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找准科研选题:走好课题研究第一步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7-29

找准科研选题:走好课题研究第一步

  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校强化教学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办学品质的重要途径。[1]审视“课题选择-研究设计-申报立项-课题实施-成果总结”的研究历程,选题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起点,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的全局,也决定着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路径,可谓决定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一步。然而,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最初确定选题的环节就遇到诸多困惑,如遇到很多工作问题却不懂得如何转化为研究问题、提出选题却无法判断是否有研究价值以及不清楚如何规范地表述选题等。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确定选题时遇到的高频问题,笔者基于对一百多所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导经验,探讨中小学教师如何找准、选好教育科研选题,切实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一

  明晰选题的判断标准

  笔者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老师们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课题申报书投出去却石沉大海?选题价值性有限导致课题立项率不高怎么办?课题立项评审时怎样判断选题的价值?笔者尝试基于常见的选题误区,具体阐述如何对选题进行价值判断。

  1. 科研选题的常见误区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研究选题则是对现实问题的概念化。然而,很多科研选题往往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其一,选题陈旧偏颇。如果中小学教师在确定选题时不善于琢磨国家出台的政策和已有的立项选题,脱离当前学科领域关注的议题,那么就容易导致选题方向偏颇、时效性差、与主流话语体系不相符等问题。例如:“探索式教学中视频导入对学生学习投入度的影响研究”这一选题,由于视频导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被证实具有正面作用,而且真正影响学生学习投入度的是探索式教学还是视频导入也有待商榷,因而选题的价值较低。

  其二,选题“假大空”。选题缺乏适切性,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选题脱离实践、分散不聚焦、非真问题等,这些都是选题“假大空”的表现,这样的选题也会对教师后续开展课题研究带来困难。如有些选题过于学术化,缺乏对实践问题的关照,而学术化研究并非中小学教师的强项;还有些教师是站在宏观的角度确定的选题,往往也会导致选题偏大且难以调动相关资源进行课题研究。

  其三,选题表达缺少学术规范。一是选题表述中缺少理论支撑。由于很多中小学教师长期以来深陷工作问题而疏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往往不重视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甚至不知道如何查阅学术文献,因而导致所确定的选题专业理论支持不足。二是选题的用词口语化,表述方式不规范。如“小学快乐数学课程实践”“学校科研骨干队伍建设策略研究”题目中的“课程实践”“骨干队伍”等都是教师日常工作语言,而非学术规范性用语。[2]

  2. 优质选题的判断标准

  中小学教师确定研究选题时要兼顾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四点判断一个选题是否有价值。

  其一,时代性:紧扣政策契合点。课题研究需要在国家教育政策背景下,解决现实迫切的问题,为更大范围的实践探索提供思路。好的选题需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紧扣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及时回应热难点问题。例如:近年来国家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评价改革、五育并举、“双减”“新课标”及家校社协同等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那么中小学教师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就要密切关注、深度理解和准确把握与课题相关的政策文件,以政策为指导逐步聚焦选题。

  其二,创新性:找准理论支撑点。创新性是衡量选题价值的重要标准,体现创新性的重要方法就是关注学科教学的前沿方向,找到研究选题的理论支撑。比如: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亟须学校实践探索,对此,课题选题要体现出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也要善于借助已有的学科教学法、认知心理学、学习科学、脑科学等前沿成果,从理论角度寻求现实问题破解的新路径,做到理论与实践交相呼应。

  其三,实践性:探寻教学适切点。实践性是中小学科研选题的重要特征,一个好的选题通常来源于实践中的真问题,其研究成果又将指导和改进实践,形成对实践问题的解决策略。因此,中小学教师的科研选题一定要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本地和本校的教育工作实际,尤其是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实现精准落位。需要注意的是,好的实践问题本身应是一个真问题,具备有价值、有新意、有解决可行性等特点。

  其四,导向性:指向学生生长点。一个好的选题要时刻牢记结果导向,即通过课题研究预期能取得哪些成果,能解决哪些具体问题,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实践策略,能否为学生发展增值赋能。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在确定选题时要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出较为明确的行动目标,立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明确研究边界,坚持结果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

  理清选题的形成路径

  如何找到研究问题,进而形成有价值的优质选题?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基于“研究什么问题、利用什么方法、将得到什么结论、该结论具有什么意义”的思路进行深度追问,了解选题的来源路径,掌握精准定题的策略方法。

  1. 多元路径探寻选题来源

  其一,关注政策热点,从大处着眼发展趋势。中小学教师在寻找教育科研选题时,要适当地“登高望远”。一是关注近年国家教育政策。通过深度解析政策制定的社会背景和顶层设计要点,了解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与热点议题。二是关注当地教育政策,特别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度、规定或实施方案。通过当地教育政策缩小选题范围,使课题更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现实价值。三是关注教育热点问题。中小学教师要深入分析社会大众密切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必要时开展跟踪调研,判断其是否适合作为科研选题。

  其二,学习课题指南,从细处留心选题方向。针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工作,教育部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每个五年计划中都会制定规划纲要、课题指南,也会制定专门的年度课题指南,这是中小学教师确定选题方向的重要参考。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涉及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维度,反映了一段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难点理论与现实问题。除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以重大或招标课题方式呈现外,地方教育行政机构的课题指南通常会列出具体的选题方向,老师们可以通过学习当年的选题指南,了解哪些选题是重要的、亟须研究的,从而提高选题立项的机会。需要强调的是,不能直接使用或者以简单替换部分关键词的方式套用课题指南名称,而是要在指南的指导下细化形成更聚焦的小切口选题,以小见大。

  其三,聚焦教育实践,从小切口落位研究问题。确定选题方向后,中小学教师还需为选题寻找适合的切入点,实现教育科研的精准落位。对此,教师们可以从问题出发,以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为导向。教育研究的“问题”通常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现实性问题,即需要学校层面系统改进的问题;二是探索性问题,即教育新理论和新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时所遇到的问题;三是反思性问题,即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对象,对其行为过程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出的问题。[3]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追问选题是否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为目的,是否考量了学校或研究者已有的研究基础和优势。

  2. 全方位环顾精准定题

  其一,“上下看”:审视自身实践经验。“上下看”指教师需要回眸自己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敏锐地捕捉教学情境中的各种现象,从中发现不寻常的因素,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做研究是一个既立足实践又超越实践的过程:教师一方面会碰到困惑,通过追问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也会积累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有利于其找到背后规律,这些都是教师做研究的基本立足点。日常中,教师可以通过列问题清单,寻找教学困惑背后的真实问题;还可以通过做问卷调查,区分问题层次,凸显问题的关键特征。

  其二,“左右看”:对话同行融多元观点。“左右看”指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同行同事等外部视角审视日常教学,通过对话交流、大胆追问,激发确定选题的思路。教师与教育理论研究者对话交流,可以借助专业研究人员扎实的理论优势,敏锐地感知问题,让研究选题更具可行性和专业度;与同事对话交流,可以借鉴不同教育情境的差异,探讨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找到更有价值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寻找科研选题时,既要对话交流,也要注意坚持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其三,“前后看”:综合相关文献材料。“前后看”指教师要查阅相关文献材料,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从立项选题和文献综述中找创新点,从文献的阅读、分析和质疑中明确选题方向。教育问题具有研究积淀的特征,泛读、精读和分析文献可以为清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借鉴,还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判断未来研究的创新性,进一步明晰选题着力点。

  三

  重视选题的研磨表达

  形成选题设想后,教师还需要将选题具体化。一个好的选题若能在课题评审中脱颖而出,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研磨,最重要的是确定与选题相匹配的课题名称及关键词。

  1. 明确课题名称的构成要素

  课题名称必须体现研究所指,写法有很多种。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范围和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干预途径、目标指向等,一般的课题名称至少是其中1~2项要素的组合。例如:“基于STEAM模式的中学物理课程教学行动研究”这一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三种要素的组合(见图1)。

  2. 了解课题名称的规范表述

  课题名称的表述力求规范严谨,主要包括以下要求。

  其一,课题名称需精练、高度概括。标题字数不宜超过25个字,所以课题名称必须突出“短语性”,避免使用完整句子和非专业术语,慎用、少用介词短语做修饰语。如“加强家校协同,开展小学生劳动课程建设与体验活动案例研究”若改为“家校协同视野下小学生劳动体验课程开发与实践案例研究”,其表达则更为精练和清晰。

  其二,课题名称需准确、具体、客观。“准确”指标题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论题观点,达到文题相符;“具体”指课题名称的中心词要有具体所指,让人一目了然;“客观”指标题表述应是研究问题,而不是对研究结果的期望。如“如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可修改为“高中政治学科挖掘传统文化现代育人价值的创新模式研究”,这样更能突出研究问题。

  其三,课题名称需新颖。课题名称的新颖取决于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比如在已有的知识理论基础上提出新知识、新观点,或开拓新领域、构架新理论体系,或发掘新资料、新论证,或运用新角度、新方法,这样的研究课题则形式有新、构思有巧、表达有奇。

  3. 准确界定课题研究的关键词

  关键词直接影响着课题的设计和实施,准确界定研究关键词的过程,也是再度研磨研究选题的过程。课题研究中的关键词通常来自课题名称,一般由3~5个专业术语构成。这些核心概念反映了课题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体现教科研工作的核心重点,因而用准关键词极为重要。例如:“人工智能学习系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课题中,“人工智能学习系统”“高中化学”“教学过程”“案例研究”四个关键词就准确体现出该选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学科、研究实施和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贵华,孟照海.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质量的9个问题[J].教育研究,2015(9):24-33.

  [2] 吴欣歆.“开好会 说好话”:校长在会议情境下的专业表达[J].中小学管理,2019(6):22-24.

  [3] 郑家裕.中小学校长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小学管理,2015(5):28-30.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

  作者: 张祥兰 中小学管理

  来源公众号:

  中小学管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