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好老师有标准吗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9-15

好老师有标准吗

  国家是有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

  不同形式的,各国都有。

  比如,2012年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要求有63条,随便看两条感受一下。

  第16条,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解读:这是很阳光的形象,很好。可是,内向的人就不能当老师了吗?还是内向的人就当不好老师了?也提到要耐心、细心之类的,那些雷厉风行有脾气的老师呢?

  第25条,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解读:这个很有必要。可是,别说老师和家长了,就连更高级别的食肉者,不是去了解少年,而是强制少年按照他们的想法去生活学习。打游戏的时间、什么课外书可以读、睡多久的觉……都要管。不知道孩子们究竟怎么想的,直接就命令,出发点虽好但方式有待于商榷。

  标准是很好的,如果一切都是理想状态的话。

  然而,有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老师是人,不是机器。

  所以要求老师没有个性、没有脾气、永远充满激情,永远耐心、细心,考虑周全的“基本要求”太不基本了。

  第二,学生是人,不是机器。

  学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是当下的共识。很多高大上的教育理念总是默认学生都是性格很好的、听话的、聪明的、自动遵规守纪、积极主动学习的好孩子。

  想起了“纸上谈兵”的典故。

  一个新任将军,第一次亲临战场,发现战场是“几万人混乱厮杀,到处鬼哭狼嚎,鲜血浸染了大地,胳膊大腿残肢七零八落”,怎么和兵书上说的“羽扇纶巾,运筹帷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一样呢?

  看来,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在各行各业是广泛存在的。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分支叫“行为经济学”,就是发现主流经济学理论与现实有些偏差诞生的。

  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是“理性经济人”,即认为人是自私的、按照最大化原则做事的。

  这个基本方向应该没问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符合这个假设。

  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上中学每周仅有25元生活费的你,捐款了10元。

  比如,你参加马拉松时组委会统一发的背心,淘宝售价30元,但你爱如珍宝。

  这些行为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可见,传统经济学和现实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对“好老师”的评价,往往是结果导向的。

  比如,说哪个高中老师厉害,你得说他教出来多少个985,带出了多少奥赛奖牌,他们班一本率多高。或者是他的学生毕业后仍然记得他的教诲,甚至说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发展。

  就拿张桂梅老师来说,她符合那个教师专业标准吗?好几条明显不符合,给予学生充分自由个性发展的空间?多元评价?都没有。但她是个好老师,全国教师的典范。

  有个标准,作为参照,是很有必要的。

  但不要咬文嚼字只盯着标准,更重要的是现实。

  在复杂的现实中拥有教育智慧,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作者

  赵文学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