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引发的思考
一、简单回顾上海新高考改革主要内容
在高考考试科目改革方面,上海的做法是
1、不分文理
2、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
2、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
3、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在高考招生录取模式方面:
1、高考成绩构成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
2、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分别占5%、10%、10%、10%、10%、10%、10%、10%、10%、10%、5%。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
3.高校招生录取科目要求
普通本科院校可根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
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学校,学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学校投档分数线的学生,高等学校可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
4、改进高等学校统一录取模式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5.改进专科高职统一招生方式
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二、针对上海高考改革引发的思考
1、考试次数明显增加。
我通过总结,简单的制作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描述了上海市新、旧考试招生方案下,学生最少考试次数对比。
新方案下学生的考试次数对比
现行方案学生的考试次数
高考
3次,语文,数学,外语各一次
4次,语文,数学,外语,加一学科各一次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合格考
13次,高中13门科目,每科目一次,其中3科由学校考试,10科为全市统一考试。
10次,高中10门科目,每科目1次,10科均为全市统一考试
等级考
3科,考生自行选择
总计
19次
14次
在新的考试招生方案下,如果一个学生参加高考,需要参加的最少考试次数为19次,如果学生欲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则考试次数达到20次。在现行的考试招生方案下,学生的考试次数为14次。
新的考试招生方案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要求比较低,不需要准备。这是一个偏颇的认识。无论是合格考还是等级考,都是要以课程内容标准为依据。现行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是以课程内容标准为依据,只要课程内容标准不变,考试命题的要求就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合格考如此,等级考也是如此。从操作的角度看,将现行的一次性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分解为合格考与等级考两次考试,不但考试时间增加了,考试的题量也增加了,为了使等级考结果有利于划分等第,有些内容可能不可避免的需要重复考。因此,学生实际复习负担、考试负担只会加重,不会减轻。
2、学校和学生会更加重视语文、数学,外语。
上海的考试改革方案总分是660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占450分,选考的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总共210分,其中只要参加考试每门可以获得打底的40分三门是120分,实际能够起到区分作用的每门只有30分,三科仅有90分。可见,三门选考科目的权重远小于语文,外语,数学。因此学校和学生将更加关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上海市各科目等级性考试试卷的试题难度在0.75左右,介于高考和合格性考试难度之间;考试内容以各科课程标准及其调整意见中高中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学习内容为依据;考试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均为60分钟。等级性考试命题将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考查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门70分,但只要通过了以前的合格考就能得40分(凡能参加高考的人人都有40分),所以这次拼的是30分。卷面分100分,每门按成绩排名,确定等地,A+拿满30分,后面每降一个等第扣3分。
3、学生的政史地,理化生素养提高,存在不确定性。
学校更加重视语文,数学和外语第三科,其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首先的在高一,高二阶段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化学和生命科学六科的基础课程教学,适当减少课时,将减下来的课时,调整给其他学科。例如,上海市很多学校将2014-2015学年的高一年级的地理课时由原来的3课时,减少为2课时,减少的1个课时给了数学。学生到高二高三学习扩展性课时的时候,再适当增加店课时。整体上看,这样做降低了对学生基础型课程的要求,未来如果学生不选择参加课程的等级考,那么其在这些课程上学科素养习得可能还不及现行制度下的学科素养习得。当然,在选考的三科上,学生的学科素养还可能会略高于现行制度下所获得的学科素养。问题的关键是,按照目前上海高中课程方案,基础型课程结束后,拓展型实际教学时间很短,有限的时间还有相当部分需要用来进行复习、大量练习和备考。因此拓展型课程阶段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4、物理选科人数大缩水,正确引导选科成关键。
为了“扬长避短”或更功利性地为了得高分,在上海新高考中,出现了物理选科人数大幅下降的现象。甚至有普通高中称选物理学科的考生为“敢死队”,只因为物理学科难度大、得分难,在同张试卷里比拼不过优质高中的考生。由于上海的地理学科在近几年的高考考试中难度较低,而选择地理这门课能够有较高的专业选择(专业受限比例低),虽然选择专业面低于物理,但是仍有大面积学生在高二作出改变,选修地理。看来,学校要对自己的师资和学生水平要有清醒的定位,要有长远的顶层设计,一旦定位不准,对自我学校学生估计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从高校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都需要有物理学科背景,很多未选物理学科而被录取的大一新生很可能要面临“补课”。“现在高校一般走的都是学科专业模式,很多机械类、航天类的专业都强调选科物理、化学,高校层次越高限制就越严,有的还限制两科。所以在这个程度上,学生选择越多,那么获得的机会也越多。也有专家表达这样的观点:我们的学生切勿因为物理学科难度大就过早放弃,因为很多优质高校的优质专业都需要这个学科作为理论基础。如果学生过早放弃物理,也意味着他一辈子都将与工科无缘,但等孩子真正长大后很可能会有遗憾。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家基础建设和高精尖建设的项目中,绝大多数都需要物理学科知识的支撑。
5、地理升温,师资短时紧缺
由于地理在“新高考”中成为首门等级考科目,且考试时间在高二第二学期,因此为了减轻高三时的考试压力,许多高中生,包括部分名校尖子生都将地理作为等级考科目之一。拟选报地理科目的学生较“新高考”之前大幅增加。此前“3+1”高考方案时,每年选择地理作为加一科目的仅为4000-5000人,仅占所有高考考生的10%.针对急剧增加的选报地理的学生,原来的高考“小学科”骤然变成“大学科”,地理师资是否足够?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6、选课制、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已成为新常态
要真正满足学生的选择权,还必须在教学上进行相应改革。从上海的情况来看,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但选课制、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分组学习已成为新常态。
三、新考试招生制度科目设置问题分析
新政策的基本过程和要求是,首先需要发现现行政策本身的问题,其次需要找到政策改革的措施;确定政策改革措施后,还需要分析新政策是否可以解决已有的问题,新的政策还会引起哪些问题。本着这一精神,简单地对即将实施的新考试招生制度和科目设置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
1、高考科目改革不一定能够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目前的考试招生制度一考定终身,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改革要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作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举措之一,高考科目减少为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设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考科目。问题是,这样的考试科目安排,能够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吗?我认为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下,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主要不是一考定终身的问题,而是考试的绝对难度越来越高,学生必须做大量的难题而导致的。
如果将1950年代、1960年代初的高考试题以及1977、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后的试题,与今年的高考试题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高考的试题是越来越难。现在高考数学的一道小题的难度甚至相当于1950年代高考数学的一道大题;现在高考数学一道主观题的解题量甚至相当于1977、1978年高考数学两三道主观试题的解题量。
试题越来越难其实不是考试机构的本意。我国的高考虽然说起来是常模参照考试,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常模参照考试,因为我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常模,国家没有国家的常模,各省市也没有地方的常模。高考每年实际上只关注平均分,需要保持平均分在一定水平,即试卷保持在一定的难度,理由是:这样考试的区分度才能比较高。问题是,每年一旦有稍微新一点、难一点的试题,学校会采取措施反复练习,这样再新、再难的试题也不新、也不难了。为了保持试卷的难度,命题者必须命制更新、更难的试题。这种应试一反应试的循环,使得高考的绝对难度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这也是高考不断遭受诟病的原因。正因为如此,目前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高校招生中,多数采用标准参照考试的结果作为选择新生的依据之一。常模参照考试在绝大多数经济体遭到弃用,即使有些经济体仍然使用常模参照考试,其一般都首先建立常模,以常模为标准,保持考试难度的稳定,如美国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考试。关键在于无论是现行的考试招生制度,还是上海、浙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都没有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目前很难肯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能够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如若要达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途径只有两条。一是如果语文、数学、外语继续作为常模参照的选拔性考试,则需要建立国家或省市的常模,保持考试难度的稳定,引导学校不要无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二是语文、数学、外语也从常模参照考试转变为标准参照考试,即学业水平考试。
2、组合分数方式不利于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
上海、浙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均不约而同地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合成为一个总分,学业水平考试三门选考科目的也将分数转换为等第,再将等第转换为分数,在与语文、数学、外语一起组合成总分。
理论上看,这种做法就是分数组合的补偿模式,其潜在的理论基础是不同学科的能力具有互补性。实际上,现代心理学理论已经证明,不同学科的能力不完全具有互补性。因此,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几乎没有将不同科目考试结果组合成总分来评价学生或选择学生。从操作层面看,采用非补偿模型,根据考生在不同学科上的表现评价学生,有利于在各个科目考试难度不太大的情况下,有效地区分考生。
纵观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招生评价方式可以发现,按照考生在不同科目上的表现评价学生早已成为潮流。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仍然继续采用这种不同学科考试结果组合成总分的方式,不但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不利于改变和消除我国常模参照考试越考越难的痼疾,不利于改革考试结果在招生录取中使用方式的改革。
3、学业水平考试目的等级划分缺乏科学依据。
上海和浙江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也不约而同地将学业水平考试分数转换成等第。本来这并没有问题,教育测量中有专门的方法进行等第的划分。问题在于上海的方案将等级考的结果划分成为11个等级,浙江的方案将学业考试结果划分成21个等级。每个等级再换成一定的分数。
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等级考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仅为1h,主要以主观题为主,显然,这样的设计要求使得等级考的题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分数的条件标准测量误差较大。划分等级时,一个基本要求是每相邻两个等级的标准测量误差之和必须小于两个等级的划界分数之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两个划界分数没有统计上的差异,依据这两个划界分数的等第是不科学,也是无效的,这也不符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的原则要求。
原创: 青年教师:刘仁鹏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