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考新政策下的四点建议

发布于:百学网 2019-10-04

高考新政策下的四点建议

  高考改革(以下称“高考新政”)将于明年九月在我省实施,其根本目的是实现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生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全方位转型,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发展,并为国家更好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基,主要出发点是突破长久以来的高考制度下存在的各种社会诟病。

  依据《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后者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三年后他们的“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数、外三个科目)的原始分和考生自主选择的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三个科目(以下简称“选考科目”)的等级分组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依据、一参考”最重要的内容,而其中的“学考”是相对于以往高考模式ZD的区别,由此它给高中教育带来的变化用“天翻地覆”似乎并不为过。

  高考新政对黄陂教育特别是黄陂高中教育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是我区教育赶超教育先进城区的难得时机。为高考新政在我区有序地打开良好局面,并带动我区基础教育整体转型,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课程计划,依据各校自身条件实施不同方式的走班教学。

  《实施办法》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13个科目全部纳入学考范围,学考必考科目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省学考统考,称之为“考试科目”,9个科目,包含语数外政历地物化生,由省统一考试要求、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采取闭卷纸笔方式进行考试。

  第二大类,市学考统考,称之为“考查科目”,4个科目,包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和美术)、体育与健康,由省制定统一要求,市州统一实施。

  根据《实施办法》对“成绩呈现”方式和高校招录对成绩使用的不同,省学考统考9个考试科目又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等级考”,即考生从省学考统考的政史地理化生共六个科目中自选三个科目(即选考科目),将考生卷面的原始得分按照一定比例由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再将不同等级给予赋分,形成每个考生的“等级分”。“等级分”就是“两依据”之中的第二个“依据”。“6选3”之“3”的考试内容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公共必修”内容和“选修Ⅰ”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二类为“合格考”,即“6选3”之后剩下的三个科目和语数外(共六门),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考”考试内容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公共必修”内容,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简称“双基”),适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物理、化学、生物考试内容含有实验操作,外语考试内容含有听力和口语,具体考试方式和组织形式省厅尚未发布。

  也就是说,每一位考生到全国统一高考结束时,他首先要参加语数外三科目的省学考统考(合格考),考试内容为“公共必修”,然后要参加语数外三科的全国统一高考(以下简称“高考”),考试内容为“公共必修+选修选修Ⅰ+选修Ⅱ”,前后两种语数外考试的内容和难度是有明显差异的,前者内容较少、难度较小,后者内容多、难度大。

  与此同时,每个考生还要参加政史地理化生六科的省学考统考。根据《实施办法》,我省将这六科的省学考统考的“合格考”和“等级考”采取“两考合一”同步进行,其中,考生“6选3”之“3”是等级考,必需考“公共必修+选修Ⅰ”内容,而同一考生“6选3”之后剩下的“3”是合格考,只需考“公共必修”内容。

  也就是说,对参加6科省学考统考的全体考生而言,他们面对的是同一份试卷,但由于每个考生选考科目的不同,他们需要完成的试卷内容是不一样的,参加“合格考”的考生仅需在60分钟时间内答完Ⅰ卷100分的“必考题”即可,参加“等级考”的考生需要在100分钟内答完Ⅰ卷100分的“必考题”和Ⅱ卷50分的“附加题”。

  《实施办法》规定,我省高中学生必须到“高二上学期期末”(即高中第三学期所在的年底)才能开始参加当年12月举行的省学考统考的“首考”即第一次考试。此处,还未考虑“市学考统考”的考试时间。

  如此一来,学考必考的十三个科目的施考,必然对学校课程计划、班级设置、课表安排、教师配置、教师工作内容、学校硬件设施(如教室、实验室)等等多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由于受应试观念的惯性的影响,极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在沪浙两地已经大面积出现)——高考科目(语数外)和等级考科目(即6选3之“3”)常常有超课时、合格考科目(即6选3剩下的“3”)常常因难度较低被学校简单地削减课时的情况发生。

  为应对这种课程计划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教育局应该狠抓课程计划的真正落实,确保各高中学校“开启开足”国家规定各类课程。

  对于省学考统考的六科,我们对开课的建议是:

  第一,对学生整体或全校而言,“走班教学”势不可挡。

  落实走班教学,各高中学校必须依据自身的师资条件(含学科在全省的竞争实力)和硬件资源,在如下三种方式中选用:“大走班”,即所有学科、所有学生都实施走班;“中走班”,即3门高考学科(语数外)不走班,6门等级考学科(政史地理化生)全员走班;“小走班”,即学校采用策略、重新安排教学班、仅少部分学科实施走班。

  第二,对学生个体而言,“分层分类走班”势不可挡。

  由于每个学生选考的时间不尽相同,我们对学生和学校走班教学的建议是:先考的——快点学,后考的——慢点学。这是“分类走班”;合格考的——重点学“双基”,等级考的——必须学全部。这是“分层走班”。

  二、设置区、校两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及指导的专职机构

  学生如何进行“6选3”选择,这是生涯规划教育及指导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

  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高中学生自主性、针对性地选课的基本前提,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对高中学校走班教学(尤其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是高考新政实施后各高中学校必须开展的一项具体而又重要的常规性工作。

  实施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一端连着高中学生及家长,中间连着高等学校(招生部门),一端连着职场(各类企事业等单位的工作岗位)。相对于我区各高中学校现有处室的功能和高中教师指导高考志愿填报的经历和经验而言,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在工作量上具有根本的区别,在工作内容上具有很强大的原创性。

  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具有三大特点:一、从作用来看,既直接服务于学生选科与走班,又服务于考生未来职业选择。二、从课程视角看,它既有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自编的文本式课程教学,更有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组织开展的、深入高校各专业院系参观访问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见习或实习等体验性、活动性课程。三、从工作目标看来,它使学生对未来职业会有初步了解,初步明确未来职业目标,从而激发出学生持久有力的学习动力。

  由此可见,我区各高中学校现有各处室的功能无法涵盖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各高中学校现有各处室因具有其自身固有的功能,也不宜于拓展到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功能。

  为此,建议在区教育局和各高中学校分别增设“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办公室”和“生涯规划指导室”,配齐配足经过市级以上专业培训的骨干教师作为基本队伍,可吸纳有丰富心理辅导和政教工作经验的骨干教师。区级“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办公室”应该作为校级“生涯规划指导室”的业务指导和工作领导机构,使全区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区级“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办公室”统领下、在各校“生涯规划指导室”的组织实施之下,有序地打开地局面,为学生合理选课、为学校有序走班教学提供最为基本的前置条件。

  区级“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办公室”和校级“生涯规划指导室”的设置工作,应该在2018年6月份之前完成。

  三、到沪浙两地高中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深度调研。

  在高考改革初期,可能会出现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它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第一,高考改革背景下教师数量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需要探索学科教师数量配置的弹性机制,并通过实施教师绩效工资配套改革,保障教师参与改革过程中的劳动付出、待遇和激励。它需要在区教育局领导下各校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才能做到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高考改革要求教师把握“教考一致”与分层教学要求,实现从学科教师单一角色转向能做学生选学、学考的人生导师,能成为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指导者;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的指导者……教师能实现这样多元角色的转型。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学科知识、命题能力、实验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生涯规划指导能力是教师实现角色转型需要提升的五大能力。

  虽然,近半年以来,由市局组织的高考新政出省学习培训班很多,但是,对于诸如:对教育局而言,如何为学校配备各学科教师、教师数量弹性配置机制和教师绩效工资配套改革的实施办法、如何通过对家长的教育和对社会的宣传化解可能存在的社会不稳定风险、区教研室的职能如何变革、如何统一管理各校各科教学研究、不同方式走班教学的教学进度和质量如何监控;对学校而言,如何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从而有效地指导考生选择选考科目、确定学考时间、如何保证选课和选班的公平性、学生选课和走班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走班教学如何排课、学生在行政班和教学班如何管理、如何防止课程开设上的混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走班上课而另一部分只得上自习课的乱象;对教师而言,如何专业发展、如何开展教学研究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仅靠外出短期培训式的汲取“间接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建议在2018年6月之前,组织全体高中教研员、各校校长、分管校长、赴沪浙两地的各一、两所高中学校(尤其是与我区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水平相当的高中学校)进行“解剖麻雀”式的实地观摩、详细考察、认真模拟,获取第一手资料,积累“直接经验”,力争取到真经,将我区首届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中教育教学可能出现的被动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尽早规划,着力解决硬件资源配套问题。

  高考改革要求的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模式的变革,必然会带来诸如教室、实验室资源不足、场地受限等学校硬件设施配套方面的问题。

  对此,我们建议,在行政层面,区教育局人事科、基教科、教研室和学校领导,要开每月召开一次高考新政联席会议,问题导向,交流信息,分析疑难,商讨对策。

  在联席会议的指挥之下,在2018年6月之前,根据2018年各高中秋季招生计划,对标浙江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当的一个区(县),对学生进行模拟划分行政班,再根据沪浙两地学校考生对6选3二十种组合的比例,初步模拟推算出每一门学科学考和选考人数(即选课走班人数)进行划分教学班(走班),再据此对全部行政班和教学班(走班)进行模拟教师配置,从而初步测算出各校需要增减的各学科教师数和硬件资源数量,最后通过调整、购置、建设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克服硬件资源配套这一问题。

  对于硬件设施配套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学校层面需要尽早规划,在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之间,共同探讨,不断形成共识,并充分发挥校长、教师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为学生学习与发展争取更多的时空条件。

  除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议之外,还需要尽早谋划,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对社会的宣传。

  实施高考新政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统筹考虑,尽早规划,赢得先机,才能使我区2018级高中新生能平稳有序地进入高考新政。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重庆2017高考新政策出炉,涵盖2个方面

重庆市2017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会议在市教育考试院召开,会上重点对加分政策和高职对口招生做出了调整。重庆2017高考新政策出炉,涵盖2个方面...
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