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汤勇:从热心到淡漠,孩子的同情心去哪儿了?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3-19

汤勇:从热心到淡漠,孩子的同情心去哪儿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汤勇晓语 ,作者汤勇晓语

  汤勇晓语.

  传播教育理念、改变教育生态,让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一个小学美术老师,同时担任小学一年级和六年级的美术课程。

  有一天这个老师不慎摔了一跤,她拖着摔伤的腿,一瘸一拐地来到一年级教室。

  班上的孩子都瞪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惊讶地问老师:“老师,腿怎么了?”

  老师说:“不小心摔伤了!”

  不少孩子咂着舌头问老师:“老师,疼吗?”

  有的孩子安慰老师:“老师,您要坚强,不要哭!”

  有的孩子像个小大人似的提醒老师:“老师,以后走路要小心点!”

  还有的孩子很懂事地对老师说:“老师,下课我扶您下楼梯。”

  而当这个老师一瘸一拐地来到六年级教室时,孩子们除了课前的嘻嘻哈哈,其余都是表情麻木,一切皆若无其事。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生来都是有同情心的,特别是小孩子更有同情心。

  只要我们去观察,会发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单纯而又充满着无限童真、童稚、童趣的他们,对周遭的一切,包括对没有生命的东西都会表示出一种极大的同情。

  比如看见一颗小草被踩,发现一朵小花的凋谢,看到一只玩具狗掉在地上,他们会顿生同情怜悯之心,甚至掉下眼泪,有的还会悲伤之极。

  如果有哪个小朋友摔倒了,他们会立刻去扶起并给予关切地问候,如果有谁个同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也会非常热心地上前去帮助……

  然而孩子们的同情心为什么在他幼小的时候,还是满满的,为什么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更随着他们接受知识和明白事理的增加,相反还渐渐的被不断泯灭,以至于到后来就消失殆尽了呢?

  就像这些小学一年级班上的孩子,在这个时候,他们的眼睛是有光的,内心是透亮的,对周围的一切,是富有同情心的,然而到了六年级,目光怎么就暗淡了,对身边的一切就怎么变得那么呆滞,没有表情了呢?

  可以推测下去,如果等他们到初中毕业、高中毕业,乃至大学毕业,则完全可能变得眼神迷茫,心蒙尘垢,冷漠无情了!

  一个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按理说,经过若干年的教育之后,更应该成为一个个充满热情、富有同情、满怀激情的人,然而在他们这样的年纪,在他这样的生命状态里,所有的一切却失去了光泽,失去了很多应有的美好,这的确是一个匪夷所思、也令人深思的问题。

  我以为,对当下的教育应该值得思考和总结。

  好的教育除了给孩子以应有的文化知识,赋予孩子以应有的分数,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以应有的美好。

  比如能够体现一个人以优良品质的公道、正派、坦荡、诚信、朴实,能够彰显一个人以祟高美德的爱心、同情心、善良心、感恩心,等等。

  对于这些,或许某一天,我们给孩子们的文化知识都忘记了,所给孩子们的分数都逐渐淡去了,但这一切,却会成为陪伴他们一生、影响他们一生,甚至成就他们一生最重要的东西。

  然而,当下社会的浮躁、教育的功利、家长的焦虑、全民的恐慌,无论是家庭对孩子施加的影响,还是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造化,乃至于孩子在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都是一些什么呢?

  其实只要看看我们一些学校悬挂的励志标语,“眼睛一睁,开始竞争”“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要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往前冲”,只要听听回荡在校园上空里的百日誓师誓词,“我们是一群狼,一群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血狼,在我们的道路上,别无选择,只有进攻,前进。再进攻,再前进。”

  你就知道我们的教育剩下的完全是如何教孩子自私自利,排斥他人,如何教孩子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如何教孩子损人利己,成就自我,如何教孩子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竞争,如何教孩子通过提高分数,干掉其他人。

  孩子所面对和接受的教育,我以为,差不多都是以一种近乎功利的状态,以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把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把一些低级世俗的价值取向和游戏规则,在向可塑性极强的孩子们强行灌输。

  或许,一些孩子的分数上去了,还有一些孩子能考很高的分数了,但是他们的一些做人应有的美好品质也许一点点就被蚕蚀了,像同理心、同情心、感恩心之类的美德也许一点点就被剥夺了,一个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然就应运而生了,一个个冷漠无情,麻木不仁的冷血动物自然也就如雨后春笋了。

  现在的孩子连同学之间都敢欺凌霸凌,连恩师都敢殴打弑戮,连自己的父母都敢锤杀,这也就见怪不怪了。

  教育上的问题,最终会演化成社会的问题,孩子们的问题,最终或许要由成人们埋单。

  如今蔓延社会上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不关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消极观望”等处世哲学,还有世风日下、亲情淡化、友情消失、责任缺失、公德丧失等等,正愈演愈烈,已危及人们的信仰和社会的公序良知。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单纯的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叠加与堆积。

  其实,好的教育必须思考和坚守的是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注重每个孩子的成人,让孩子的眼里有光,让孩子的心里亮堂,让孩子那颗蕴含在生命深处的善良之心、同情之心、感恩之心能够固化和延续,让孩子都拥有“这条鱼在乎”的美丽心境,让孩子都具有“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才是好的教育所必须努力和追求的!

  如果孩子们视小鱼如草芥,给鲜花以蹂躏,即使其拥有的知识很多,所获得的分数再高,如果失去一种对人的尊重,对宇宙的敬畏,对生命的善待,对苍生的悲悯,对万物的怜爱,对弱者的同情,或许,给社会,抑或他人,带来的危害更大。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

  帮助孩子成长为有人性的人,让学校担负起培养“人”的职责和使命,让教育回到应有的路上去,这应该是每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的作为和担当!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