学期,就会出现一些“成年人的行为”。比如在投票之前给同学们送点小礼物,比如小组长权力实施比较“到位”,对不会背课文的小朋友放一马,以换取投票时这位同学的一枚选票。在“共生场”里,这样的行为就不会出现。身处其中的孩子们会始终保持“心的善良、行的努力”。

  在“博弈场”里面,含金量往往指的是人数少的含金量,在“共生场”里面,含金量是指付出努力的多少。所以,从“博弈场”到“共生场”的切换,就实现了从原来的以人数少为含金量,到以努力多为含金量的转变。

  有一位老师在其他学校仍然延用过去的老办法实施评价,来到我们学校之后,运用新的荣誉方法,从“博弈场”转换到了“共生场”。他有一个很深刻体会:以前当班主任,是站在终点看着一群孩子跑过来,我在终点给这些孩子们下一个评判,评价他们是优秀、一般或是很差。到共生场里面,班主任的角色就不再是站在终点了,而从起点开始,陪着孩子们一起以自己的方式跑到自己的终点去,让每个孩子都经历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奔跑过程。

  老师真正成为了一个陪伴者、接力者、鼓励者和努力的分享者,这就是共生场的意义。

  所以,共生场不是仅仅只靠学校来做,学校还需要要跟家长、跟学生和班主任合作。家庭的角色、老师的角色、孩子的角色和学校的角色,都是共生场的合作者,大家共同构建起一个共生场,让孩子们在里面享受春天般的美好。

  四个角色如何共同营造“共生场”

  ◎ 学校

  1. 制定一个没有比例限制的学业荣誉,学业荣誉从一人数少为含金量,转变为以努力多为含金量

  2. 制定一个努力的框架,我们谓之“十能”

  ◎ 班主任

  1. 根据学校的框架,赋予另孩子们有动力的内容,形成孩子努力的目标

  2. 通过过程推进,让每个孩子努力的跑过自己设定的终点,以获得学业荣誉的方式给自己的努力加油

  ◎ 学生

  1. 把获得模范学生作为自己的学期目标

  2. 参与制定自己成为模范学生的细则

  3. 日省、周评、月考,把一个学期的努力分解成长短不一的片段,以保持努力

  4. 享受并分享自己的努力成果

  ◎ 家长

  1. 参与自己孩子的目标制定

  2. 全程分享孩子努力的苦与乐

  3. 积极肯定孩子长短不一的努力成果

  一想到“共生场”,我就会想到毛主席的一首词,有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可以自由的成长,从而让心愈发的善良,让行愈发的努力。

  作者 | 俞正强(浙江省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

  来源 | 文章据作者在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论坛主题演讲整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